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驱洋节与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的益处

来源: 垣山
                                    
 
上个月圣诞节前,传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于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由党员干部带头,再也不能糊里糊涂过西方这些洋节”。有的学校单位要求,“和洋节说‘不’”,拒绝洋节,从我做起,传承文明过中国节”。又一次欲将基督教文化剔除出现代中华文明,时钟似乎倒回清末。
 
由于太平天国打着耶稣的名义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造成社会动荡,基督教也正巧伴着船坚利炮一起来到中国,清政府及保守派将基督教视作灾害。晚清义和团动乱的思想和社会基础,皆出于此。晚清保守派的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际上就是学取西方的技术和器物、保持中国的独尊儒学。基督教在唐代就以景教之名来到中国,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太强固,故基督教未能在中国有广泛发展。明朝有帝后信天主教,但对统治阶级来说儒家思想于统治者实在太有利了。当晚清面临社会变革的时候,由于国家的闭塞,和国家民族无宗教信仰的传统,基督教的传播受到了令人惋惜的阻滞。中国失却了教化民众、宏扬现代人文及构建现代社会的机会。
 
中国一向是个欠宗教信仰的国度,即便有所谓的国家哲学,也只是统治术的儒学。五四对传统虽有破,却无立。而社会变革实在是需要有一种思想文化来熏陶,蔡元培等前辈曾欲仿日本用美学和艺术替代宗教来教化民众,然中国当时国民教育的水准低下,孙中山的国民革命与军阀及复辟势力的艰苦斗争不息,使苏俄的马列主义乘势而入,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从此变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混合。
 
基督教最早给中国带来了现代社会医疗系统、和部分现代教育事业。遗憾的是,基督教在中国未能有像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对欧洲北方蛮族那样的教化,以至于中国的教育、思想、法治和社会进步至今尚不尽人意。这也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无法产生的根源之一。正是基督教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原则,才有了现代人权、自由和平等的普世价值观,才有了现代民族国家及共和制的世界政治体系。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人类社会的主流文明,基本就是基督教文明的衍生。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过洋节本无惊异之处,移风易俗与同世界接轨大概也难以强硬阻隔,当局煞有介事地操弄此事应有政治企图,问题是当局也实在拿不出什么好的替代举措,人为限制恐难免被动。
 
现今社会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基督教文化。内地当局对基督教的忌讳本不奇怪,因为苏俄的教条尤其在宣传、组织和控制方面,大多学自基督教,而中国的套路基本钵传自苏俄,故对基督教的警惕与防范很是敏锐。从某种意义讲,如今对基督教及洋文化的警惕和抵制,还颇有几分类似于明清时期的海禁。如今内地的拜金主义、信任危机、道德危机十分严重,几十年的共产主义意识文化并不验灵,而基督教文化则正好是一帖很对症的药。基督教在历史上,制衡王权、保障家庭和生育、避免形成如中国式的官本位、促进科技、衍生人道主义。历史也曾表明,阻碍中国进步者乃中国的统治者自身。但历史会否重复?却真不堪细想。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