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碧海: 人为什么会染上吸毒酗酒等不良习惯?

Why do people become drug and alcohol addicts?
来源: 大中报特约 碧海
在一个理想的社会,特别是在一个经济发达,人口稀少,资源丰富,每一个人都享有现代化文明教育的西方国家,人实在没有或不应该有作奸犯科和触犯法律的必要和动机。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事实上,在像美国加拿大或西欧那样的发达国家民众,像因吸毒和酗酒而惹事那样的犯罪率,恐怕要比像在中国,南韩等相对贫困国家民众的犯罪率要高得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富裕发达欧美国家的法律法规,远比上述的那些国家来得宽松和“人道主义”得多。

笔者为什么要把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宽松和“人道主义”加上引号呢?原因是这种人道主义的法律法规,实际上是一种有相反效果,或害人不浅的“反人道主义”的规条。这话怎么讲?我只想用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放纵宠爱态度来举例,实际上也是对子女发展前途有害无益的教育方式。身为家长,对此都应该有切身的体会和感受。
 
中国民间有一句老话,叫做“筷子头上出败子,竹条底下出孝子”。意思是专注于孩子生活上无微不至的享受而忽略严格教导,则容易滋长软弱无能的习惯;而不断让孩子受严格训道,则能够培养他们成为遵守社会公德,自律严峻,积极向上和自强不息的公民。在自由散漫生活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患上不良习惯,在严格教导下成长的孩子,多数私生活严谨有序,绝少会染上像抽烟,酗酒,吸大麻乃至包括像海洛因那样毒品的可能。

记得笔者在十几二十岁时,有一次因同学的纵容,偷偷地在外吸了几口烟。回家后被父亲嗅到,几乎要宰了我,吓得我魂不附体。从此以后,就终生对包括吸烟在内的所有“不良习惯”,不但都敬而远之,而且还对此感到“深恶痛绝”。现在从内心深处感到,这种类型的无比严格的家教,令笔者受用终生。相对而言,它也是一种对形成安定社会的巨大贡献。
 
可是当今生活在西方国家的多数年轻人,他们不但可以随意吸烟酗酒,乃至食用大麻,包括海洛因在内的各种各样毒品。更有甚者,作为国家子民和“父母”的政府领袖,却不但没有设法禁止这种毒害下一代身心健康的恶习,还设立“毒品注射站”,为染上毒瘾但缺乏经济能力购买毒品的瘾君子疏解毒瘾,以免他们因寻找金钱购买毒品而走上犯罪道路。
 
本来,吸毒本身就是一种破坏家庭和扰乱社会的犯罪行为,但是政府不但放弃管教子民免于受毒品之害的努力,更用为瘾君子供应毒品的方式来暂时疏解或掩盖他们的犯罪行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严重的毒瘾问题暂时掩盖起来,实际上是一种眼睁睁地看着宝贵生命趋向“毁灭”的最不负责任的可怕手法。

是的,政府推行和实施使用大麻,乃至几乎所有的毒品合法化的政策,有其相当“正直”的理由。其一是,把包括海洛因在内的所有毒品合法化以后,这些违禁品的市场价格就会急剧下降,贩毒分子就无利可图,社会上与毒品交易相关和牵连的犯罪现象就会消失。因此,与此相关的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率也跟着下降。可是,由于所有的毒品都变成了像烟酒那样几乎人人都购买得起的“消费品”,这对广大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前途所构成的毒害,也就会非常普遍和严重。它最终会影响到整个年轻一代的身心健康,进一步必然会祸害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兴旺和发展。说得严重一点,这种政策,无异于令整个国家民族走向既痛苦又缓慢的“慢性自杀”。

是的,如果所有的国家和政府,从一开始就实施严格的,禁止使用包括大麻和海洛因在内的所有毒品政策的话,必须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经费,更会导致很多已经上瘾的年轻人遭受戒毒各种精神上的痛苦。政府还必须花费大量的经费,长期为那些上瘾的年轻人戒毒。那当然是一件费时花钱的行动。但是“两害相比取其轻”,从国家民族的久远前途观之,这种努力比放任民众吸毒的政策,要有用和重要得多。可是,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万分困难。众所周知的残酷现实是,在一个吸毒现象非常普遍的国家和社会,一下子把吸毒行为“刑事化”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很多人的激烈反对,也会迫使这种行为转入“地下”,而因此令社会贩毒罪行急增。而且,那些有机会注射毒品的瘾君子死亡率也会跟着上升。把这种长期放纵民众吸毒的政策,看成是一种对国家民族前途的“慢性毒害”也不为过。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