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中国与越南:扑朔迷离的邻邦

来源: 羊之杭
    

镜报编者按:有学者用「怕」与「恨」这两个字眼,总结如今越南对中国的心态。他认为,对中国「附庸」的漫长历史,造就了越南复杂的对华心理:既有对这个强大近邻的认同和羡慕,也有对中越发展差距的自卑和无奈;既有学习中国发展经验的渴望,也有为维护国家独立和塑造民族精神对华潜在的抵触和警惕。

3年前,一篇名为《爱国日记》的匿名网帖在越南互联网上广为流传。「敌人正在用你买牙膏和收音机的钱来造子弹,所有有血性的越南人,都应联合起来抵制中国货!」当时越南首都河内连续10周发生了针对中国的游行活动,但是,这种抗议参加人数一般不到100人;3年后,2014年5月14日,越南人反华的行动升级为打砸烧抢在越的中国企业。

越南排华行动逐年升级

这场越南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排华事件令人震惊。事件发生后,越南中部和南部的中资企业几乎全部停工;中国从越南撤出数千人,并且暂停中越部分双边交往;内地各大旅行社也纷纷暂停赴越旅游项目。

中国在南海的981钻井平台进行作业被认为是越南排华事件的导火索--此举显然刺激了越南。5月6日,越南外交部召开记者会,单方面公布了「中国船只开水炮打越南船」的画面,并公布了越南船只受损的画面,引起民众极大反应。群众运动中,民族情绪最容易的抗争增加筹码,却没想到会如此一发不可收拾。况且,越南政府一开始默许了民众运动。

「越南认为,油气资源的开发如果得不到保障,失去的可能是越南整体经济。这也是越南此次如此紧张的原因。」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庄国土分析称,或许正是出于这个缘由,越南官方一改以往对国内游行示威活动予以限制的做法,对此次游行给予积极支持。

越南总理阮晋勇对此事作出批示--「近日全国人民掀起反对中国钻井平台海洋981在越南海域进行非法作业的声潮,表达爱国热情,是完全正当的。」此外,美国总统奥巴马4月访问东亚四国,明确传达出对中国的南海、东海政策的反对态度,也被认为是对与中国有主权纠纷的国家的极大鼓舞,「菲律宾正与中国有纠纷,越南也觉得在对抗中国方面得到了增援。」

「针对越方的挑衅行动,中方保持了高度克制……但越方却将中方的克制视作扩大事端、加剧紧张的可乘之机,毫不收敛,变本加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日前就此事表态,越南船只冲闯中方警戒区及冲撞中方公务船共计1416艘次,中方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同时,中国敦促越南对此前发生在越南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的中方受害人和企业作出赔偿。

越南,这个昔日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如今成为了「毫不收敛,变本加厉」的挑衅者;但熟悉中越关系史的人想必并不会对此感到惊讶。毕竟,中国和这个「山连山、江连江」的邻国在最近几十年既有过联合抗美的经历,也彼此因领土争端发生了多次交战--这个有着「小中华」称号的国度和中国有着太过漫长而复杂的联系,剪不断、理还乱。

越年青一代了解中国甚少

内地一位专栏作家写道:「河内令人想起80年代夏日的北京,它缓慢、朴素、充满好奇。中国的影响随处可见。」在越南,孔子像矗立在当地的文庙中,尽管形象上更像是一名土生的本地人,很多学生在考试前都要去拜他;广场、雕像、红旗、党徽等二十世纪的革命元素也俯拾皆是,连小学生都戴着红领巾,官员们则穿着白T恤长西裤;大街小巷商摊上摆满了廉价的中国货,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也是这里的传统节日。
在越南语里,有许多发音与中国粤语发音几乎一样:「中国」两字的发音就是「中括」,越南语「bachchienbachthang」就是中文「百战百胜」的音译,此外,诸如「政府」、「农村」、「劳动」等发音也与中文差不多--中国人有时甚至不需要翻译,也可以根据这些相似的词汇,猜测出越南人讲话的大概意思。

越南电视台播放的影视剧中,也属中国的最多,甚至连声音也不完全消掉,只有一个女声同声翻译。中国驻越南前大使李家忠说,他在越南的时候,只要电视里放《西游记》,街上的小孩子就都不见了;电视剧《包青天》更是十余年来在越南反复播放、长盛不衰。

或许是因为两国间的这种微妙关联,越南人对中国的熟悉程度常常令中国人亦感到惊讶。「越南人能非常精确地理解中国人,决不使自己和对方有丝毫难堪。」天津作家蒋子龙讲述了自己访越的一次经历:出发前,自恃有多年对外工作经验的官员对他们耳提面命,告诫当越南人提出一些「敏感问题」时该怎样回答;但访越十日,从越南的高级官员到一般办事员,从作家到普通百姓,没有一个人向他们提出任何有一丁点「敏感」的问题。「因为,他们用不着问,他们对这些事情比我们还清楚。」蒋子龙说,一般中国上午发生的事情,越南下午就知道了。越南人对中国政治的关心程度常令他惊讶:越南作家协会官员可以毫不困难地背诵一些中国领导人的讲话,毛泽东关于「雷锋精神」的论述也相当熟悉。

不过,在越南年轻人的心目中,现代中国的吸引力也并非如中国人想像的那么大。广州《南都周刊》记者2011年9月在越南进行的一个随机调查显示,在描述向往的国度时,只有不到1/20的越南年轻人会提到中国--这个比例不仅远落后於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少於新加坡和韩国等亚洲新兴体。「越南年青一代人,对现代中国的了解并不多。」《西贡解放日报》前副总编辑陆进义说。

在国家层面,越南对中国的态度同样值得玩味。历史上中国曾援越抗法、援越抗美,截至1978年,中国援越的各种物资折价200多亿美元,远超出中国当时的国力,但在之后的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南对中国之前的帮助一概不记;在胡志明市纪念抗美战争的博物馆中,没有任何一张有关中国支援越南的记载和图片,更没有实物。

学中国经验既渴望又抵触

越南与中国的关系可以上溯至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从那时起,中华文化和汉字就开始传入越南。此后,中华文化在越南得以广泛传播,对占越南总人口80%以上的民族--京族的影响既广且深。

到了近代,民族解放独立的共同诉求将越南和中国再次联结。在革命蜜月期,中国人饿着肚子帮助越南战胜了法国和美国--毛泽东成为了越南人民的先驱和导师,邓小平则是越南一个时代的经济学家们的偶像。「从『思想解放』、『摸着石头过河』到『一国两制』,他的智慧和理论都让我赞赏。」有「越南吴敬琏」之称的黎登营如是说,他是越南市场化改革的设计师之一。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代改革者所塑造的新越南确实带有强烈的中国气息,被西方称作「中国的好学生」。

然而,学生对老师的心态,有时可以非常复杂。「怕」与「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褚浩用这两个字眼总结如今越南对中国的心态。他认为,对中国「附庸」的漫长历史,造就了越南复杂的对华心理:既有对这个强大近邻的认同和羡慕,也有对中越发展差距的自卑和无奈;既有学习中国发展经验的渴望,也有为维护国家独立和塑造民族精神对华潜在的抵触和警惕。

对中国的「怕」与「恨」,也反映出越南人的危机意识。越南地形狭长,呈S形,东临南海,犹如海边上的一根丝带。南北长约1640公里,东西却只宽约600公里,最窄处仅48公里--这种地理特点决定了越南一旦遇到战争,很容易被拦腰截断。历史上,战争也的确没有远离过这片狭长的土地。除了与中国的千年恩怨;法国、美国、苏联、日本,也都曾经在越南或明或暗地浮现,这里也由此成为世界冷战和热战的最前沿。

然而在反抗外敌的同时,越南也积极扮演着扩张者的角色,以至于有西方史学家称该国为「东方普鲁士」。自从唐末脱离中国版图后,越南在长达千年的时间内,持续采取「北守南攻」战略,即对力量远比自己强大的北方「天朝」尽量缓和关系,对实力弱於自己的柬埔寨、老挝等邻国则大肆扩张,从宋代至清代发动战争数十次,夺取的领土面积达到独立时的四倍。抗美战争刚结束不久的1979年,越南就再度侵入柬埔寨,开始了长达11年的柬越战争--这也同时成为中越战争的诱因。

「对中国,越南人始终心存芥蒂。」一位华裔越南学者说。在越南,「船佬」是对中国人的蔑称,传说最早到越南的中国人是一群摇着船且长相凶狠的渔民,他们觊觎这片土地并带来战争。越南统治者更将中国军队形容成为凶残无度的侵略者,这种印象不断被各种传说和英雄故事所深化,最终在1979年的中越边境战争中达到极致。

长期的战争,使越南人深深感受到外来干涉对自己生存的威胁;由於国家小,妥协余地小,不积极拼一把,任何稍微的妥协都有会带来亡国的危险,这种危机意识使越南人更具有主动进攻性。越南向柬埔寨的扩张,是其扩大本国在陆地的战略纵深的尝试;对中国的西沙和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则是向海洋方向的扩张。

越抗中国心有余力不足

「我们已经做好了采取法律行动的准备,正在考虑何时才是采取此举的最佳时机。」越南总理阮晋勇6月初在河内总理府接受采访时说,越南已经准备好就中国在南海存在主权争议的海域部署石油钻井平台提出诉讼,现在只是在等时机成熟就会正式提诉。

阮晋勇警告说,若各方因为南海主权问题而爆发公开冲突,没有任何一方会胜出,因为全球有三分之二的海运贸易是使用该区域的航道。对阮晋勇来说,是否真的要提出诉讼并不是一件容易决定的事,因为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

根据越南综合统计局的资料,越南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2013年达到了502亿美元,占越南总贸易额的15%。但对中国来说,中越双边贸易额仅占其对外总贸易额的0.4%左右。「也就是说,在贸易方面,越南对中国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中国社科院越南问题专家潘金娥说,「反过来就不一样了。」由於过分依赖进口,越南对华一直处于严重的贸易逆差。外流资金反过来帮助中国扩大对越投资,同时还带来了中国工人。越南媒体曾曝光过一个让人不安的现实--共有3.5万名中国劳工在越南。

即使对于越南的排华者来说,对中国的抵制,也并不意味着排斥中国的一切。否则,他肯定会寸步难行,甚至无法使用烤箱、手机、淋浴器……他想驾驶摩托车,油箱里装的是中国的汽油;他想用电脑,发现连电也是购自中国的。他感到愤懑,想拨通朋友的电话来倾诉,无意中又享受了中国承建的基站信号,如果要彻底抵制,他甚至无法开口抱怨--现代越南语中有约70%的词汇来源於汉语。

越南当地人、首都河内的大学老师何力对中国记者表示,他及周边的朋友对中国都不持任何敌对看法,「尽管作为一个越南人,我对主权问题坚持本国的观点,但我很希望所有的矛盾和争执都能通过和平方法来解决。」何力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他还打算继续申请来中国读博士。

越南老兵黎德雄已经56岁了,他参加过上世纪越南最大的两场战争--美越战争和中越战争,两块弹片留在了他体内。如今,他的家庭以新的方式与昔日对手继续产生联系--儿子在一家美资公司,女儿则在中国南宁留学。和很多普通的越南家庭一样,黎德雄一家分享了国际贸易带来的好处。现在,他还和一个做边境运输的中国人成了朋友,经常一起下象棋和抽手卷烟,他们可以毫不忌讳地谈论战争,而且都不强求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

但年轻人们似乎不那么计较,甚至不知道这段历史。他们拿着可口可乐,穿着夸张的棒球服和耐克鞋,朝上岸的美国兵吹口哨和招手,还送上鲜花。离他们不太远的橙剂救助中心里,一百多名畸形儿童正在忍受与生俱来的痛苦,他们是越战期间美军化学武器的产物。

越南对美国的示好有军事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上的考虑。与中国相反,美国一直是越南最大的贸易顺差国,2009年达84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对越南是一台巨型运钞机。

滚滚美元让越南淡化战争记忆,与宿敌握手言和,结成新的同盟。而美式生活在越南年轻人中不但不被仇视,而且越发成为向往。在河内西湖旁的酒吧街,入夜后霓虹绚烂,姑娘衣着性感,迈着暧昧的舞步,以结识西方人为荣。

越南的知识界也在为新的外交思维提供理论支持,学者们认为:美越只是意识形态之争,但中国人却是为了领土和利益。实用主义与民族主义并立,正是当下越南国家性格中最显著的特征。一方面,越南官方在努力切除与中国的文化脐带;另一方面,「中国热」在越南依旧持续,不过它更多地是基於实用而非认同。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