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四百年后:汤学、汤粉、汤城兴盛

来源: 羊之杭
外国人对《牡丹亭》的喜爱由来已久。从1916年开始,有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苏联等国的汉学家就把汤显祖的《牡丹亭》翻译成本国的文字进行传播。1930年至1950年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应邀到日本、美国和苏联演出《牡丹亭》。近几十年来,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汤显祖的戏剧走向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在这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并盛产文人的国度,很多人其实并不熟悉明代文学家汤显祖。毕竟,相较诗文等身的李白杜甫苏东坡,这位似乎只写过几个剧本的作家显得有点「冷清」……然而,令中国人有些意外的是,汤显祖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百位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在不少外国人眼中,这位以「临川四梦」(包括《还魂记》-- 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名垂青史的剧作家堪称「东方的莎士比亚」--而且巧合的是,汤显祖(1550-1616)与莎士比亚(1564-1616)都去世於1616年。

今年,中英两国分别迎来了对两位戏剧大师逝世400周年的纪念,各式活动轮番登场,不少中国人由此对汤显祖有了更多了解。

在学术界,最重磅的研讨会莫过于1月5日在上海举行的「纪念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学术研究讨论会暨《汤显祖集全编》、《汤显祖研究丛刊》新书发布会」,此次会议提交的海内外学者的论文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汤显祖研究的前沿性成果。有媒体以《汤显祖逝世整四百年之后,「汤学」终於要来了》对此进行了报道,殊不知,「汤学」的兴起其实已有400年了。

「汤学」:从晚明到1980年代
在中国文学研究史上,虽然「汤学」不像「红学」那么家喻户晓,但它出现的时间可比「红学」要早多了。可以说,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随着《牡丹亭》的横空出世,汤学就兴起了,然而,将其命名为「汤学」并得到官方认可却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

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青年时代已是「词赋既成,名满天下」,不仅於古文诗词颇精,还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於在万历二十六年、48岁时愤而弃官归乡;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於戏剧及诗词创作--《牡丹亭》就是在他辞官当年问世的。

此后,汤显祖从诗文才俊一跃成为曲坛的耀眼明星,文坛有识之士便开始了对他的研究。无锡的邹迪光第一个根据传闻为汤显祖作了小传,并寄给了汤显祖。在汤显祖去世后的明清之际,过庭训、钱谦益、查继佐、万斯同、蒋士铨等诸多文史家、戏曲家都对汤显祖的生平与著作做了一定的研究,且都为汤作了小传。

晚明的「汤学」研究者们除了为汤作小传外,还在他们文集的序、跋、尺牍中对汤显祖的诗文进行了述评。其中,明代戏曲理论家沈际飞(昆山人,生卒年不可考)的研究成就最为突出。他既对汤氏所有的诗文进行了点评,又为「四梦」各写题词一篇,对每剧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语言风格都加以评述,结成《独深居点定玉茗堂集》专集刊行。可以说,沈际飞是首位堪称「汤学家」的人。

二十世纪30、40年代,以俞平伯、郑振铎、赵景深、江寄萍、吴重翰等人为代表,将「汤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他们新出版的文学史、词曲史中,都有一定篇幅评价《牡丹亭》。

1957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家郑振铎在其著作《中国文学研究》的开篇《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中倡议:「关于汤显祖,至少要有一部《汤显祖传》,一部《汤显祖及其四梦》,一部《汤显祖的思想》,一部《汤显祖之著作及影响》等等。」此处虽然没有出现「汤学」二字,但郑振铎实际上是倡议将汤显祖作为一项学科来研究,并勾勒出了「汤学」体系框架。

「汤学」被首次正式提出是在1974年。其时,胡适的门人、台湾学者费海玑出版了《汤显祖传记之研究》一书。在该书《我的新发现(代序)》中,费海玑正式提出了「汤学」。他说:「最近偶然谈到我国的莎士比亚是汤显祖。友人说外国人写的莎学著作有无数册,真的汗牛充栋,中国一本长的汤显祖传记也没有,我们该倡汤学!」

然而,由於当时两岸没有文化交流,大陆对费海玑提倡的「汤学」知之甚少。直到1983年3月,戏曲理论家郭汉城为江西文学艺术研究所编的《汤显祖研究论文集》作的序文中提出:「外国有莎士比亚学,中国已经有《红楼梦》学,也不妨有研究汤显祖的『汤学』」,才引起了积极的反响。也就是说,对汤显祖及其作品的研究虽在汤公在世时就存在,但正式标出「汤学」之名还在这时。据统计,从1980年代中期至今,关于汤显祖的传记、研究资料等出版物已有数十册,学术论文上百篇。

对汤显祖感兴趣的不限於中国人,海外的「汤学」研究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研究中国戏曲史的日本学者青本正儿在1916年出版的《中国近世戏曲史》中,首次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说:「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奇也。」青木正儿的学生岩城秀夫,写了洋洋20万字《汤显祖研究》,对汤显祖的生平、剧作、戏曲理论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全面的评价,并以此文获得了博士学位。

「汤粉」:从曹雪芹到白先勇
「汤学」的发展,离不开「汤粉」的支持,大多数汤显祖的研究者其实都是汤显祖的「粉丝」(fans的音译)。

明清时期,戏剧是民众的主要娱乐方式,士大夫阶层都把写剧本当作一种雅兴。汤显祖是当时的流行作家。他的「临川四梦」问世后,轰动明末剧坛。时人沈德符的《顾曲杂言》就记载着:「《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其时,不少痴男怨女为之伤心泪下,成为最早一批「汤粉」。「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夜读《牡丹亭》。人间自有痴於我,岂独伤心是小青。」一位名叫冯小青的女子甚至作此绝命诗,读《牡丹亭》感伤而亡。

《牡丹亭》「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戏剧观对后世剧坛创作产生了影响巨大。汤显祖之后,晚明清初的戏曲创作中出现了一股竞写梦境的热潮。其中翘楚当属清代剧作家洪升(1645-1704)的《长生殿》,这部作品与《牡丹亭》在人物塑造和观念表达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1715-1763)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 「汤粉」。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郑培凯醉心「汤学」40余年,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红楼梦》的创作意图是承袭汤显祖而来,「这个在脂砚斋的点评里面说得很清楚。明末以来,《牡丹亭》在闺阁之中大为流传,却是卫道士企图禁绝的主要目标。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时候,清楚意识到了这个剧本在闺阁中流传的社会意义,宝、黛、钗等主要人物都看过这本书,曹雪芹透过书中角色发表了自己对《牡丹亭》的看法。」 --的确,《红楼梦》里多次提到「临川四梦」,并且用《牡丹亭》之「游园惊梦」唤醒林黛玉的青春觉醒。

郑培凯本人也是一位「汤粉」,他曾自述:「我开始研究汤显祖,主要是对他所处时代的文化感兴趣。但一研究,就是40多年,朝夕相处,成了挚交。」 郑培凯甚至收藏了一个汤显祖的木雕像,「这个大概没有人看到过,我把它请回家了,我觉得这可能比较像他老年时候的样子吧。」

郑培凯毕业於台湾大学外文系,有一位同样热爱汤显祖、并花了十余年时间在全球推广《牡丹亭》的师兄--白先勇。白先勇最为人所知的身份当然是作家,有「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之誉。然而2002年以来,这位作家将大半精力都花在了复兴昆曲上--排演青春版《牡丹亭》。

白先勇的《牡丹亭》集合了两岸三地顶级的艺术家,他是编剧小组的召集人。在改编剧本时,白先勇始终秉持一个原则:只去删减不去增加--「我们把55折删成29折。绝对不要去动汤显祖原文。因为汤显祖的诗词太美了,到顶了。」在白先勇心目中,「汤显祖的东西,经典中的经典,精神绝对不能损害它」。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演至今已在海内外演出290场,直接进场观众达60万人次,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特别是在西方国家。2010年,《牡丹亭》在伦敦上演时,当地的一份报纸居然破例在一周之内登了两篇《牡丹亭》的剧评,通篇的溢美之词,这在以严苛闻名于世的英国剧评界非常罕见。

其实,外国人对《牡丹亭》的喜爱由来已久。从1916年开始,有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苏联等国的汉学家就把汤显祖的《牡丹亭》翻译成本国的文字进行传播。1930年至1950年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应邀到日本、美国和苏联演出《牡丹亭》。近几十年来,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汤显祖的戏剧走向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汤城」:从「爱在抚州」到「汤显祖戏曲小镇」
汤氏祖籍江西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江西抚州市),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1021-1086)是同乡。

「汤学」专家、抚州市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吴凤雏介绍,抚州老城最繁华的街区文昌里曾在1950年代初发现了汤显_墓碑,是清光绪临川知县江召棠为汤公重立之碑,碑旁石柱上镌有「文章超海内,品节冠临川」。

1957年,随着对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视,内地主要报刊发表了纪念汤显祖的文章。汤显祖故里抚州还举办了纪念汤显祖逝世340周年的活动。抚州市政府在重修了汤显祖墓时,还在墓旁建了牡丹亭。但可惜的是,一切尽毁於文革时期的「破四旧」中。

时隔一个甲子。在今年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的活动中,包括汤墓原址、文昌桥在内的附近一带正被抚州市政府整体打造为历史文化街区,初期的征迁工作已基本完成。此外,大概是因为汤显祖的《牡丹亭》与爱情有关,抚州就策划了一个主题为「爱在抚州-- 抚爱之州」的全球求婚大赛暨评选「爱的使者」活动。当地政府计划通过以后每年持续性的活动,把抚州打造成「求婚圣地」,带动抚州文化旅游发展。

汤显祖曾做过5年知县的浙江小县城遂昌也不甘落后。作为汤显祖为官地,遂昌在今年4月举办了一个「2016浙江遂昌汤显祖文化节」,媒体报道称开幕式很是热闹,又是恭读纪念文,又是敬献玉茗花、吟诵、献乐、献舞。汤显祖在遂昌当知县至今已经400多年了,从来没有这样隆重地被纪念过。然而,后面发生的事情更加吊诡:遂昌宣布要建设一个「汤显祖戏曲小镇」,这个小镇定调为「戏曲养生的福地、戏曲体验的乐地、戏曲爱情的圣地」。据称预计能促进1000余人就业,年旅游接待100万人次,旅游收入40000万元人民币,税收1200万元人民币……如此迅速地将纪念汤显祖上升达旅游开发的高度着实令人哭笑不得。

编注:本文由香港《镜报》供稿。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