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GTA房价疯涨 政府该采取什么措施?

What government can do to curb GTA rapid soaring home prices?
来源: 大中报 泊然
 
编者按:随着大多伦多地区房价持续疯涨且住房负担危机不断恶化,三级政府都开始竭力寻求解决方案。但是,尽管有关遏制失控房价的建议措施层出不穷,但对政策方向意见不一却导致各级政府一直踌躇不前。
Editor’s Note: Amid rapidly rising home prices and affordability crisis in GTA, the three-level of governments are desperately seeking solutions. However, while ideas of curbing runaway prices are abundant, a lack of consensus on policy directions have left the governments slow in action. 
 
 
尽管有关遏制大多伦多地区失控房价的建议措施层出不穷,但是由于这些建议的行动方向有所不同甚至相互冲突,三级政府至今仍踌躇不前。
 
许多房地产业内人士对于哪些改革措施才能有效遏制大多伦多房价疯涨之势各执己见,决策者也抱怨称由于缺乏相关数据,他们难以确定包括实施国外买家税或空房税在内的各种建议措施的影响。目前,联邦财政部长摩尔诺(Bill Morneau)已经准备与安省财政厅长索萨(Charles Sousa)及多伦多市长庄德利(John Tory)开会讨论控制房价措施,以下就是一些号称可解决多伦多住房危机的建议措施。
 
联邦政府
*除了现有针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房策略,联邦政府还应与省府及各市府共同制定旨在解决住房负担能力问题的国家住房战略。
 
*提高出售非主要居所房屋时必需缴纳的资本利得税,以遏制房市中的投机和炒房行为。
 
*提高首次购房者从RRSP(注册退休储蓄计划)账户中提款购房的金额上限,以允许人们从中提取更多资金支付首套房的首付款,目前首次购房者的取款上限为$2.5万元。此外,还应该允许RRSP账户资金进行代际间转移,以便父母能够有效地帮助子女支付购房首付款。
 
*加拿大住宅建筑商协会建议取消市政开发税项中的GST(消费税)部分,以便令多市房价变得更可负担。
 
安省政府
*对在购房后在短时期内,比如两年或四年内又出售的买家实施倒房税。该项税制可以适用于所有房屋,也可仅限于非主要居所房屋。
 
*效仿卑诗省去年实施的15%国外买家税,对在大多伦多地区购买住宅房屋的外国买家开征新税。
 
*对多伦多地区的外国业主征收累进物业税,也就是要求不在加国生活或工作但却拥有房产的人士缴纳年度物业附加税。
 
*禁止外国买家购买当地的二手房,除非他们打算一直在当地居住生活,以遏制房市投机行为。但同时允许外国买家购买新建房屋,以鼓励开发商兴建更多新房。
 
*将更多房屋纳入房租管制的范畴,以帮助遏制房租上涨,为买不起房的居民提供更多选择。
 
*给予市府更多灵活性以确定它们想要鼓励开发的房屋类型,而不是优先考虑省府的高密度要求。此外,省府还应该鼓励更具创新性的房市解决方案,比如兴建巷道住房或多户住宅等,同时还应该在最需要帮助的房屋开发用地上加大公交等基础设施投资。
 
多伦多及其他市府
*对空置房屋征收空房税,虽然该项税费将由各市府征收,但开征此项新税需征得省府的批准。温哥华市已从今年1月开始征收税率为1%的空房税,但房屋是否空置是依赖业主自主申报。
 
*降低开发费用以令新房价格更可负担。开发商向当地市府缴纳的开发费用是用于资助公路和公交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开发商会将这些成本都转嫁到新屋买家的头上。
 
*加快审批住宅开发项目,并缩短开发项目所有阶段的审批时间,以帮助兴建更多新住房。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