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视西方为敌 外长王毅引经据典为中国扩张找理由

China turns to proverbs for legitimacy as it seeks greater global role
来源: 大中报 冯惠蓉
 
 《环球邮报》3月8日报道说,从中国外交部长的角度来看,全世界充满了敌对气息。
 
一些外国领导人公开质疑中国的影响力。其他一些国家想方设法阻止中国投资。有国际问题评论员批评中国不当运用“锐实力”,并称中国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是倒退回帝王时代。此外,美国随时有可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
 
目前,中国的傀儡国家立法机关正在持续召开会议,在此期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于本周四花了两个小时就此进行回击。

 
王毅称,如果和美国发生贸易战,中国“必将做出正当和必要的反应。”
 
但是,这显然只是一个温和的警告,因为中国已经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并希望事态会有所转圜,王毅也因此使用了寻求和解的新语调。
 
王毅称,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打贸易战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既要对两国人民负责,也要对世界各国负责。
 
王毅一向以言辞犀利著称。在2016年,他曾怒斥一名问及中国人权问题的加拿大记者。在2017年春季于北京举行的外长记者会上,王毅呼吁欧盟走向成熟,称台湾“没有前途”,并表示中国将扮演调停人帮助解决沙特阿拉伯与伊朗之间的问题。

 
在一年后,王毅于本周四再度举行外长记者会。但这一次,他竭尽全力让自己面带笑容而不是怒气冲冲,努力去做圣贤而不是开口就骂人的人。但是,王毅并没有坚持到底,他在记者会上嘲讽一名用中文提问的日本记者,并怒斥“精日”分子是“中国人的败类!”
 
但是,王毅最重要的目标还是缓和事态,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引用了一系列中国谚语和典故可能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比如,王毅在记者会上曾称:“中国古语有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其他类似的语句还有许多,如“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和印度要龙象共舞,而不是龙象争斗”;“解铃还须系铃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王毅的这些话语都是为了突显中国在世界陷入混乱之际仍能镇定自若游刃有余。
 
汉语研究学者、《十亿种声音:中国对共同语言的探寻》(A Billion Voices: China’s Search for a Common Language)一书的作者大卫•莫泽(David Moser)称,在中国,能够熟练并适当地引经据典一直被认为是博学多才的特征,这些谚语也被视为充满智慧的人生金句。
 
实际上,现代中国的特色之一就是运用“中国智慧”,因此,王毅所引用的谚语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在进行国家治理和处理外交事务问题时,是如何借鉴古人总结的经验教训。
 
在王毅引用的中国谚语中,有一句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可追溯至唐朝诗句,在佛教中流传甚广。现在,在中国各地的许多广告牌上都会看到这句话。中国国家主席习**在讲话时也喜欢引经据典,并且有时候还会对一些谚语进行篡改。莫泽称,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证明他的一些做法合理,并将现政权和过去的帝王朝联系在一起。

 
莫泽称,这也是中国政府重新引入孔子思想和中国传统价值观,进一步巩固共产党与中国五千年历史的联系的新战略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由于受到自身经济利益的驱使,并且渴望能和美国平起平坐,中国在世界上也开始扮演更具干预性的角色。目前中国正在兴建海外军事基地,并积极寻求在涉及缅甸、朝鲜、中东、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危机局势中充当调停人。
 
王毅承认这种变化,称“中国准备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实际上,这也是各方的普遍期待。”
 
但王毅同时也称,中国参与解决热点问题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始终坚持有所为也有所不为。这三个特色来源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植根于中国外交的成功实践,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也为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冲突和挑战提供了正确导向和积极借鉴。

 
王毅也用同样悦耳的语调回应了外界对中国利用“锐实力”实现其目标的担忧,他称“不怀有偏见,不奉行双重标准的人从中看到的绝不是什么威胁,而是满满的机遇。” 王毅还称,中国的发展振兴“不可阻挡”,但中国不会也不必去取代美国的作用。
 
王毅在论及由中国牵头的旨在输出中国的资本、企业产能和发展模式的“一带一路”倡议计划时称,没有一家独大,而是各方平等参与;没有暗箱操作,而是坚持公开透明;没有赢者通吃,而是谋求互利共赢。
 
王毅还称,中国反对以大欺小、恃强凌弱,会为弱小国家主持公道,帮助欠发达国家实现发展。

 
但是,有证据表明中国是说一套做一套。中国曾利用其经济实力严惩对其提出批评的国家,并试图让一些小国屈从其意愿。虽然中国曾说过无意在南海推进军事化,但中方却在南海建造了足以容纳轰炸机的加固飞机库,竖起了导弹发射架,并派遣军用船前往其自己建造的岛屿,而该岛屿所在的水域一直存在主权争议。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计划也没有做到平等互利共赢。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今年1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一带一路”倡议计划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有89%的承建商是中国企业,只有7.6%的承建商是来自当地。

 
但是,展现“中国智慧”的努力至少已经在一个方面取得了成功,那就是中国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尊重。盖洛普(Gallup)全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已经升至53%,达到近30年来最高水平。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Asia Pacific Foundation) 进行的一项调查亦显示,有半数受访者支持与中国深化经贸关系,同时有三分之二的人认为中国将会成为全球经济事务的领导者。
 
不过,至少已经有一位批评人士对中国政府的新语调提出了警告。人权活动家曹亚雪(音译)称,中国目前的做法可以用“口蜜腹剑”来形容,也就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