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文革专栏:文革与醉酒

来源: 有也可
醉与非醉的界限是很难划清的。只要不醉倒,醉也非醉,非醉亦醉。

六、七十年代,我和我那群小猫小狗的校友,正处在这种非醉亦醉的神仙状态中。尽管大家不管天冷天热都戴着被称为‘五类’的帽子,被分别划入红、麻、黑三大不同色阵; 尽管给大家遗传基因的人有的住草房、有的住牛棚,即使是还住在楼房里的,也不知道自己哪天会被撵到牛棚;也尽管大家肚腹中常常发出‘咕、咕’响的时代最强音,却只能想像:‘蓝天上飘着一片大肥肉,看见了肥肉,口水往下流……’。

尽管……,但大家对解放台湾、解救正在忍饥受寒的世界上2/3的人民的革命积极性,是当今那些挺薄的毛粉所无法比的。大家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热情追求,也绝对是官刊、官报、官网上那些批宪政、批普世价值的笔杆子们所无法比的。大家对毛伟大的忠心耿耿,恐怕也只有北朝鲜那些即便全家饿死也要忠于金家三代的人可比。

我们这群当年的超级毛粉,在1968年12月迎来了毛伟大的最新最高指示,准备到大凉山深处的广阔天地去接受再教育去了。出发前,东夫、晓峰、隋铁到我大姐家聚会。大姐和大姐夫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下酒菜后上班去了,临走前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放了一瓶红葡萄酒。大姐夫说:‘他们长大了,就要自己去生活了,就让他们喝一点酒吧。’

大姐夫说的其实也对也不对。毛伟大从西北方的境外势力那里拿来配方酿造的无醇美酒,虽然我们四个伙子已经喝了10多年,但桌上这4瓶含醇液酒倒的确还没有喝过。两种酒混合在我们饿痨饿虾的身体里,激发出的革命豪情和豪言壮语,不知有多少。父母、亲人的担忧甚至伤心落泪,自然是属于资产阶级情调的表现,理所当然地受到我们革命的冷嘲热讽。

这些酒言醉语是何时打住的,支撑我们身体的四把木靠椅是何时倒在地上,成为我们仰躺其上呼呼大睡的小床的,我们全然不知。没有读过《水浒传》的大姐下班回家,看到此情此景后,只是噙着眼泪说了一句话:‘太遭孽了’。至于熟读过《水浒》的大姐夫,面对如此场面,是否说过:‘倒也、倒也!’就不得而知了。
 
醉途故事一串串
为了叙事的方便,毛伟大主持酿制的美酒,我们称之为:毛酒。

话说那天,四个伙子混合着毛酒喝下葡萄酒后,醉倒在仰躺的椅背上。醒来不几天,与近千名校友一道,站上货卡,一路上浩浩荡荡向着大凉山进发。葡萄酒是醒了,威力强大的毛酒依然发挥着持久的作用。在1000多里的途程中,就因而有眼泪也有欢声,有牢骚也有笑语。当然,也留下了不一定上得了台面的酒故事。

载人货卡开出大成都地界,就是雅安专区了。过了名山,进入荥经,连片的小土包出现在公路的一侧。‘那些是啥子啊?’有人问。‘坟包’,有人答。大家一下子沉默了下来,脸色变得像灰蒙蒙的天一样难看。我们这群从大饥荒年间走过来的幸运儿中,也许当时没有人知道,这里是四川乃至全国当年饿死人最多的县,还出现过多宗人吃人的悲剧。[注]即使耳闻目睹这些,作为毛酒灌大的一代人,我们会相信、敢相信吗?

汽车开过这连片的坟场,就是泥巴山。翻过泥巴山进入汉源县城时,天已经黑了下来。乘长途汽车,最考人也是最令人难受的,一是内急、二是口渴,而两者的解决方法恰好又是不能兼容的。汽车在汉源一粮库停下来后,校友们不约而同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找水喝,就是找地方救急。但男的似乎更能耐渴,女的更能耐内急。下车后,男生多急于寻找方便之处,女生则多是找寻解渴之水。在黑暗中,几位女生经过一辆汽车车尾时,发现有水从车上淌下来。用手一试,还是温热的,颇有点喜出望外的惊呼:‘这里有水,还是热的!’

这一声惊叫,把水的制造者吓了一大跳。原来是一位绰号‘惊堂木’的笑友实在忍不住内急,待其他人离开后,他迫不及待就着车厢角欢畅淋漓。感谢夜晚的黑幕,将车上车下的尴尬都遮掩了起来。可这温泉飞流的故事,还是在男生中传开了。

汽车在邛海边转入通往宁南的公路后,弯道陡然增多的公路也变得窄小了。公路里程在不断增加,满车的姑娘小伙子们的笑声话语却在减少。翻过大青梁子后,又陡然变直了的公路也不能提振这一行人的士气。直到汽车驶过普格进入宁南,在黑水河边一个大转弯处,才有了一次笑声的回归。不过,这回归也仅限于男生。

前头装载女生的车辆被山壁遮掩后,后面装载男生的汽车停了下来,利用公路大转弯创造的隐秘性,为内急的乘客救急。但凡事都有先进就有落后,一位外号叫‘叮当’的校友就不幸在这次救急活动中成了落后分子。更不幸的是,他的手续还没有完成,汽车就发动了。这要命的马达声,促使叮当不顾一切地攀住后车厢板。接着大大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未系好的裤子掉了下来。已经安站车上的校友们落井下石地集体狂呼:‘曝光了!曝光了!’

汽车行程与校友怨气同步增长着,叮当校友为大家创造的欢乐气氛也未能扭转这一增长趋势。车辆在宁南县革委招待所停下准备过夜时,积累的愤懑终于爆发了。校革委主任被推上车头,几十把电筒将他照亮。连珠炮似的问题砸向他晕晕乎乎的脑袋,让本来说话就有点结巴的他更加结巴。

这位前美男子,其实在66年以前并不结巴。别看他站在车头上时背有点驼,但身材修长的他在我们进校时,背挺直、说话流利、嗓音特好。感受过他唱歌,如经过专业训练,他兴许可望成为一名男歌星。但他走的是另一条职业路径:毛酒推销员,还做到了我校毛酒推销团队的领班。能当上这个领班,通常需要比别人喝更多的毛酒。在做领班期间,他成功地将课堂变阶级斗争战场,把校园里的阶级斗争热身赛搞得红红火火。

但是他没有想到,就像千百万毛粉和千百万毛酒拥趸者没有想到的一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毛伟大,斗的对象还包括他的战友、他的追随者。而且他收拾起人来,不仅六亲不认,还总是高屋建瓴,让被收拾者无还手之力。比如把农民貶为二等公民,是通过集体化来实现的,而集体化是通向共产主义美好明天的必经途径。谁要反对这醉人的美好图景,当然是罪大恶极的。美男子在66年也倒霉地成为了毛伟大收拾的对象,与许许多多杰出的毛酒推销领班一道,突然变成了牛鬼蛇神之一的走资派。这个陡变,反差实在是太大了,每个细胞都充斥着毛酒的他实在想不通,他自绝了。被一群穿白衣服的人绝处逢生后,他歌喉不再,说话从此打结了。

现在,他高高地站在汽车上,结结巴巴地回答这群青沟子娃娃不晓得轻重的问题。还好,情绪虽然激昂,但不仅没有人质疑毛伟大的政策本身,没有人煽动抗拒最高指示打道回城,还有娃娃自动站出来帮他解围。毛酒还会照样发挥作用,他悬着的心掉了下来。

第二天,人车一行继续往东南。这群被毛酒灌大的孩子被交到当地公社干部手上,然后转到各生产队,顺利实现了‘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毛主席的红卫兵’、‘革命小将’向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伟大转变。同样是由毛酒浇灌的校革委干部、工宣队员,也如释重负地返回了成都,各自开始新的醉酒旅程。
 
渣皮酒的威力
民间有语曰:酒醉心明白,就是说不得。对这话,我是很有保留的。既然‘心明白’,那还能叫醉吗?‘说不得’——是醉汉自己不能表达,还是其他人不能议论醉汉?语焉不详。如果稍微改一改,变成:‘酒醉心里红,别人说不得’,虽不能覆盖所有酒,但至少对毛酒还是适用的。想想那时,谁要斗胆对毛酒说三道四,或者仅仅是有一丁点疑问,也要受到批判、斗争,甚至劳改,甚至丢命。那位姓张名志新的女人,在押赴刑场前就被割断了喉管,为的就是不要她对毛酒发出非议之声。

抓纲治国、口号治国,是毛酒时代的一大特色。其中一个著名口号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红心从哪里来?喝毛酒。喝得越高心越红,心越红,哪怕是穷得叮当响、被整得妻离子散,也是幸福的;心越红,理想就越伟大,哪怕自己父母都被关了牛棚,也要随时准备解放全人类;心越红,越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把世界砸得稀巴烂。心越红,当然越具备毛酒推销能力,也愈加见不得别人不红。于是,轻则‘拔白旗’、打右派,重则批倒、斗臭、再踏上一只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触及灵魂还不够,再辅之以触及皮肉。

毛酒的威力着实巨大,不只醉翻了老五届和老三届,还让全社会发了10年酒疯。直到今天,亦还有人想重振毛酒的酒疯,把它从30多年前的‘放之四海而皆准’,抬升为‘宇宙真理’。可有谁能够想得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社会正在大发毛酒疯的时候,在大凉山的山咔咔里,毛酒居然不敌当地土产的渣皮酒。
说来也怪,这用榨取糖汁后的甘蔗渣皮发酵烤制的土酒,既不需要从境外势力那里去拿配方,也不需要那么复杂的生产过程,更不需要庞大的推销团队。喝下它们后还会打脑壳,弄不好就会跌跟斗,故又被形象地称为跟斗酒。就是这样的劣质酒,在山民那里竟然比毛酒更得人心。

我们几个老三届毛粉和毛酒推销义工,第一次见识渣皮酒,是在成为山民约一个月左右。春节将近,集体生产几近停摆,队里社员大都忙着备年货去了。他们要备的年货之一,就是渣皮酒。无所事事的知青无年货可办,对千里之外亲人的想念,大大消减了毛酒鼓起的精神。头顶的天还是那么蓝,知青屋右前方那汪库水还是那么清,但每天清晨排成一排挥舞小红书祝毛伟大万寿无疆的醉酒仪式,再也没人提起了。距值炊女生宣布开饭的时间尚早,我行我素的肚子仍然不依不饶地用饥饿来折磨人,让‘饱暖饿新鲜’的民谚打了一个颠倒。正当几位男生在知青屋前等饭吃时,大队贫协主席何二叔,挑着颤悠悠的担子,偏离他回家的路线,走到知青屋前停了下来。他挑的是一担刚从山下采办的年货,货担的一头是个酒坛子,里面满盛着的就是渣皮酒。

何二叔是个满脸胡须的美髯公,笑模笑样的他揭开坛盖,一股酒香顿时飘散开来。他用土巴碗盛起一碗酒,说:‘来,甩一碗。甩一碗就不饿了。’当我接过碗喝了一口停下后,他又说:‘干了它!’我和东夫、晓峰、隋铁——四位一个多月前在成都被葡萄酒放翻了的伙子,每个人都咕嘟嘟地喝了一碗。美髯公说得对,渣皮酒落肚后,一股热气腾腾地布满全身,饥饿感被幸福的晕眩替代。酒精将沮丧一扫而光,我们仗着酒劲,干脆换上游泳裤,走进了碧波粼粼的水库。

腊月间的高山,水温之低自不待言,我们全身刚被淹没就冻得不行了。岸上围观的老山民中有人问我们:‘冷不冷啊?’‘咋不冷喃!颈项都冷硬了。’我们在水中答道。第二天,社员中传开了,说知青‘在水库里洗澡’,‘阴茎都冷硬了’。这话成为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初期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并窃以为山里乡亲也知道用文绉绉的书面语言去称呼那话儿。

作为毛酒推销义工,我们还窃以为模仿山民的形象和举动,就是向贫下中农学习;窃以为贫下中农肯定比我们更热爱毛酒。我们第一次在山上用自以为的文艺节目向老乡推销毛酒,我的演出就是打扮成山民模样:头扎毛巾、腰插烟杆、脸上画着胡子,手捧红书演唱《老贫农学毛选》。歌词的作者很有想象力:夜深人静大家都已酣睡之时,大字不识几个的老贫农不顾年老眼花,在星星的陪伴下就着月光捧读《毛选》。对作者这幅酒醉之时所作的醉酒图,我们当时竟没有人提出过任何疑问,当然更不会将毛酒和渣皮酒加以比较。直到贫协主席让我们首次尝试渣皮酒之后,我们有了一次机会,可以近距离观察山乡贫下中农更热爱毛酒,还是更热爱渣皮酒。

大年前夕,我们接到了若干家老乡的吃年饭的邀请,我队10多位新山民兼饥民,当时内心的高兴劲儿是大大超过有人送给自己红宝书的。这时,我们也发现了红宝书的新作用。我们将各自收藏不读了的红宝书交了出来,由赖佳把它们分成几份,作为去社员家赴宴时送的礼。请吃的各家接过知青赠送的这些佳酿毛酒后,我们坐上了席桌,与大家一道兴奋地大块吃肉,大碗喝渣皮酒。那些礼品红宝书,直到我们离开小山村,也再也没有见着了。

廿年后,这一群打沾水的山民相约重返小山村。在乡亲欢迎知青的宴席上,肉还是那么大块,但增加了鱼。渣皮酒也换成了啤酒和曲酒。大家边喝边吃边聊当年知青闹出的一个又一个笑话。知青以红宝书当礼物,成为笑话之一。我问身边的乡亲,那些红宝书还在吗。他们说:‘早甩球啰。’还有一个老乡说:‘我拿来垫柜子了。前几年换新柜子才甩的。’

渣皮酒落肚,红宝书扔掉,这就是山里贫下中农的选择。不知今天的毛粉听闻此事有何感想?
 
傻老三和英雄汉
在全民甘做毛粉丝的年代,山民何来豹子胆,敢轻毛酒而重渣皮酒?我想了很多年,直到现在才有了一点眉目。

在我的家乡,有句广为流传的俗语:‘饭胀傻老三,酒醉英雄汉’还有一句看似无关联的话:‘说得轻巧,吃根灯草’。道出了吃饭要吃成傻瓜,喝酒要喝成醉汉,是要有条件的,不是像灯草那么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能办到的。

条件至少有四条:一、好吃好喝;二、有吃有喝;三、吃了喝了不心痛;四、吃多能胀、喝多能醉。不好吃不好喝就没有吃口、没有喝欲;有了吃口、喝欲,还得要有足够的东西吃、喝;过量吃喝自己的东西总是心痛的,只有海吃海喝别人的东西才不会心痛。这些条件都具备了,当然就是吃多了会发胀才会吃出傻老三,喝多了会醉醺醺才会喝出英雄汉。

五八、九年,毛伟大让大家过了一段共产主义生活,公共食堂里的饭菜随便吃随便胀,具备了饭胀傻老三的全部条件。想来,那时的傻老三可能特别多,不然咋个会几十亩还未成熟的稻子并成一亩放高产卫星;咋个会一片片饿死人还要无偿支援亚非拉、欧明灯;咋个会同胞之间斗得你死我活,还操起枪杆子干起仗来;咋个会宁要草不要苗,把全国的家业搞垮搞光也要瞎胡闹呢!

我们加入为临时山民的小山村,是一个三无世界:无电、无通讯(电话、广播)、无报纸,信件都得要自己下山去拿,真资格的‘交往基本靠走,联系基本靠吼’。上山心太累,下山脚发软,使毛酒推销员的足迹比山下少得太多,让小山村的原住民明显跟不上毛时代的革命步伐。

知青房的堂屋墙上,端端正正地挂着马恩列斯毛的画像。老贫农何三叔是知青屋的常客,每次来知青屋,他都会盯着这些画像欲言又止。直到有一天实在憋不住了,指着有胡须的画像问知青:‘是你们的老人吗?’确定不是知青的家人老辈后,他才大不敬地说:‘好难看啊!像猫一样。’

天高皇帝远的小山村,山民并没有长反骨,只是毛酒喝得少一点。用毛酒推销的标准语言来说,他们‘天然具有朴素的阶级感情’。他们也议论时政,常说的两句话是:‘中央流出的龙潭水都是清亮的,流得远了就变浑了。第二句是:中央的经都是对的,就是拿给歪嘴和尚唸歪了。’正因其朴素甚至原始,他们的行为更多的表达了他们身体的感觉。

山上冷清,喝下渣皮酒可以使人身体发热、话变多。更何况渣皮酒价格便宜,买得起。买渣皮酒还不需要号票,可以不受限制地买。渣皮酒对山民更实惠、与山民更亲切,山里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让渣皮酒堂而皇之地处在显赫位置,为酒醉英雄汉创造了条件。

那一年腊月间,队里一个与我同姓的汉族小伙子结婚。山里人按姓名排字辈,我是高他两辈的老辈子,应邀在他的婚礼上坐了上八位,与同桌其他几位真资格老辈子一道,充当婚礼裁判。来宾中有一位个子虽小,却长得很结实、很精神的小伙子。这位人称贺老三的小伙子,具备敢想敢说敢喝的英雄汉特质。
婚宴过后,婚礼继续。节目全部由来宾自选,道具也是来宾有备而来。第一个节目是新郎的母亲背着一个山里人自己做的布娃娃,手拿一根下端剖成细丝的三尺长竹竿,边走边摇动竹竿,口中发出驱赶鸡鸭等声音。来宾中有人问新郎:‘大妈手里头拿的是啥子啊?’

新郎:‘竹竿。’

来宾中发出嘘声:‘不对!’

新郎:‘撵鸡赶鸭的竹竿,咋个不对喃!’

来宾:‘它还有名字!’

新郎冲口而出:‘响槁。’(‘想搞’的谐音)

来宾哄堂大笑。新郎不好意思地陪笑。只有上八位的老辈子们故作庄重。

第二个节目,是贺老三自选的。他对新娘说:‘嫂子,叫我叔叔。’让还未入洞房的新娘以娃儿的口吻称呼他人,意味着新娘未婚先孕,是奉子成婚,这在山里人眼里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贺老三这个自选节目犯了忌,上八位中有老辈子发声制止,但贺老三坚持不退让。

这时,大方泼辣的新娘说话了:‘我可以喊。但是我喊一声,你就得喝一碗酒。’注定今晚要当上英雄汉的贺老三,爽快地答应了。上八位的老辈子们,决定惩罚一下这位即将英雄汉的犯忌者,批准了这个规则。

新娘叫了两声‘叔叔’,贺老三喝了两碗酒后,脸色开始由红变青,但他坚持让新娘继续叫他‘叔叔’。喝完第3碗酒后,他开始站立不稳了。老辈子中最年轻的我赶紧离座,将他扶到屋外。他呕吐了一会儿后,甩开我的手回到屋内,苍白着脸继续挑战新娘。但第5碗酒还未喝完,他就开始滑向地下。
我托着他软绵绵满身酒气的身体,把他送上主人家的阁楼。他在那没有窗户的阁楼里一躺就是4 天,直到第5天,他勉强能够走动之后,山下的家人才将他接走。这位醉酒的英雄汉回去后,是否还能挣到与过去一样多的工分,就不得而知了。

知青之醉
我曾在苏、鲁、豫、皖四省接壤的地方工作过一段时间。这是一个了不得的地方,我们今天把自己称为汉族,全赖这块土地上的一帮人。这帮人的主角中,有屠狗的、卖肉的、教书的……,还有被官府通缉的流浪汉。他们在一个官职还赶不上街道办事处主任的人的召集下,筹组了倒秦集团。集团虽然最终没有变成大家有份的股份公司,但却建立起了刘姓一家的大汉王朝,让治下的多民族混血后代,从此有了一个统一的族别:汉族,有了一个统一的称谓:汉人。
在这块土地上的一张酒桌上,我结识了一个人。他在劝酒时,说过岁月也难抹去的一段话:‘世上没有不喝酒的人,只不过喝着不一样的酒。世上也没有不醉的人,有的只是醉轻醉重的差别。’这段靠不上金玉良言的话,也适用于贺老三和知青。

贺老三豪饮渣皮酒,成了悲壮的英雄汉。知青喝的是另一种酒,日积月累,也都快成金刚不坏身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公开的说辞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但事实上,知青仗着持续不断发挥作用的酒劲儿,常常对农民进行教育,去自动落实最高指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灵芝是山里的特产。灵芝的高身价也不是今天才有的。获得灵芝,至少是一部分山里人的梦想。不过,把灵芝与书本作价值比较,却是知青时代才有的。我校知青宣传队唱响凉山的一首歌:‘仙丹妙药唉灵芝草,哪有主席的著作好吔……’,虽是扬书抑草,却亦属醉胆大将药草与宝书相提并论。华弹跃进大队古书记是采摘灵芝的高手,也因服用灵芝过多而伤了身体。不知他听了知青演唱这首歌后,是否自此身手矫健胜从前了。

知青唱响凉山的另一首歌,则把当时流行的造神比喻进一步抬高:‘人家说毛主席像太阳吔,我说毛主席比太阳强唉。太阳只能照得我身上暖……。’千万不要误会知青演唱这首歌,是因为受不了凉山火辣辣的太阳,而只是暂时忘记了自己的誓言:‘只要有阳光、空气和水,我们就能在那里生存和战斗’中的那个必要条件。

在学校的阶级斗争小课堂里操练出来的斗争经验和宣传本领,在大凉山的山村里,全部派上了用场。紧跟形势编歌编舞编剧,让山乡农民在娱乐之中,也像知青一样崇拜毛神。喝了知青推销的毛酒,山高皇帝远的小山村,在新成立的大队革委会带领下,也变得不安宁起来。

巫家湾子半坡上住着母子二人的一户人家,是这一带唯一的一户地主。严格说来,户主的她并不是地主。她原本也是贫家女儿,嫁进地主家不久,就与老公一道成了没有土地的地主了。老公过世以后,老公头上的地主帽子就由她一个弱女子独自戴起。好在小山村善良的人们没有因这顶帽子为难她,使她脸上还有笑容,还有将儿子抚养成人的生活勇气。但伴随着革委会的成立和知青的到来,她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一说阶级斗争就神经紧绷、一说地富就义愤填膺的知青,成了批斗她的主力。批斗会上结结巴巴什么也说不清、换任何人都不可能说清的她,在吃了知青的巴掌后,永远告别了自己相依为命的儿子,用一根绳索把自己变成了山坡上一个土堆的主人。失去了生命的她,只是在这时才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主。

在学校和从书本上学到的访贫问苦、忆苦思甜,也被我们这群知青搬到了小山村。开始走访活动之前,我们的脑瓜子里早已灌满了贫下中农解放前痛不欲生的苦水。走访的第一户老贫农,是小山村德高望重的包幺奶。大家围坐在她家堂屋的火塘边上,火光在她黝黑、苍老的脸上跳动着。小山村走过的岁月变成一个个的小故事,从她周遭布满皱纹的嘴里流淌出来。奇怪的是,为何她 嘴里的苦难都发生在大跃进和以后呢?有同学开始怀疑这位老奶奶是否是真正的贫农了。不过,这个怀疑很快就被否定了。因为巫家湾子的包大伯、坡上的何二叔,包家湾子的顾大伯,夏家梁子上的夏大爹、夏大妈……,所有被访问的贫农,他们讲述的内容,与包幺奶讲的都差不多。

访贫问苦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有同学又提出吃忆苦饭。知青组里虽有不赞成的情绪,但却没有人敢公然反对。定下来后,大家却为吃什么犯难了。搜索发昏了的脑袋,找到了‘树皮、草根、观音土’。问小山村的乡亲,无论贫富老少,均不知观音土为何物。知青又比又划,乡亲们仍不得其解。此时的知青,头脑还没有全醉,还知道并不是所有草根、树皮都可以进入肠胃的。就哪些东西有毒无毒咨询乡亲后,选择 了折尔根和罗汉松外根表皮和心材之间的部分做成忆苦饭。

知青要吃忆苦饭,在不开窍的村民中引发了小轰动。保管员何三叔问我们:‘你们知青是不是粮食不够吃啊?’。我初到山村时的房东家兰二哥说:‘你们知青过得还不苦啊?还要吃啥子球忆苦饭啊!’兰二哥的母亲高脚兰大妈则说:‘饭不够吃,给队上讲一下嘛。你们跟夏盛松(大队革委会主任)关系好,他会想办法的,整啥子忆苦饭嘛。’

知青点隔邻的老贫农顾大伯,是全村的特困户之一。他劝阻知青不要吃那些‘不是人吃的东西’无效后,知青的忆苦饭开饭了。一群年轻老山民围在边上看热闹。生产队罗会计应男知青之邀,用筷子夹起一块忆苦饭放进口里,刚合上嘴巴就赶紧张口吐掉,皱着眉头连声说:‘好难吃!好难吃!’看着知青比兰会计还要难看的表情,围观的乡亲们开心地笑了起来。那些放羊放牛的小屁孩,笑得都快滚到地下了。
 
解酒与酒解
北半球刚刚过去的秋天,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丰收季节。从大自然那里得到了莫大好处的人们,转而进入酿酒高峰期。也因为有了酒,就有了一醉方休的说辞。但这话却认不得真。一来人们是断不会为了醉翻自己而酿酒的;二来人们醉倒之后,万事并不会自动了结:麻烦的事继续让人烦恼,该解决的事还得一桩桩去解决。除开酒贩子因有越多的人喝醉而能获更多的利益而外,醉汉则往往是得不偿失。故人们一代又一代,锲而不舍地寻找解酒之方。

不过,虽然地无分南北东西,人不分黑白红棕黄,积千年之久寻到的解酒方有得是,但酒醉之人未必会去使用它们。谁都知道酒醉是会伤身丢面子的,可正因其丢脸故有人宁要面子不要身子,拒绝行之有效的解酒方。也有人是怕醒酒方一旦使用,会使他们不能再从醉翻人中收获好处,甚至会不得不吐出原已攫取的甜头。当然,还有许多人是因为醉了不自知:‘老子没有醉,老子清醒得很!’

当我第一次扶贺老三到屋外时,他尚知用手指拨弄喉间的小舌头,刺激反胃,让酒呕出来。但他再次回到闹婚现场时,在众人的鼓动中,被那做英雄的激情和脸面所蒙蔽,再次端碗豪饮,终于变成一滩醉泥。这是地道的面子型醉汉。

我们身为山乡知青时,乡亲已经实话实说实情告之,但我们却被贴着神圣、伟大标签的酒灌得不醒人事,像从哈哈镜里去辨识世界一样,拒绝真实、坚持虚幻。这是幻觉型醉汉的表现。

向往崇高是善良人们的天性,可这种善良却被无良酒贩所利用。他们将世界上所有最美好的语言都化着酒包装,让不能与外部世界作横向比较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醉得迷迷糊糊。醉得来即便是纳粹谎言大师戈培尔的言辞,也能激起他们喊打喊杀的狂热。

当然,醉态是不能与酒醉完全等同的。有些人,往往还是有一些学识的人,识破了酒贩的花招却又无可奈何时,为保身家就佯醉。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于是成为他们的安身诀。还有一种,与不酒而呈醉态相反,是借酒发疯,在发疯中或明志、或营私、或避祸。这方面,古人中不乏高手。古籍中着墨不少,宋江算得一个典型,在浔阳江酒楼仗着酒劲儿题写反诗,将自己的心迹坦露出来,成为聚集各路英雄好汉的招贴。

在‘酒杯一端,政策放宽’为开端的当代,以酒为幌子、为工具,或引人上钩、或迷惑对方,广泛应用于凡需要勾兑人际关系的地方。‘要获彩蝶花为媒,要取财富酒作引’,既不是古人的专利,亦不是苍蝇蚊子从境外带来的。还在毛粉歌颂的70年代,我就亲历过这样的场面。

那是毛粉们幻觉中的廉洁时代,也是一切由政府计划统筹管理的年代。那时我任职于一家国营糖厂。工厂主产品是被当今高血糖人士视作毒药的白糖。那时,它可是凭票限量购买的缺俏货,规定工厂不得截留,必须一律按政府规定的计划价售予政府糖酒公司,由糖酒公司专营。每当榨季到来,当地糖酒公司就派出人员驻厂监管。榨季中,有元旦和春节两个大节,厂里名正言顺地将驻厂员请上餐桌,好酒好肉加好话,为厂里赢得了足够的时间,可以将截留白糖转移到只有几个人知道的地方。

这个公开的秘密,或者用今天的话说是行业的潜规则,不仅当事各方的人员都知道,而且上至全省工业的最高领导人也心知肚明。头一天,在我厂厂区,小厂几个头儿洗耳恭听了他对我厂‘搞什么小洋全’、‘怕要把社会主义搞垮啊’的严厉批评后,第二天,他的秘书就来厂里将170斤白糖塞进了他的坐骑里(数量不多,大概是340人一个月的计划供应量)。

那又是一个红歌天天唱、红舞天天跳,广播里、报纸上‘形势一片大好,一天比一天更好’的时代,但人们的心情远没有现在街头、公园跳舞的大妈那么愉快。为防大祸临头,心里有话连对老婆孩子都不敢讲。实在憋屈得很时,端起酒杯喝他几口。在酒精的鼓动下,姑能爆发一点情绪,在醉与非醉之间散散心中的郁结。每当此时,厂里的头儿就各有千秋了。

牛高马大的书记,据说是1940年入伍的老革命,在战场上丢掉了一只眼睛。那副轻易不会摘掉的墨镜,更给他增添了几分威严。就这样一个看似金刚一样的汉子,几杯酒下肚后竟会嚎啕大哭。厂长是50年代入伍的,老婆娃儿一直未能摘掉农帽。他则先部队后工矿,一直过着假单身汉的生活。酒劲上来,他虽不哭,却见着女人就抱。后来真的抱出问题了,被贬官到另一厂作车间负责人。管供销的副厂长,是一位起义将领之后。父亲起义太晚,他仍然是黑五类,只能是非党人士的副职干部,屈居在厂领导交椅的末位。他的醉态则是手拍胸口,狂言狂语:‘他们算老几’、‘你们算老几’……。

老大是因为资历虽长却职位太低而倍感委屈吗?老二是因为身体长期饥渴难耐吗?老幺是因为怀才不遇吗?曾经与他们一起喝酒、共事的我,至今仍然不得而知。‘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我到了这异国他乡后才常常听到的一句话。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