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世风下的宗教印象

来源: 大中报特约 原乡
                                   
今夏的假期,笔者是在意大利北部度过的。之所以喜欢每年去欧洲,是因为被欧洲优秀的古老文化所吸引。而所谓欧洲的文化,实在是与基督教紧密相连。所以每到一处,虽谈不上逢庙(教堂)必拜,但凡见到像样的殿堂,总会进去揭拜一下。既欣赏一下圣坛圣像和神龛,偶尔也能见到艺术大师的作品,在燃点香烛默祷的片刻,也算在高大凉爽的殿内歇了会儿脚。
 
进出教堂,可说通常是笔者在欧洲一项高频率的活动。好在欧洲大多数的教堂是免费的(除了英国伦敦的某些教堂),氛围也比较宽松自由。伦敦西敏寺的收费并不便宜,记得几年前大约是二十英镑左右,除了借给游客一个自动讲解随身听,并没有其他服务,里面除了若干名人墓碑或铭牌,就是一组故英王及配偶的棺雕,没见什么艺术品,真想不出收费的理由。像巴黎圣母院的珍宝馆另外收费,这就蛮拿得上台面。如果说英王室的生意经比较重,但那宏伟的世俗大教堂圣保罗之收费却不知所以。
 
公道地说圣保罗其实并不强行收费,在门口售票处挂了几张召贴(居然还有中文)说内有展览。侧首窥视,瞥见内里用绳子拦起的一角落有几张挂毯及工艺品,再看看堂内装祯及雕塑的材质像似普通的波兰石。兴趣索然,坐在大教堂的台阶上观丁字路口的车水马龙,边喝水边问身旁的一位当地女士:这教堂没有service 那礼拜天人要参加弥撒怎么办?行呀! 你可在台阶底下拐角纪念品售卖摊登记上wait list 。仰望圣保罗高大的外形,无语离开。亨利王因为税银及私人原因敢跟罗马天主教翻脸,如今的英人想点辙捞钱也没什么大了不起的。在从大英博物馆去大英图书馆的途中,遇一漂亮的天主堂,推门而入照了几张像,随意得很。免费的大英国家艺廊,其内的殿堂级大师作品随便地由人观赏,有的教师带着一班小孩围着名作坐地,上起了美术课。英人的生意经和刻板之外,竟还透着某种慷慨和高雅。

 
记得在德国,从没碰到过教堂收费的情景。原柏林大教堂现改为国家博物馆,收费7欧,但洗手间另收费。洗手间收费是一种德国文化,即便在食肆消费也如此(唯幕尼黑希特勒建党演说的那家啤酒馆例外),可是莱茵河边的科隆大教堂却有很像样的公众休息大厅及大型洗手间免费供用,这在德国及欧洲极为罕见。巨山般的科隆大教堂真令人印象深刻,从早到晚随意由人出入,有资料随意取,也有义工解答问题及帮助诸事,参加弥撒或寻神父忏悔也方便,与游人不相扰。盛着东方三博士头骨的金柜高卧祭坛,也有若干本堂故主教之类的雕棺陈列。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情怀令人起敬,真不愧是受马丁路德所教化的后代。
 
几年前笔者曾去过意大利中南部,不管是罗马天主教主教堂圣彼得,还是在佛罗伦萨的诸大教堂,也不管内中有何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除了博物馆从未碰到教堂收费的情景。基督教会与平民大众的亲近化,摒弃铜臭的宗教情怀和气度,使人认为这是任何宗教理所当然的做派。笔者还时常暗自嘲笑及批评中国内地佛教寺庙的高额门票(听说印度的金庙等大寺庙都免费),内地大和尚的薪金由政府支付,庙内除了泥菩萨和烟熏火燎,实在有违宗教纯洁性而搞收费。在内地比较发达的地方如上海,有的佛教寺庙也收费,但却比较雅致地冠以“香花券”收费若干;而基督教堂,除了礼拜日,基本上铁将军把门。
 
从柏林到慕尼黑,从科隆沿着莱茵河经首都玻恩到南莱茵首府梅因茨,以及在奥地利、荷兰、法国甚至比利时等,基督教教堂及其文化靓丽地装扮着欧洲,也使这种文化继续支撑当今世界的政经秩序、文化和主流价值观。随着美国宾夕法尼亚天主教神职人员性侵千名儿童丑闻爆发,以及教皇访爱尔兰受到数千人抗议神职人员性侵儿童事件发生,基督教的形象大损。中国佛教会长龙泉寺方丈释学诚性侵丑闻,也令佛教在中国蒙羞。

Du Peyrat Organic 181103we.jpg
 
其实基督教近年来在世风的吹拂下,一些做法也开始很世俗地松动。今夏在威尼斯,发现有的教堂也开始或变相收费。不管教堂大殿内有何历史性的精品,教堂对平民免费自由开放应该是陈例和原则,可现在威尼斯有的教堂内仅有某幅画是名师之作,就以此为名变成展览收费,教堂的实际意义荡然无存。但在威尼斯国际机场,有大师画作的post 印铸在厅道上随意由人踩踏,真乃令人不堪。
 
更令人不堪的是在米兰。相信一般参访教堂的游人多少带有虔诚的朝拜之心,米兰大教堂应是游客必到之处。不少中国游客不是在广场艾曼纽二世塑像前玩鸽子照相,就是在大十字廊下的名牌商店浏览购物。只有欲参访教堂的人,先要在烈日下穿过宽街到售票处排长队买票,然后到教堂口烈日当空排队等约半小时,受安检入门,这当口真担心体弱缺水的游人会中暑倒下。门票虽不太贵仅3 欧而已,教堂大厅也没什麽特别,除了高高的穹顶,那巨大的管风琴倒不多见。大厅浏览5分钟即可,米兰大教堂最著名的是墙外和屋顶上的千余座神像雕塑,必须爬楼观看。人力爬楼11欧元,坐电梯要13欧,为了对得起入内前的一小时艰辛折腾,只能咬牙拼尽最后一股劲儿。其实为了支撑教堂屋顶和墙,建筑结构上需搭建外支撑架,为了避免支撑架呆板难看,顺势在架端置放大概是水泥质的塑像,只有最高处的圣玛丽塑像是镀金的,其他的塑像不少都伴着黑黑的霉迹,实不敢恭维有多少美感。还不如在远处观赏,如在欧洲最顶级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上层窗口或顶上观赏大教堂的外观,无疑效果较佳。
 
最后的难堪即将到来,经过盛夏里的二小时拚搏,随身带水的人早已几瓶灌下,可教堂内是坚决不提供方便服务的。还算有心,在教堂外墙外用木板搭建了一排厕所,但要塞硬币才能进入,手头无硬币者请求管理员行行好换币,没门:举手横指马路对面,自己到对面售票楼去换!不忿,咬牙往广场另一边名牌店寻方便,坐电梯上了顶楼,有洗手间也要投币。南亚裔的管理员倒愿意帮忙换钱,并且也同情地埋怨:他作为教堂所属的教友星期天做礼拜也不得不自费方便。但愿教堂墙外搭厕所并非为了挣钱,因为看到意大利的某些教堂的外墙脚已有被尿液腐蚀的迹象。耶稣提倡的助人品行在民间愈发淡薄,教堂待民众尚且如此,这世风怎不令人叹息。应该说,同样处于意大利北方阿尔卑斯山脚的都灵,就淳朴得多。
 
作为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笔者不熟悉也少接触,不便议论。但与穆斯林相关的恐怖主义事件频发,说明该教的改革正当时口,然许久未见动静。是世风影响了宗教,还是宗教该提升及净化世风?问题摆在面前,想回避都难。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