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地狱中的挣扎: 前言

——一个富农家庭在文革中的遭遇
来源: 潘文鸣
题记:民国时期有位著名人物蒋廷黻,他曾经考察过美国、法国和原苏联,他说,民主社会虽然不是天堂,但专制社会一定是地狱。
 
前言
 
1965年,我从北京的中戏戏文系毕业,因出身成分不好,被分配到远离北京4000多公里的贵州,那里古代曾经是充军发配的地方。
第二年春末夏初,文化大革命的风暴首先在北京卷起。我远在贵阳听说,红卫兵运动把北京搞得天翻地覆,一片恐怖;而报纸电台宣传的是——要砸烂旧世界,要横扫一起牛鬼蛇神,以及毛泽东一次又一次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

对于一个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我在困惑中感到中国又开始要搞运动了。学生时代我经历过批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反右派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炼钢铁,反右倾机会主义,四清等等运动,但不知道这场运动又是什么内容?

不久,二弟潘文博写来的家信中说, 6月初他被四清工作队打成“坏分子”,开除小学教员的公职,离开北京西郊的前沙涧小学,被遣返回南苑大队监督劳动。

9月份,二弟的家信中又告知,除住在北京市内的大妹潘凤华和二妹潘佩华以外(两个人都已经结婚并在北京市内上班),住在南苑的父母和他被南苑大队的造反派拉到大队打了一顿,第二天被扫地出门,押送回内蒙老家的宁城县瓦南大队,开始过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这些坏消息,让我的心情极度低落,作为家中的长子,全家10口人中唯一的大学毕业生,我远在贵州,苦思冥想,不知道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自己应该为家里做些什么。

当时,是全国天下大乱,文化大革命就像一场暴风骤雨,横扫中华大地,势不可当。

这使我想起莎士比亚著作中的一句话,国王的一个喷嚏,会使全国的臣民发抖!我想,我们这些人,只能凭天由命了。

借着大串联的机会,我回到北京,看望了凤华和佩华两个妹妹。她们告诉我,南苑我们原来居住的那三间平房已经被大队没收,回去也找不到人了。我想到自己学生时代住过的房屋,以及屋前有葡萄园的院子,这是父母和家人安身立命的场所,一夜之间,竟然被没收,天理何在?在北京期间,我生平第一次体会到有家不能回的酸楚和悲凉!

但当时却意识不到这是明火执仗的掠夺和抢劫,意识不到这是一场人为灾难的降临。

1968年初冬,我带着新婚的妻子从贵阳回到北京,算是旅行结婚。我和妻子只能暂时住在大妹潘风华家。潘风华夫妻是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工人,她一家4口,住在一套不足50平米的房间里,勉强能够容下我们夫妻。

想到从大西南回到北京不容易,又考虑到妻子有身孕,以及对北方的冬天不适应,我决定只身回内蒙宁城老家去探望父母和几个妹妹和弟弟。

在寒风凌厉中,我回到幼年记忆中的故乡瓦房村。只见父母憔悴而苍老,全家住在一间土屋内。最扎眼的是,父亲穿的破旧的棉衣左臂上,缝着一个白布条,上面写着“富农分子”四个黑字!人生而平等,这是西方哲人的名言,但莫非文革却让人们回到野蛮的等级社会?

问到父母和几个弟弟妹妹的情况,父母只是叹气,说这一切大概都是命……

父母不愿意谈文革开始以来这两年的遭遇,怕我听了难受,只说,你没有带媳妇回来很对,咱们家这日子也不像个日子。另外,父亲给我打招呼,乡亲如果问我在什么单位工作,不要说你在五七干校,老百姓都知道五七干校是劳改的地方。

在老家住了几天,临走父母都掉了眼泪。没想到,这竟是我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

文革10年里,二弟陆续写过几封家信,介绍过年迈的父母在老家如何被大队干部斗来斗去;也介绍了他和三妹凤珍的被批斗情况,以及三个妹妹为了找个活路,远嫁到冰天雪地的黑龙江;而他自己在北京要求平反却总是求告无门,被迫在街头流浪卖报,又被北京街头的地痞流氓袭击,被迫到郑州贩卖红卫兵小报求生。60年代末,在郑州他因贩卖小报,被以“投机倒把”罪抓入监狱,判刑3年。刑满释放回到老家内蒙,他30多岁没有结婚,不得不和一个生有5个孩子的寡妇成婚。为了求生,为了养活老婆孩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下煤窑挖煤,起早贪黑,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信上的三言两语,无法说清亲人经历的苦难。

我虽然也参加造反和批斗会,也和妻子经营着一个有孩子的小家,我们的日子勉强能够维持吃穿,而我的父母和几个弟弟妹妹却在饥寒交迫中挣扎。我一个人在独处时,就不免想起远在天边的亲人们,根据家信中的片言只语,在想象中来猜测他们过的日子,并时时浮现出老家的街道和土屋,以及父母被批斗的场景……有时偶尔在梦中见到亲人,也常常是看见母亲泪流满面,父亲用期待的眼光注视这我,或者是弟弟妹妹们的默默无语……

---

1976年,随着毛泽东的去世,四人帮被抓,文革终于收场。

1977年,惊闻父亲在老家病逝。天高地远,我的三个孩子还小,考虑从贵阳到内蒙老家至少要乘车走三四天,来回的路费也难以承受,我决定不回老家奔丧,只寄出我一个月的工资委托弟弟妹妹们办理丧事。

1979年,中国社会出现了政治清明的景象。胡耀邦大力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由于此举顺民心合民意,在全国范围引起轰动。

就在那年的清明节前,母亲和三弟潘文平接到北京南苑大队的通知,要求把申请落实政策回北京人员的名单填写一份,寄回南苑大队。二弟潘文博文化水平高些,文革中他走南闯北,江湖经验多些,从通知上他看到了回北京的希望。于是,他把自己的老婆孩子加上母亲及三弟潘文平一共10口人的名字列出清单,立即按要求寄回南苑大队。然后,他不等南苑大队的通知,迅速把自己一家住房和家具卖掉,并帮助母亲及三弟处理了父亲生前盖的三间房产,10口人迅速奔回北京南苑。这一切,文博都通过书信告诉了我。
1985年,我借进京出差之机,顺便回家探亲。

当我在南苑三营门下了公交车,走进一个叫东南大道的胡同里,看见我最小的妹妹潘晓娟头上扎着北方农妇常用的头巾,正在挥着一把竹扫帚扫马路。当她见了我的面,互相认出对方以后,她立刻丢下扫帚,口里喊着“大哥”,抱着我的肩膀哭起来……
20年的分别,10多年的灾难,如梦如幻。

见了母亲,只见她头发全白,已经满脸沧桑,苍老许多。她见了自己的大儿子,百感交集,也忍不住,默默流下眼泪……当我问到在老家的十几年的日子,我妈说:

“别提了,那罪受的,差点死在老家……”

只读了小学二年级就随着父母一起被遣返回老家的三弟潘文平,走的时候还是个孩子,现在已经长成一个小伙子,他说,老家那些农村干部,比电影里那些地主恶霸还狠,把咱爸和妈往死了整……

于是,两个弟弟和三妹妹把文革十多年的经历开始向我讲述。

那年,我恰好在北京百货大楼买了一台收录机,便把他(她)们的讲述录下来。

我二弟潘文博的冤案虽然已经平反,恢复了小学教师的公职,但他仍然心有余悸,问我,你录了这些磁带,会不会说我们是记变天账?我说,的确,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伤痕文学中,地富反坏的题材还没有人敢写,还是个禁区。但是地富反坏也是人,他们的经历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两千多年前的司马迁能够秉笔直书,记录社会各色人等,记录历史真相,我们莫非还不如两千多年前的古人?
   在回贵阳的火车上,我想,我们全家在文革十多年的遭遇,从历史角度来看,尽管是一家人的经历,但却是中国人在文革中经历的一部分,这些口述的历史是文革史最真实的记录;从社会角度来看,这些记录人间灾难的材料,可以让人重新思考阶级斗争学说是否真有道理?文化大革命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革命?稍微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两百多年前,西方思想家针对中世纪的人分高低贵贱三六九等,提出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引领人类向文明社会迈进;而阶级斗争学说却让人类互相仇视和互相残杀,把社会推向中世纪的野蛮和黑暗;如果从文艺创作角度来看,这些口述的家史材料,情节曲折生动,真实感人,倘若拍成电影或电视剧,岂不是比那些虚构杜撰的更精彩也更深刻?更能够反映毛泽东时代的真相……

基于以上认识,我回到家以后,业余时间把录音整理成文字,按时间顺序分出小节,然后输入电脑。

我知道,在中国大陆这些文字是无法见天日的。

来到多伦多后,看见《大中报》怀着一种历史使命感,发起“文革征稿启事”,我便把沉睡在电脑中30年前的文革家史口述记录,重新打开审阅,并把以前写的 “潘文博冤案始末”稍加修改,作为正文的附录,一并发给大中报,请编辑审阅定夺。

倘若这些史料若能和读者见面,也算为文革史添砖加瓦,让后人了解更多文革真相。而对于我个人来说,则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