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为什么教育费用如此昂贵

Why the cost of education may end up higher than you expect
来源: 大中报 泊然
 
 
 
《环球邮报》一文称,克里斯托弗•毕晓普(Christopher Bishop)预期自己在2020年从瑞尔森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时将会背负约$2.4万元学生债务,但是这并不是终点。22岁的毕晓普还打算通过各类证书课程和研究生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因为在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科学领域这是必须之举,而不是一种选择。
 
尽管进一步培训学习会导致更多债务,但毕晓普认为这样做很有必要。他称这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在毕业后仍需要进行额外培训,还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知识的保质期远远短于其他专业领域,虽然许多研究生课程学费高得惊人,但从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似乎仍然值得他为此投资。
 
实际上,在加国还有许多大学生都像毕晓普一样虽然在毕业时就身背债务,但仍会选择进一步深造以便将来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加国约有四分之三专上学生认为自己在毕业后还需要接受更多培训以提升自己的技能,尽管他们目前学业每年的平均开支已经达到约$14,000元,在毕业时将会平均背负高达$30,300元的债务。
 
该项调查还发现,尽管大学学费不断上涨,仍有约五分之二受访学生表示自己没有积蓄,还有三分之二学生没有参加注册教育储蓄计划(RESP)。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副总裁大卫•尼克逊(David Nicholson)称,一些学生可能并没有尽自己所能去准备高等教育的费用。
 
对于大学生来说,出其不意的开支包括原先并未列入计划的研究生学习或额外培训课程的费用,以及一些学生可能会在中途决定转换专业而导致的额外教育费用。
 
尼克逊称,学生去探寻可以帮助他们支付教育费用的资源非常重要,他同时指出,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贷款、奖学金和RESP,后者不仅包括政府补贴,同时还是免税储蓄账户。
 
利用RESP的加国学生如此之少令信贷咨询协会(Credit Counselling Society)总裁斯科特•汉纳(Scott Hannah)感到惊讶。
 
汉纳称,RESP是很棒的储蓄计划,除了账户持有人的个人供款,还可以自动获得20%的补贴,但利用RESP的学生比例却低得可怜,这让他想不通。
 
除了呼吁父母尽早为每个孩子开设RESP账户,汉纳还鼓励亲戚以RESP供款代替其他可能没有多大用或是毫无用处的礼物。而孩子们在长大后也可以通过兼职工作为自己的RESP账户供款。
 
毕晓普的父母没有钱为RESP账户供款,但他在就读大学后通过和父母同住得到了一些急需的帮助。此外,他还通过兼职工作和暑期工作攒了一些钱,而这些都将有助于他在将来偿还学生债务。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调查显示,平均来说,家长帮助孩子支付了25%高等教育费用,同时学生们也在通过其他方式支付其余费用,其中有31%的学生是依靠工作收入;有20%的学生是依靠政府贷款;有14%的学生是依靠奖学金、补助金或助学金;还有6%的学生是依靠贷款。
 
而那些依靠贷款的学生却令汉纳感到担忧。汉纳称,他担心学生背负的债务额会持续上升,他没有看到任何明显迹象显示事态会在不久的将来有所改善。
 
汉纳称,从专上院校或大学毕业时背负沉重债务也会令想要进一步深造的学生面临更多挑战。没有什么会比在背负$3万元债务的情况下继续攻读MBA,然后欠债额变成$8万元更糟糕了。
 
19岁的马修•莱特尔(Matthew Reiter)就有望避免这种情况。得益于$1.8万元奖学金,自中学以来通过兼职工作积攒的一笔钱以及父母帮助开设的RESP账户,莱特尔在2020年可以无债一身轻地从多伦多大学应用科学专业毕业。莱特尔打算在明年参加带薪实习课程,虽然这会导致额外开支,但却可以让他获取工作经验。
 
但是,如果莱特尔在大学毕业后想要继续攻读硕士学位,那他可能也要背负一些债务。打算从事金融服务业的莱特尔称,他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再去支付读硕士的费用,尤其是在他刚刚读完大学后更是如此。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