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涨息将如何影响家庭财政

Canadian families should prepare for interest rate hikes
来源: 大中报 泊然
 
 
编者按:由于加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加拿大央行加息之举也只在旦夕。但是,涨息可能会导致背负重债的家庭面临财务窘境,令他们面临更加沉重的财务负担,陷入更深的财政困境。《环球邮报》一文揭示了在超低借贷成本时代即将告终之际,加国人士应该采取何种理财措施。
Editor’s Note:BOC rate hike looms large as the Canadian economy picks up momentum. But rate hikes may leave the finances of heavily indebted families in disarray, raising their debt level and deepening their financial woes.  The Globe article sheds light on how Canadians should brace for the inevitable end of the ultra-low borrowing costs. 
 
《环球邮报》一文称,加拿大央行已经开始为涨息铺路,这意味着加国人士可能很快就要告别低利率时代。
 
由于加国经济涨势强劲,加拿大央行本周已经暗示可能早于市场预期涨息。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 Economics)预期加拿大央行会在2018年上半年或更早时间加息0.5%。
 
在过去近10年时间里,尽管利率一直保持低位,但人们也常常会猜测央行何时开始涨息。尽管加国现在仍面临房市修正、家庭负债水平居高不下和工资增长疲弱等威胁本国经济增长的风险,但随着美国经济向好促使美联储在最近开始涨息,如果加国的整体经济状况继续改善,加拿大央行似乎也完全有可能跟随美联储涨息。
 
无论如何,及早做好应对涨息的准备都是明智之举。以下是六条针对房贷、信贷额度、车贷以及其他方面的涨息应对之策,以及给储户和投资者的几条建议。
 
1、查看房贷续约日期
弄清楚你的房贷续约日期是否是在未来六个月内,并看看是否可以提前续约。有些贷款方允许借贷人提前几个月续约,但问题是他们是否愿意为你提供优惠利率,如果他们不愿意,你可以问问其他借贷方转行续贷可以享受什么优惠。
 
2、选择固定利率房贷
虽然大多数人都已经选择固定利率房贷,但仍有一些业主认为从长期来看浮动利率房贷更划算。但若着眼未来,固定利率房贷可以为业主提供双重保护,一是无论利率如何波动,都不会影响你的还款方式和还款金额,二是不必为涨息担忧烦恼。记住,在利率变化后,浮动利率房贷的还款金额也会随之调整。如果你已经选择浮动利率房贷,不妨考虑转为固定利率房贷。
 
3、考虑一次性还款
现在减少本金意味着在涨息后可以少还利息。即便利率不涨,你也可以因此节省长期的利息成本支出。
 
4、在购房时锁定房贷利率
如果你要购房,务必记得锁定房贷利率,目前贷款方通常允许客户将利率锁定90或120天。
 
5、开始减少信贷额度贷款余额
据加拿大金融消费者机构(Financial Consumer Agency of Canada)称,有25%有信贷额度欠款的加国人士每月只进行最低还款,常常只偿还利息;有40%的人未有定期还款以减少贷款余额。如果加拿大央行开始涨息,这些还贷习惯会导致借款人持续负债。因此,你应该在利息成本支出仍然较低之时开始定期偿还本金。
 
6、贷款购车需谨慎
在过去许多年里,低利率不仅促使汽车销量大增,亦使得人们可以购买更加昂贵的汽车。但是,J.D. Power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加国人士的车贷月平均还款额已经超过$600元,并且有多达52%的新车贷款期限长达七年或更长时间,而车贷的合适期限应该在五年以内。因此,如果你要贷款购车,应该尽量选择价格便宜一点的汽车。
 
投资者和储户则应注意以下三点:
—留意更划算的存款利率
如果加拿大央行开始涨息,你应该确保自己开设高利率储蓄账户的银行或信用社也随之上调你的存款利率,如果他们做不到,你应该另寻更具竞争力的银行。
 
—谨慎购买长期债券和债券基金
由于利率一直低企,近年来长期债券的回报一直令人艳羡。但是,利率上调会对长期债券造成严重打击。因此,你应该选择五年期或以下的债券,或购买短期债券基金。
 
—忽略股价下跌着眼股息收益
在利率上调后,公用事业、管道和电信类股票的股价可能会出现下跌,同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可能也会下跌。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获取股息收益,那就应该忽略暂时的股价下跌。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