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加拿大央行:利率升高和房贷收紧抑制了房价,但个人债务仍是最大风险

Higher rates, stricter mortgage rules curbing home prices but debt still a key risk: BoC
来源: 大中报 侯东南

 
《环球邮报》6月7日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加拿大央行认为利率升高和房贷规则收紧正在有效抑制房价上涨和家庭债务水平进一步上升,但央行同时亦警告称,大量未清偿债务仍是金融系统面临的关键风险。
 
加拿大央行行长波罗兹(Stephen Poloz)在一份声明中称,加拿大央行一直密切关注的两个隐患问题都显示出持续改善的迹象,这令人感到鼓舞。
 
波罗兹所做的乐观评估是源自加拿大央行在本周四公布的半年度金融系统评估报告(Financial System Review),在此之前,加国的房贷监管框架及经济状况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因为急于抑制加国多个主要房市,尤其是多伦多和温哥华的房价上涨步伐,监管机构在最近收紧了房贷规则,并推出了新压力测试以让潜在购房者更难获得贷款。按照房贷压力测试新规,首付超过房价20%不需要房贷保险的买家亦必须接受压力测试,以证明自己在贷款利率上调至加拿大央行的牌告五年期房贷利率水平,或比合同利率高出2个百分点时仍有偿贷能力。

 
与此同时,利率和债券收益率也随着全球经济活动的活跃而呈现上升,从而导致借贷成本大幅升高。在过去一年里,五年期固定房贷利率上升了约110个基点,同时浮动房贷利率也上升了约40个基点,这进一步推高了加国家庭债务水平。(一个百分点代表100个基点)。
 
在2017年底,加国的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比升至接近170%,其中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低借贷成本和高房价促使很多买家背负大额贷款购房,这也让加国国内及国际机构的一些观察家深感担忧。但是,加拿大央行认为加国的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比在今年第一季度可能会略有下降,从而会缓解一些担忧情绪。
 
加拿大央行在半年度金融系统评估报告中称,加国的住房贷款和房屋净值贷款增速在今年前四个月有所放缓,这与房屋销售走软和房价增长放缓相一致。
 
加拿大央行还称,加国其他消费者借贷的增速也有所放缓,目前这些债务仍占到加国未清偿家庭债务的15%。

 
但是,加拿大央行认为现在就评估进一步收紧房贷规则带来的全面影响还为时过早,因为其中有些新规直到2018年初才开始实施。另外,一些购房者可能赶在2018年新规实施前匆忙作出贷款决定,或是在今年第一季度才获批房贷,也导致央行目前无法进行全面评估。
 
此外,美国最近开始征收高额关税,导致人们对全面贸易战的担忧加剧,亦使得今年的经济前景展望蒙上了一层阴影。
 
加拿大央行预期更为严格的房贷新规本身就会影响经济活动,但央行并未提及关税战将会带来的潜在影响。据加拿大央行估计,到2019年时,这些房贷新规将导致加国国内生产总值缩减约0.2个百分点。
 
加拿大央行称,目前央行仍无法确定这些房贷新规对经济活动及房贷质量造成的最终影响。
 
加拿大央行还称,加国房价在2017年初升至峰值水平,当时就业人数增加,移民数量增多,利率低企再加上房市投机活动猖獗推高了住房需求,从而导致一些新建独立屋供应有限的城市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

 
但是,随着大多伦多地区房价出现下跌,同时大温哥华地区的房屋销售量也有所下降,加国现在的平均房价同比涨幅已经远远低于2017年4月,从20%骤降至约1.5%。
 
虽然加国房市似乎正在向正确的方向迈进,但加拿大央行亦指出网络安全问题是加国互联金融系统面临的一个巨大风险。在此之前,蒙特利尔银行(Bank of Montreal)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旗下的网上银行Simplii Financial都遭到黑客攻击,导致9万名用户的个人信息被窃,亦显示出加国金融系统正面临潜在的网络安全威胁。
 
加拿大央行一直在和加国六大银行以及负责加国大部分支付基础设施的Payments Canada合作,并致力于共享资源和专业知识,以确保加国金融系统在遭到网络攻击后能够迅速复原。
 
波罗兹称,各方必须持续合作并共享资源,才能提高加国金融系统的整体复原能力。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