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报:细数中国2016外交成绩单
来源: 懿芳
习近平在重大公开场合一再倡导「共享共荣」「不冲突、不对抗」「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等理念,这些政策宣示是针对「赢者通吃」「国强必霸」「零和游戏」等思维定式,向外界表明态度,在全球互动连结持续加深且不可逆转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一枝独秀,唯有放弃小集团思想和封闭式心态,才能携手走向共同繁荣。
2016年11月中下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厄瓜多尔、秘鲁、智利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刚结束了八天四国五站的行程,出访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和俄罗斯并出席系列国际会议。
外交消息人士透露,上述高访活动是2016年中国系列重大外交的收官之作,其作用与意义非同寻常。
外交压轴戏三大关键词
中南海外交的压轴戏中,东访拉美,西联亚欧,双线并进之下,有三大关键词跃然。
第一个关键词,聚焦经贸。 习近平此次拉美之行,是作为国家主席第三次访问该地区。
三个往访国都是拉美地区的代表性国家。其中,厄瓜多尔是中国在该地区重要投融资对象国、工程承包市场和能源资源合作伙伴;秘鲁是中国在拉美的重要投资对象国,中国也是秘鲁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智利是首个同中国新政权建交的南美国家,也是首个同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中国连续多年保持智利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中国外交部官员在吹风会上表示,拉美是中国积极发展双边经贸关系、推动企业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和国际装备制造合作的重要区域。习近平访问期间的重点议程包括探讨优化双边自贸协定、产能及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
在李克强出访亚欧四国时,出席多个定期会晤机制,包括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会议、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和中俄总理定期会晤等。这些机制对双多边经贸合作尤为重要,起到了及时解决经贸问题,打通其他合作关节的重要作用。
第二个关键词,落实成果。 习近平出席今年的利马会议,不仅体现出对加强亚太区域合作的高度重视,也旨在促进既往成果落实:第一、如期完成亚太自贸区集体战略研究,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提速;第二、继续落实北京会议成果,推动互联互通和全球价值链合作;第三、支持亚太地区包容性增长,推动在服务业、中小企业等领域取得新的合作成绩。
今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挑战交织交错,推动区域合作成果落实,也是李克强亚欧行主要目的之一。去年「上合组织总理会」在产能合作、金融领域等方面达成不少共识,在今年中亚成员国货币贬值、经济受到冲击的背景下,升级产能合作水平、完善区域融资机制,具有提供发展动能的重要意义。
此外,吉、哈、拉、俄是「一带一路」核心区域的重要国家。自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外交上,中国逐步对该倡议细化落实。可以预计,当前和今后的外交重点,仍是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对接。
第三个关键词,提供范本。 一般而论,年度收官与首访一样,都具有特殊意义。
此次中国高层拜访的对象,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共同点是面对外部经济环境比较严峻。和这些国家交往,具示范性和开拓性的效应。
在多边合作框架方面,无论是上合组织还是APEC,中国都扮演了主要推动者的角色。本次利马会议以「高质量增长和人类发展」为主题,切中当今世界和亚太发展的紧要命题,旨在聚合各方创新增长的努力,在「逆全球化」的思潮下,向国际社会传递反对保护主义的明确信号,展现新合作模式的可行性。同时,也是对外昭示中国加强区域合作、维护区域和平及稳定的决心。
北美欧洲:消歧见谋共识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这是习近平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时讲的话。今年年初到岁末,中国外交的谋篇布局次第展开、深入推进,以全方位行动传递了中国声音,提供了中国方案。
总体而言,2016年是北京对新时期外交战略加以落实,巩固国家利益收获的重要之年,在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现路径方面积累了经验和成果。
在本届高层的通盘谋划下,中国在北美、欧洲、亚太、非洲、中东等方向不断进取,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得到新的拓展。
北美方向。中美今年以来处于战略互信与互疑的摇摆之间,两国领导人多次适时安排双边会晤,认真清理各种讯息,成功管控彼此间分歧,推进中美关系在「合作与摩擦」的常态下保持稳定健康发展。
G20杭州峰会期间举行的「习奥会」,为中美关系在下一阶段的健康发展与平稳过渡指明了方向。在稍早之前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与奥巴马也进行了会见,双方同意继续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协调,巩固扩大中美共同利益。
今年以来,经贸继续发挥了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的作用。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虽然有所下降,但美国仍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此外,中美两国之间双向投资保持良好势头。商务部数据显示,1至9月,中国使用外资中来自美国的投资增幅为67.1%,远高於同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增幅;中国对美国投资流量亦增幅显著,今年前8月同比增长了193.2%。
在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后,习近平发出贺电,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理论再次进行阐释,提出「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
北京外交官员在特朗普当选后回答记者问时也指出,「未来以中美为代表的政治生态会发生深刻变化」,「中美经济将进入全新的竞争和合作共生时代」。
欧洲方向。继去年中欧合作掀起新高潮后,今年中国继续同欧洲切实推进「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为新兴大国与传统大国深化互信与合作提供示范。
3月底时,习近平对捷克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捷两国建交67年来中国国家元首对捷克的首访。捷克在地理和政治上是连接东西欧的枢纽,激活其战略通道的作用,可以催化中欧全方位合作。
年中,习近平再次开启中东欧之旅。对塞尔维亚、波兰等国进行国事访问。由此亦能看出,在今年中国外交的整体安排中,这一地区的分量有所增加。由於中东欧国家情况不同、诉求各异,也带来了关系不对称、利益多元化的挑战。对此,中国今年在外交中实行「增信挖潜,树立典范」的策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双边「点对点」公关,打开了合作新空间,产生了正向的外溢效应。
在与欧洲老牌强国交往方面,中国与欧盟原「三驾马车」英、德、法关系稳固,合作水平持续在高位运行。
11月中上旬,第八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在伦敦举行。会谈后,双方宣布将深化金融服务和基础建设方面的合作,继续推进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此前在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向「脱欧」公投后上任的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强调,今年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开局之年,明年将迎来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中方愿同英方一道,推动两国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更高水平。
今年年中,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访华。「登高望远」、「拉紧互信纽带」、「在高起点上深入推进中德合作」,是「习默会」中就中德关系提出的点睛之语。舆论普遍认为,中德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深入对接是双方合作的亮点。
在对法国关系中,去年一年之内两国元首和总理均实现了互访,这在国与国关系中殊为罕见。今年,在中法领导人会见中,「推动两国关系更好更快发展」成为双方共识。
「三驾马车」作为欧洲地区的「发动机」和「火车头」,其合作对促进中欧关系具有引领性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在11月中下旬的拉美之行中,往返选择经停意大利和西班牙。官方表示,当前中意、中西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与中国政治互信牢固,这种安排「体现了中方对发展与两国关系的重视」。点滴细节之中,可见外交的通盘考量。
此外,俄罗斯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特殊大国,与中国的关系在国际舞台上可谓动见观瞻。今年以来,习近平和普京在上合组织会议、G20峰会、金砖峰会等多个场合频繁互动,加之普京在年中的访华之旅,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不仅巩固中俄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还在加强全球战略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亚太非洲中东:深耕细作
亚太方向。今年中国继续「经略周边」,以行动释放「亲诚惠容」的诚意。
以对东盟为例,中国推进了多个「优先伙伴」关系设想,促地区经济和民众福祉的双增进。在9月举行的东盟峰会和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中,东盟成员国和中国决定进一步加强在经济领域的联系,并重申全面履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承诺。峰会对南海问题的淡化,也对外显示了基於共同利益而紧密团结的信号。
中日韩关系对东亚稳定及繁荣至关重要。今年下半年以来,面对陷入紧张的三国关系,中国有意引导各方有效管控分歧、把握合作大势。从8月下旬到9月,中日韩在不同场合连开三场外交活动,包括第八次中日韩外长会,三国元首在G20杭州峰会上会见,东盟系列峰会上再谈合作等。10月底,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举行,三国在担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就推进自由贸易达成了共识,传达出「关于推进自由贸易和结构性改革的强有力信息」 。
尽管中日之间存在历史认识和领土问题,中韩之间因萨德而产生龃龉,三国间的博弈格局料难在朝夕改变。但中方仍不断在公开场合释放善意,强调东亚国家应重点发挥中日韩合作的引领作用,实现东亚经济共同体目标,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维护地区稳定与发展繁荣。
「走亲戚」也是「深耕周边」的重要表现。这种模式是与邻国常来常往,以真情实感打动对象国。10月中旬,习近平对柬埔寨、孟加拉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主要领导人首次访柬,同时也是30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孟。
柬、孟两国分别是中国发展与东南亚地区和南亚地区关系的「稳定基石」,此访凸显了中国对传统友谊的重视,也「以点带面」提升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关系。
非洲方向。中非之间的合作今年继续沿着协调双方发展战略的方向发展,去年底启动的「十大合作计划」取得良好开局,部分合作项目实现早期收获,一大批铁路、公路、港口、机场、供电、供水和通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一个突出的新现象是,中非产能合作势头发展迅猛。中非产能与投资合作论坛频繁举行,中国还同埃塞、埃及、尼日利亚、津巴布韦等6国签署了国际产能合作框架协议,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也已开业运行。
9月举行的G20杭州峰会成为中非关系的「锦上添花」之笔。中国作为东道主专门邀请了多个非洲国家和组织的领导人与会。这是中国在利用自身在国际舞台中独一无二的地位为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争取权利,努力推动南北对话。南非外交学者评价认为,此次峰会把中非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东方向。中东素称三洲五海之地,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处于战略枢纽地位。今年「开年外交」的对象,习近平就选择了沙特、埃及和伊朗,将之定位为「友谊之旅」。这次访问,是习近平出任中国最高领导人后首次访问该地区,为中国全方位外交版图添上了重要一笔。
中东局势复杂胶着,北京明确表示不采取任何有争议的立场,在中东事务上秉持公正平衡、「不拉偏架」、不搞势力范围的态度,谋求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
当前,中国和中东的利益纽带愈结愈紧,在能源需求、市场需要、安全利益等方面,中东地区的地位都十分关键。今年年初,中国政府首次发布了《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其中细化提出了推进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1+2+3合作战略,即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格局。此外,公共外交层面的活动也相当热络,中埃在11月举行了「中国与中东热点问题」研讨会,为双方加强对中东形势的研判提供了密切交流和形成共识的管道。
多边舞台。应特别指出的是,中国今年外交凸显了「进取」的特点,在多边舞台积极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倡议。无论是3月底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6月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还是9月的G20杭州峰会,10月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及至11月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都以上述多边框架的参与者、贡献者的身份,全面阐述中国政策主张,体现了对国际及区域合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的政治支持,也展现了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意愿与信心。
值得关注的不仅是这种姿态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念层面的所含之意。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重大公开场合一再倡导「共享共荣」「不冲突、不对抗」「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等理念,希望走出一条包容合作的新路径。这些政策宣示,是针对「赢者通吃」「国强必霸」「零和游戏」等思维定式,向外界表明态度,在全球互动连结持续加深且不可逆转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一枝独秀,唯有放弃小集团思想和封闭式心态,才能化危为机、携手走向共同繁荣。
编注:本文由香港《镜报》供稿。
编注:本文由香港《镜报》供稿。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