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噪音正损害着我们的健康 你会花钱买“安静”吗?

The world is getting noisier, and it’s affecting our health. How much will people pay for silence?
来源: 大中报 紫馨



(大中报/096.ca讯):环球邮报作者Gayle MacDonald发表的文章指出,现今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嘈杂和喧闹。近来,噪音分贝水平的上升一直在困扰着我。起初,我以为是因为年龄的问题。

我需要每天抽出时间放慢节奏,享受静坐,反思和调整心态。当办公室此起彼伏的电话声,上下班通勤的噪声,或者隔壁邻居装修发出刺耳的电锯声充斥我让我发疯的时候,我只想赶快逃离,渴望找到一个安静角落独处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那种安静让我只能听见自己大脑的运转。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武汉肺炎危机彻底揭开中国政治体制的缺陷
著名篮球退役明星科比发生坠机意外离世
引渡孟晚舟庭审已结束、等待她的将是什么?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我丈夫是一位酷爱社交的人,认为我这种想法很奇怪,有一段时间我也曾担心自己是否有什么问题,我会成为一个反社会的孤独者吗?后来我儿子的一个朋友参加了一个为期10天的静修冥想营,和我分享了他的经历。

他告诉我:“起初我感觉有些紧张和不适应,因为在营会中,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也不让互相交流。但不到一天,我就习惯了。当营会结束回家后,我已经感受到了久违的、多年没有过的安稳平静。”这个小伙儿今年才26岁。

通过这个小伙儿的分享,我认为自己的感受是正常的。因为静修可以成为身陷疯狂世界人们的一剂美妙解药。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称,十多年来,正在慢慢消失的安静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欧洲最新噪音指南指出,噪音污染被视为一种“被低估的”、损害人们健康的因素,造成从焦虑到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痴呆症,糖尿病等疾病,也是导致听力受损的罪魁祸首。 仅在欧洲,每年就因此付出一百万个健康生命的代价,费用总计超过400亿欧元(580亿美元)。

多伦多大学密西沙加分校心理学助理教授法布(Norman Farb)认为,噪音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有时是声音,有时也是我们不断增强欲望的过分要求。

法布表示:“当今世界,随着现代技术的突飞猛进,安静独处已经不再被人接受,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特别害怕被人遗忘。对安静的渴求已被纷乱的世俗物欲和享乐所掩盖。”

然而,目前有一种反向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寻找净土和沉淀思绪,来积极寻求安静独处的时光。

现在,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无声散步,无声水疗中心,无声浴池,无声瑜伽,无声健身课程和无声咖啡厅(要求顾客使用笔记本电脑进行交流)等服务。去年12月,英国一家名为Not Another Spa沙龙,别出心裁地为顾客提供首个无声发型定制,客户无需用说话与发型师交流。为此众多开发者发布了一些应用程序,例如Hush City,NoiseTube,Noise Score,以满足人们对安静角落的需求。SoundPrint被其创始人描述为“噪音评价工具”,用户可以用它对餐馆,酒吧和咖啡馆等场所进行声音等级评价。



像威尼斯和巴塞罗那这些曾受旅游者青睐的城市,为提升萎靡不振的旅游业,通过提供宁静服务来吸引游客,例如康泰纳仕媒体(Conde Nast),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和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等杂志都发布了让游客可以逃脱喧嚣享受宁静场所的清单。

例如,苏黎世被评为世界上最安静的城市之一,加拿大萨省的草原国家公园(Grasslands National Park)和华盛顿奥林匹克国家公园(Olympic National Park)的赫温带雨林(Hoh Rain Forest)则是北美最安静的自然栖息地之一。土耳其的巴巴洛斯湾博湾凯宾斯基酒店(The Kempinski Hotel Barbaros Bay)有一个供成人安静的海滩(禁手机,禁言),而墨西哥的Rancho La Puerta温泉中心为游客提供无声晚餐。芬兰还为游客提供一个名为“请沉默”的旅游活动,该活动将安静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如淡水和野生蘑菇。 (赫尔辛基也有一个禁言的Burger King快餐店,据说是为了照顾那些极其不爱说话的害羞市民,他们宁愿使用应用程序来进行简单交流。)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珀尔默特(David Perlmutter)在他的最新著作《洗脑排毒:让你有清晰的思维、更深的人际关系和持久的幸福》中指出,无声是维持健康,幸福和平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珀尔默特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噪音分贝,而是更广泛的噪音分贝范围,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数字技术的需求。我是这样理解无声的:每个人都需要象计算机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关闭计算机,然后再重新启动。”

他在书中《安静时间》的一章中指出,一种廉价且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练习日渐流行的正念(mindfulness )和冥想(meditation)。书中引用了PubMed网站上的数据,在2000年之前,每年仅列出不到10项有关正念的研究。而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这一数字总计超过了6,000。在2018年末,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了一份关于瑜伽和冥想在美国年轻和成年人中开始盛行的报告,发现从2012年到2017年,参加瑜伽的人数增加了50%,而参与冥想的人数也增加了两倍多,从原来的4.1%上升至14.2%。

同时,一些政府和机构正在关注如何改善噪音的呼吁。去年,多伦多市议会批准了一套完善的噪音法规。正在建造诸如多伦多西区汉伯河(Humber River)等医院,在设计时就考虑到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房的噪音。(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在1850年曾这样写道:“不必要的噪音对病人更为残酷。”)在美国,一些国家公园张贴了一些告示标志,要求人们不得大声喧哗。在旧金山以北的穆尔森林国家纪念碑(Muir Woods National Monument)附近,从加州的Boulder市到落矶山国家公园一小时的车程地带都禁止旅游观光飞机的低空飞行。



温哥华的声学生态学家韦斯特坎普(Hildegard Westerkamp)表示,虽然列在濒临灭绝名单上的物种几乎是在默默无声地消失,但如果我们以珍惜的态度看待它们,就能听到这些物种向世界发出的微弱呼唤。

韦斯特坎普说:“我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那种'纯粹'的沉默。”目前他正在通过声音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但我真的知道,在高节奏高压力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把自己安置于一个安静的空间中,或者有其他志同道合者陪伴同行,都会使我们纷乱的头脑得到休息和安宁。”

在过去的17年中,作为一位受过古典音乐训练的音乐作曲家,韦斯特坎普在温哥华及其附近乡村组织了一个“1小时的无声漫步”活动。这个活动每年春秋季举行四次,参加人数已达60人。

韦斯特坎普指出,“许多人害怕无声,因为感觉这种气氛会产生压抑或沮丧的情绪,但参加漫步的人们却对此感到舒适和暇意,或者他们想学习如何适应,如何放松。在漫步时虽然大家都不说话。但可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我也鼓励他们倾听自己的想法和反应。漫步之后,我们会对参与者进行评估。人们告诉我,虽然大家都不发声,但他们感到与小组中的每个人之间都有一种无形纽带的联结。在安静的环境中,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聆听周围的世界,借此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甚至可以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人。”



正如法布教授所说,“安静的空间会让自己感觉更好。我很认同这种方式。”

噪音污染:无形的危险
1905年,诺贝尔奖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曾发出预言:“有一天,人们将像对付霍乱和瘟疫一样来抗拒噪音。”但是他的提醒早被人们抛到九霄云外。

在过去的20年中,城市噪音水平的上升与疾病(心脏病,心脏病,糖尿病,抑郁症和痴呆症)的增加有很大关系。 统计数据会迫使您必须去购买消除噪音的耳机。

去年11月,在一份月刊杂志《大西洋》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沉默的尽头》的文章指出,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下属的自然声音和夜空分部派遣研究人员测量了美国户外环境,估计噪声污染每30年要翻2-3倍。



迄今为止,道路交通是欧洲最大的噪声污染源。据世卫组织估计,有1亿人受到道路交通噪音的影响。在美国,约有97%的人受到航空和公路噪音的干扰。

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中。预计印度将比现在增加4.16亿城市居民,中国将增加2.55亿,尼日利亚将增加1.89亿。

世卫组织指出,最高的安全噪声水平是85分贝,每天最多八小时。一辆汽车发出的噪音为70分贝;手提电锤为100;一架起飞的飞机为120;地铁为90-115;警报器为123。2018年,德国美因茨大学(Mainz University )医学中心心脏病专家繆恩泽尔(Thomas Muenzel)医生对《卫报》说:“任何超过60分贝的噪音都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以及其他一系列不适,包括听力受损。”

中国广州的噪音污染水平是全球最差的,其次是开罗,巴黎,北京和印度的德里。在由Mimi听力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的名为“全球听力指数”的研究中,全球50个城市里,苏黎世的噪音污染是最低的。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