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跨越板门店:朝韩举行历史性的峰会

来源: 大中报 王飞

 
大中报综合讯:根据BBC的报道,4月27日上周五,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与韩国总统文在寅在1953年为停火设定的北纬38度线板门店会谈,双方宣布在今年内结束两国的战争状态,并以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为目标。这是金正恩首次跨越这条韩朝交界,参加两国间十多年来的第一场峰会。
 
各国表示欢迎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两人的会面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中方对他们的政治决断和勇气表示赞赏。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认为金正恩和文在寅的会面对完全化解朝鲜问题有“正面”影响;俄罗斯总统普京透过发言人指出,最重要的事情,是朝韩双方都有开展对话的意愿;美国总统川普也在社交网站发文,指“好的事情正在发生”。

 
多国媒体都关注报道会谈的进展,但有专家留意到中国媒体没有太多分析评论,这显示中国政府内部有意见认为,这个会谈为朝鲜半岛长远发展与中国在当地的战略部署带来“不确定性”,并对此有所担心;但他们同时指出,中国未来在朝鲜局势的发展方面仍可发挥重要作用。
 
“无核化”方向

韩国报章指出,韩朝双方承诺向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进发,令这次会面有望成为五月金正恩和川普会面的“踏脚石”。中国环球时报在4月27日上周五傍晚发表评论文章,认为金正恩和文在寅的会面可以被视为“成功的”,因为双方有朝鲜半岛无核化这个目标。
 
但朝韩双方在联合发表的宣言中没有交代具体如何达至无核化,也没有给出时间表。北京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朝鲜半岛专家赵通表示,这“完全是在意料之中”,因为朝鲜在未感到来自区内国家的威胁解除前,不可能放弃核武器。

 
他认为,国际社会只能尽量令朝鲜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正常化,变成“非常友好的关系”。“这一天能早点到来的话,那么朝鲜就会早一点放弃核武器。”
 
他又说,朝鲜早前宣布不再进行核试验的决定主要是基于政治原因,与早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论文指出朝鲜丰溪里的核试验场已经坍塌的消息无关。他认为朝鲜现在已经发展出一个“基本可靠的战略核威摄能力”,而且如果有需要,朝鲜仍然有设施可让它继续研发核武器。
 
中国的角色

中国在朝鲜半岛未来所扮演的角色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韩联社在4月26日上周四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近期在朝美韩三方主导朝鲜半岛对话的气氛下,中国感到“外交疏离”。
文章留意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和外长王毅分别多次重申中国将对朝鲜半岛的局势作出贡献。韩联社在文章中写到,“中国虽然一边欢迎朝韩首脑会谈,但从不放过强调自己作用的机会,展现出强烈的干预意志。”

 
香港岭南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泊汇指出,他留意到,金正恩与文在寅自周五早上会面后到傍晚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官方媒体都只是对会面进行事实报道,没有太多的评论。
 
他认为,这表示中国对朝鲜半岛未来的走势“有所担心”,尤其是如果美国和朝鲜的关系正常化的话,对朝鲜这个中国“非常重要的自然屏障”会不会有影响。“因为金正恩特别提到,朝方无核化不要求美军从韩国撒离。”
 
“中国未来的战略处境会是什么?中国会觉得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中方一定是担心的。”张泊汇认为这能解释,为什么三月美国宣布总统川普计划在五月会见金正恩后,北京立即要求金正恩访问北京,还给金正恩最高的礼遇,“这就是中国想稳固中朝关系。”
 
但他认为,中国不用担心朝鲜会过度向美国和韩国倾斜,因为韩国和朝鲜虽然“可能会建立某种意义上的特殊伙伴关系,但是他们实现统一的前景几乎是不存在的”。

 
赵通也指出,朝韩在宣言中也承诺了推动包括中国和美国的多方会谈。“中国有很大可能在多边对话中占有重要的席位,我不认为中国将被排除在外。”
 
韩朝如何看会面?

金正恩和文在寅签署《板门店宣言》后,韩朝首脑会谈韩方筹委会委员长、韩国青瓦台总统秘书室长任钟晳发表声明,指宣言为双方今后将此付诸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朝鲜官方媒体对会谈也迅速地作出反应。BBC国际媒体观察部(BBC Monitoring)的分析指,这种快速反应与以往的会谈不同。2007年,时任韩国总统卢武铉与已故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会面三小时后,朝鲜媒体才发出相关报道。而在2000年,韩国总统金大中与金正日见面后,朝鲜媒体更在当日傍晚才发出相关报道。

 
而今年,金正恩周五出发赴会后,朝鲜官方电台与报纸随即发出相关报道。朝鲜官方报章劳动新闻在当日的头条新闻报道就是朝韩会谈。报道并以“敬爱的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同志为参加板门店南侧地区举行的历史性北南首脑相逢及会谈从平壤出发”为标题。
 
跟以往的会面一样,朝鲜媒体以“总统”来称呼文在寅,但没有注明他是韩国总统。朝鲜电视台也如常在当地时间下午三时开始播放当天的节目,没有提早或延迟,报道期间也有提及金正恩出席“历史性的南北峰会”。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