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如何与他人进行辩论:莫因唇枪舌战破坏了节日好气氛

How to argue with people: A holiday guide to not ruining everything for everyone
来源: 大中报 紫馨

 
《环球邮报》日前发表的一篇文章称,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早在1831年就撰写了《辩论的艺术》(The Art of Being Right)一书,但是,这位德国哲学家总结出的辩论取胜招数现在似乎又风靡一时。
 
你或许也认可想要在辩论中取胜,就要“夸大其词刺激对手”,或是采用三个经典的策略,即“不停打断对手的发言”,“突然改变话题”和设法“让你的对手生气”。
 
如果以上这些策略都太平淡无奇,那还有一种人人都会用的方法——人身攻击,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辩论者可能常常会“引用名人名言”。叔本华称,有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颠倒黑白,并且他发现假话有时候会很有效。叔本华指出,在这些人看来,说点假话无关紧要。
 
那么,在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仍然觉得自己无法战胜对手该怎么办呢?很简单,你只要“声称取得胜利”并及时打住就行了。叔本华称,如果你的对手感到胆怯或是比较愚蠢,而你又从气势上压倒了对方,使用这个招数可能很容易就能成功。
 
但是,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叔本华的这本书或许更适合将题目改为《如何取得辩论胜利,而后独自去过节》(How to Be Right, and Spend the Holidays Alone)。

 
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是维持舒适和轻松生活的重要秘诀之一。但是,我们通常都很难做到这一点,在发生争执后我们往往会大发脾气和大声咆哮,在我们自己没有虚张声势或颠倒黑白时,我们很容易被对方的吓唬和欺骗之辞蒙蔽。一生并不得志的叔本华总结了大量有关辩论的实用策略,他也希望具有讽刺意味的《辩论的艺术》一书能够帮助读者对付骗子,甚至提升自己的辩论艺术。在近200年后,温莎大学(University of Windsor)推理、论证与修辞研究中心主任、哲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廷德尔(Christopher Tindale)对当前的辩论状况做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现任美国总统川普等人所青睐的解决冲突之策,也就是给他人起粗俗的绰号和大吼大叫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社交媒体也未能给他们带来明显助益。因此,我们现在或许已经应该彻底放弃叔本华总结出的那些辩论取胜招数,在辩论中无需再攻击他人。
 
正如廷德尔及其同事所指出的,一个丧失进行谦恭有礼之辩论能力的社会是不可能达成共同解决方案的。在极端情况下,这会导致争论升级为荷枪实弹的战争,人们现在所见的一些悲惨结果就是最好的证据。但是,如果人们不能再通过愤怒的集会口号、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尖锐的推文或是像Nicki Minaj和Cardi B那样恶语相向去解决争议,那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和我们持不同观点的人呢?无论他们是我们的家人还是陌生人。

 
如果我们做不到通情达理,又如何能够赢得辩论?

专家称,实际上我们可以做得很好。或许我们只要转换一下思维,就可以实现我们真正的目标,并留住我们的朋友。实际上,辩论理论学者指出,只要我们理解辩论的本质和意义,在我们认为自己会失败的时候也可以反败为胜,我们可以通过直接结束争论抢占所有主动权。我们可以学着在辩论中不是通过反驳,而是去倾听,甚至是向对方学习去取得辩论的胜利。
 
我们甚至还可以做得更好,就像去年因为彬彬有礼地结束有关加拿大现任总理特鲁多受欢迎程度的辩论而受到称赞的那两位女士一样,她们的简单交流内容在网上迅速流传,标题是“当加拿大人在推特上发生争论时”(When Canadians Fight on Twitter)。当时@BilodeauMeg发文称“是我误解了,抱歉”,@KalmarSheryl则回复称“我也没说清楚,不能全怪你”。这两句简短的对话堪称是足以能让叔本华感动落泪的谦恭有礼辩论方式。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即在公众对话中已经少有以礼相待,因为这种做法已经被人们淡忘,而一旦有人采用了这种做法便会受到称赞。
 
毫无疑问,在这个大话满天飞的时代,做一个能够在辩论中时刻保持理智的人并非易事。但至少学者总结出的一些有关辩论的经验教训或许可以阻止某人在节日聚餐时向有性别歧视倾向的乔叔叔扔东西。

 
第一步要走好

假如你想看《伴娘我最大》(Bridesmaids)这部电影,但你又知道你的伴侣对这部电影不感兴趣,那你可以先提议看对方很讨厌的一部电影,比如《恋恋笔记本》(The Notebook),在这之后,你就可以和伴侣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愉快地看《伴娘我最大》了。《谢谢你和我辩论》(Thank You for Arguing)一书的作者杰•海因里希(Jay Heinrichs)称,“先提出一个极端选择”的策略在更具政治色彩的背景下也已经被证明是有用的,因为这可以将你的对手推向折中立场。
 
也许你发现自己已经陷入有关移民的激烈辩论中。那明智的第一步应该是先说恭维话,哪怕是对那些所持观点让你觉得难以接受的人。在开始辩论之前,你可以先说一句“我看得出你真的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此外,在辩论时你应该尽量只针对个人,比如在举例时只说一个邻居而不是一群人。此外,你在辩论中可能还会使用“勉强的结论”,但是,即便你起初就倾向于这种结论,但最好还是在进行大量研究后再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你未经研究就同意一个结论,在后面可能会因此被对手抓住破绽。
 
海因里希在接受采访时承认,毫无疑问,在辩论中每一步都要仔细盘算。在他所著的《谢谢你和我辩论》一书中,第四章内容就是“软化对手”。
 
海因里希称,辩论是说服的艺术,是否能赢得辩论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辩论

让我们假设自己是出于善意而采用这些辩论方法。一直教导中学生如何进行辩论 的海因里希总结出的教训之一,就是人们往往会卷入目标并不明确的辩论中。你辩论的目的是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或心情,还是想让他们变得心甘情愿去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海因里希称,大部分争论都没有搞清楚时态。有关过去的争论关乎追究责任,有关现在的争论关乎价值观(孰好孰坏?),有关未来的争论关乎如何选择。因此,如果你想进行有关自己有多少次承诺清洗马桶,但却没有做到的辩论时,就有可能卷入翻旧账的争论中。而如果你是想进行有关雇人打扫房屋的辩论,那就是着眼于未来的争论。
 
辩论理论家一直在研究如何扭转辩论局面以影响胜负,然后利用他们的研究结果帮助指引人们避开常见的陷阱。比如,在辩论过程中要格外留意含糊的字眼,比如对方笼统地称“他们在破坏国家”, 海因里希称,在碰到这种情况时,一个简单的对应方法就是追问对方所说的“他们”究竟是指谁?
 
此外,在辩论中还要留意对方的谬论、错误的逻辑跳跃或故意兜圈子的做法,因为东拉西扯会转移你的注意力,让你陷入一团混乱中。但是,你也可以利用对方的谬论去整治他们。在你运用归谬法,也就是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推论,进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去驳倒对方论点后,或许会有大快人心的感觉。

 
在加入辩论时,你还需要了解你的听众。有研究显示,自由派人士和保守派人士优先考虑的价值观有所不同,左翼人士重视平等与公平,而右翼人士重视传统和个人自由。为了达成一致,辩论理论家建议尽量迎合这些价值观。比如,海因里希就建议不要去和宗教保守派人士辩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问题,而是可以转为通过建议政府不要干预公民的私人事务去支持你自己的立场。
 
通过倾听缓和对手的情绪

海因里希称,在辩论中通常是你说话越少越好。海因里希指出,真正有力的攻势就是积极倾听。你可以和对手说“看看你能不能说服我”,这是辩论中最有力度的话语之一,因为当人们必须提供事实论据和解释时,他们往往会倾向于调整自己的立场,因此,你在辩论中应该向对方提出大量问题,并要求他们作出解释。
 
在进行辩论时,你还应该时刻牢记真正的听众并不是鸡尾酒会上和你高谈阔论的人,而是可以听到你的发言的旁观者。在你面对一个滔滔不绝的人时,你可以直接说“对不起,你并没有说服我。”然后去一边倒满你的酒杯。海因里希称,这样做既可以削弱对手的论点,同时又可以维持自己的尊严。
 
考虑作出妥协

但是,我们有时候可能也会就辩论反思一些问题,比如在辩论中改变想法的人为什么常常会被视为失败者?他们在辩论中汲取了更多知识,难道他们不是最大的收获者么?这些问题也是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退休教授迈克尔•吉尔伯特(Michael Gilbert)所著的《与人争辩》(Arguing with People)一书中探讨的论题,吉尔伯特认为最有效的争论不是去抨击别人的观点,或是赢得一场争论,而是关乎理解与妥协。

 
《与人争辩》这本书关注的重点是我们和“熟悉之人”发生的争吵,这些人都是我们最了解同时也是最常和我们发生争执的人,而一次次争吵的话题往往都是同样的。吉尔伯特指出,这些人也是我们最不想因为恶语相向而破坏关系的人。
 
吉尔伯特在《与人争辩》一书中写道,与他人争辩并不意味着你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而是意味着你要找到你和对方都能接受的观点,采用各种诡计和花招无助于达成持久的一致。比如,如果你让一个青少年去倒垃圾而他很不情愿,那他很可能会将垃圾倒在草坪上。吉尔伯特在接受采访时称,他不相信骗人去做一些事情会有好结果。
 
从共同点开始

吉尔伯特提出了聚合论证 (Coalescent Argument) 的概念,也就是从共同点开始,先找到和对方都认同的观点,然后再指出双方存在的分歧。吉尔伯特指出,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揭示双方共享的价值观和替代解决方案,并将个人的注意力从一心想要在争辩中获胜转向寻求公平。
 
但是,吉尔伯特亦指出,人们即便是在进行有理有据的辩论,可能也仍会粗喉咙大嗓门。在现实生活中,争吵往往会周而复始,人们在发生争执时总是会情绪激动,不由得就会提高嗓门和对方大喊大叫。吉尔伯特建议称,想让对方降低嗓门,你不妨给其倒上一杯茶,或者来一杯朗姆酒加可乐也可以。

 
吉尔伯特称,在你确定值得进行一场辩论后,首先应该进行一番仔细考虑,然后仔细观察对手,不仅要关注他们所说的话,还要留意他们说话的方式,他们的姿态,以及他们的话外之音。吉尔伯特在《与人争辩》一书中写道,如果你在进行仔细考虑后再发言,那你就可以做得更好。
 
知道什么时候该装哑巴

和其他人相比,斯蒂文•斯洛曼(Steven Sloman)拥有更多可以应对涉及种族和社会价值观等问题的激烈争论的工具,但即便如此,他也承认想要在这种争论中取胜并非易事。
 
斯洛曼有一个在多伦多的家庭成员所持的政治观点和他有所不同,他们在2016年美国大选之前就已经很少进行交流。斯洛曼称,他和这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在该装哑巴的时候就装哑巴。
 
身为位于美国罗德岛的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的认知学教授和《知识的错觉》(The Knowledge Illusion)一书的合著者,斯洛曼很了解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是如何变成让他们无法自拔的精神泥潭。人们越是经常听到一种观点,就越有可能相信其是真的。抑或,他们只会记住支持他们信仰的事实,忽视那些不支持他们信仰的事实,并滔滔不绝地谈论他们并未研究过的观点。

 
斯洛曼称,我们有很多想法都是来自于被我们视为领导者的人,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对一些复杂的论题实际上知之甚少。由于每个人都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因此应该注意自身存在的偏见。
 
但即便很了解这一切,当斯洛曼听到亲戚提出的观点时,仍会止不住心中的怒火。斯洛曼称,如果他有长矛和盾牌,他会投入一场战斗。此外,斯洛曼也承认很难依照自己所提的建议行事,即在怒火升起时进行深呼吸并提出问题,让他的亲戚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暴露自己立场上的漏洞。
 
斯洛曼表示,他也遭受了和其他人相同的敌对和阻碍,他是自己的测试对象之一。
 
即便无法取胜,也要激起怀疑

说到底,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可能性很低,无论对方的观点有多站不住脚,或是你的辩论水平有多高超。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2016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便是在Reddit网站有关“改变我的观点”的善意辩论中,也只有30%的人真正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海因里希建议称,在辩论中一个更现实的目标就是激起怀疑,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那就是胜利。
 
正如吉尔伯特在书中所写,任何坚信自己不会有错的人都是狂热分子,对这种人最好敬而远之。
 
与此同时,你也应该确保自己不会成为让所有人避之不及的狂热分子。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