跳转到主要内容

加国学生回避高薪专业?

虽然加国目前有150万个技能工作岗位悬空,据估计至2016年,大约有50万名高中毕业生从事低技能工作。据CIBC一项研究,目前加国学生们并未踊跃追求那些能带来可观经济收入的学科,比如,法律,工程和医学等。

While 1.5 million skilled jobs remain unfilled in Canada, it is estimated that more than 500,000 postsecondary graduates will be working in low-skilled jobs by 2016. Students have not gravitated to more financially advantageous fields, such as law,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as a CIBC study indicates.

上大学的回报是什么?令人悲哀的是,许多加拿大大学毕业生都发现,他们背负的$30,000元债务(全国平均水平)令他们的就业前景并不比高中毕业时好多少。据加拿大商会(Canadian Chamber of Commerce)估计,到2016年将有超过50万大学毕业生从事低技能工作,而同时会有150万个技能工作岗位悬空。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又该如何去解决呢?

据《环球邮报》报道,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在今年8月公布的一份报告得出了并不出人意料的结论,那就是学习高需求职业对口学科的学生太少。该报告的合著者,帝国商业银行副首席经济师泰尔(Benjamin Tal)称,尽管有非常明确的证据表明一个人学习的学科是确定其就业成果的最重要因素,但现在的学生并未踊跃地去报读那些被认为回报更高的学科。

报告同时指出,跨学科的薪酬收入统计显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的毕业生沦为低收入群体的风险更大,而工程、法律和医学等学科毕业生的回报率最高。

帝国商业银行的报告支持了一种观点,那就是随着大学继续产出过剩的艺术和社会科学学科毕业生,同时拒绝针对高需求领域的申请人,许多宝贵的教育资金都被浪费掉。

为了应对财政收入不足的问题,许多大学都削减了工程和医学等课程,这不仅扼杀了渴望进入这些领域的学生的愿望,也逐渐损害了加国的经济和创造竞争力。与此同时,即便只是削减文科经费的小举措,也会引发口诛笔伐。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由于最近决定砍掉20个文科课程,立刻遭到了文科捍卫者的炮轰,虽然从2005年到2012年每年秋季入学就读这些课程的学生都不到10个人。

感觉到压力的学术界已经转换到防御模式,安省大学联会(Council of Ontario Universities)主席,安省劳里埃大学(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校长布朗博士(Max Blouw)称,大学的主要业务就是人类发展。布朗博士在93日于《环球邮报》上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中称,大学经验能够增强自我意识和个人能力,而加拿大的经济健康“取决于从我们的大学毕业的至关重要的思想家。如果雇主能够理解,并将大学视为广义的教育,而不是具体的技能培训,下一代领导人势必会很出色。

布朗博士指出的大学的使命,可以清楚地阐明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大学毕业生面对惨淡的就业前景的原因。他辩称,大学不应该生产“即插即用”型毕业生,——换而言之,也就是可以立即适应特定工作的技术工人。这可能会令正在征服疑难杂症的医学专家,或是正在开发可以改变我们生活的新产品的化学家,或是正在创造科技奇迹的工程师大吃一惊。

毋庸置疑,这些专业人士都是具有自我意识的至关重要的思想家。但是医学专家也必需花费数年时间学习了解人体的无数细节;化学家也必需充分了解复杂的分子相互作用;工程师也必需掌握用于设计安全的桥梁或是发送卫星进入太空的高等数学和物理学知识。

断言大学的任务是培养没有牢固基础知识的毕业生,然后指望雇主去提高他们的技能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在布朗博士及其同事们捍卫他们神圣的象牙塔之前,应该先关注学生和国家的利益。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