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由《李德伦百年诞辰纪念音乐会》所思

来源: 大中报特约 原乡
 
 
6月25日在多伦多,将有一场《李德伦百年诞辰纪念音乐会》的盛大演出。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最简捷方式,就是纪念前辈艺术家及文化人。过去的岁月里,由于过多纠缠于政治因素,中国人在这方面做得颇欠缺。在不断地割裂历史的同时,却又创造不出什么新的好作品。如今经济膨胀的状态,却在在遮盖不了文化艺术的匮乏和落后。文化的提升,这大概就是推进软实力的课题之一。
 
《李德伦百年诞辰纪念音乐会》的节目预告中有贺绿汀的《晚会》,这是1949年李德伦先生指挥原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在北京演出的曲目之一。那个乐团,就是原中央乐团以及现中国交响乐团的前身。1949年前,除了上海工部局乐团(即现在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有建制的交响乐团在中国寥寥无几。节目预告中还有本地华人作曲家黄安伦的《C 大调第一交响乐》(题献李德伦),可见音乐会制作人(李德伦音乐基金会)的精致用心。
 
交响乐来自西方。据载,中国人第一部交响乐作品是萧友梅1916年游德时作的管弦乐《哀悼进行曲》。萧先生曾是李德伦在上海学习音乐的<上海音专> 的校长。该曲与本次音乐会的氛围其实有一定的吻合性,相信本地华人知道该曲的很少,这个小遗憾待日后弥补罢。
 
中国前辈音乐家的交响乐作品,如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贺绿汀的《大世界》、黄自的《怀旧》、冼星海的《满江红》、马世聪的《山林之歌》和《思乡曲》、施万春的《节日序曲》、以及何占豪陈刚的《梁祝》等等,交响乐民族化的尝试有了良好的开展。当然也有交响乐革命化或政治化方面的跟进,如冼星海的《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或丁善德的《长征》及朱践耳的《红旗颂》等等。到了文革时还出现了交响乐《沙家浜》,钢琴协奏曲《黄河》等。中国交响乐的民族化、政治化抑或革命化,这是在当时特殊社会政治条件下中国交响乐寻求生存及发展的一种特殊方式,中国的音乐家们活得真不容易。如今上点年纪的华人要是对李德伦先生还有印象的话,大概多数始于文革及其前后的年代。艺术家有政治情怀这无可厚非,艺术家的作品有政治色彩也在所难免;但文化艺术由政治掌控和左右,同样与文化艺术为商业左右那样荒唐和可怖。文化艺术应该有其非功利的超然性,就像康德对美学的定义那样:“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撇开四人帮等的政治因素,中国的交响乐能经历文化大革命而得以传承,革命化及民族化的交响乐作品客观上有一定作用;撇开政治,全盘抹杀江青于会泳等人似有欠公允,某种程度亦是对历史的不尊重。邓小平以后,经济好转,虽有了一定的宽松自由度,可文化上也没有什么大份量的作品或惊世骇作的出现,交响乐也是如此。如今新晋的艺术家们,向外呼吸自由的空气追寻个性化的发展,各有长短,可归根结底好作品须有中华民众的支撑底气,还是该回到民族化上来。当然,自由度和摒弃行政及政治干预是文化艺术发展的第一先决条件,此外政府和民间资金的支持更该加强。而祈求模仿于港台韩流及日本文化,搞文化艺术的商业化是短视和危险的,这可以演化成四人帮文革文化的另类极端面。对于一个宗教传统缺失或宗教信仰先天不足的民族来说,自由、健康、善美的文化艺术和美育尤为重要。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