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3月16日/周一中午12:00疫情快报:卑诗又有3人死于COVID 禁止所有非公民或永久居民入境 北美股市再次熔断

来源: 大中报 王飞



(大中报/096.ca综合讯):根据安省政府网站更新的数据,截止3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安省又新增31例COVID-19病例,全省累计新冠患者人数上升到177例,除去康复的5例,全省现有172例确诊病例。迄今为止,全省共有10,178人接受测试,其中8,464人测试结果为阴性。目前有1,537人处于被调查阶段,正等待COVID-19的最终测试结果。

卑诗省又有3人死于COVID-19,他们都是北温哥华 Lynn Valley Care Centre护理中心的住户。卑诗省感染人数已达103例。

截止3月16日中午午12时,加拿大全国累计确诊407例,其中安省177例,卑诗省103例,阿省56例,魁省50例,曼省和萨省各7例,新省6例,其他4例,新斯科舍省5例,爱德华王子岛和纽芬兰各1例。 除去治愈的9人,死亡4人,全国现有确诊病例为359例。

特鲁多发布最新疫情举措
3月16日周一,特鲁多总理宣布,加拿大禁止所有非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入境的旅客入境。但机组人员、外交官、公民的直系亲属以及"目前"美国公民将例外。

总理还表示,任何出现症状的人都不得登上飞往加拿大的航班,航空公司必须根据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的指导方针,完成对每位乘客的基本健康评估。

特鲁多指出,作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另一项措施,国际航班仅限在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和卡尔加里4个国际机场降落,便于集中筛查。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幽默集锦 20-03-14
经过市民12年的不懈努力,万锦市的火车鸣笛成为历史
保守党党领位角逐的东西博弈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安省宣布新举措应对疫情
3月16日上午,安省省长福特和卫生厅长叶丽雅(Christine Elliott)、财政厅长菲利普斯(Rod Phillips)以及劳工厅长Monte McNaughton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安省应对疫情的新措施。

福特表示,省议会将修法,禁止雇主要求员工因自我隔离或被卫生局要求隔离,请病假时提供医生证明。一旦相关法律获得通过,这些员工将不会因患病或被隔离而失去工作。省政府已经预留了1亿元应急资金。

该措施的实施将追溯至2020年1月25日,也就是该省报告首例推测性确诊病例的日期。

3月15日周日,省长办公室发言人就证实,福特已指示其政府起草法律,以“保护那些在自我隔离或隔离期间必须休无薪假的工人。”

安省保守党政府的法案将为由于以下原因而无法工作的安省员工提供工作保护,这些人包括:



正在接受COVID-19的医学调查、监督或治疗的人;符合《健康保护与促进法》中规定的条件;自愿隔离以及被隔离的人;按照公共卫生信息或指示行事的人;按雇主指示不工作的人;由于与COVID-19相关的原因,需要向他人提供护理的人,其中包括学校停课或日托关闭等。

安省财政厅长菲利普斯表示,在目前情况下,省府会推迟发布2020年财政预算,而是发布“最新”的财政状况更新,而完整的预算,有可能到今年秋天才会公布。

边境局也出台必要检疫措施
据加通社报道,3月16日,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宣布,为了阻止COVID-19进一步扩散,CBSA将加强加拿大各机场的检疫措施,不仅会在各机场和所有入境口岸增加人力,还会加强文字宣传,并大幅度加强针对入境旅客的检查措施。

CBSA表示,从16日开始,不论来自哪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入境旅客都将被询问更多问题,包括是否有任何症状,例如咳嗽,呼吸困难或发烧等;如果旅客从任何加拿大之外的国际地点到达,他们将被要求自我隔离14天。具体措施包括:

·加拿大各机场和主要入境口岸将增加工作人员,这些边境局职员必须认真学习并了解加拿大公共卫生署(PHAC)的指导原则,加大在入境口岸检疫及筛查力度。CBSA官员有权对任何出现染病迹象的旅客进行进一步的询问,并将分发PHAC的宣传小册子,以提高人们对COVID-19的认识。



·将向所有入境加拿大的旅客提供指导性宣传册,建议他们在家里自我隔离14天,监测自己的症状,并在出现症状时与公共卫生部门联系。

·旅客将在所有入境口岸看到更多的宣传标牌,以方便旅客在整个入境过程中查看,以便旅客了解监控自己的情况,并在出现症状时与省级卫生部门联系的重要性。

·CBSA将要求旅客填写PHAC的新冠病毒表格,包括住址及联系方式等信息,这将有助于卫生当局监测并跟踪随后被确诊染病的人。

·CBSA将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外科口罩,并附有如何正确使用口罩的说明。

各界专业人士提醒病毒在快速蔓延
3月15日周日,加拿大首席公共卫生官谭咏诗(Dr. Theresa Tam)提高了新冠病毒的风险等级,表示限制病毒(COVID-19)呈指数级传播的机会之窗正在关闭。与此同时,各省市相继宣布各种抑制病毒扩散的措施。

谭咏诗指出,“我们的机会就是现在。我们需要立即行动,共同行动。”但是她没有提出更新的建议,只是重复之前的警告,避免大型聚会、密切接触,避免出境,并强调从海外返回的人应立即自我隔离14天,监测是否出现症状。



加拿大联邦卫生部长Patty Hajdu指出,相信会有30%到70%的人口会感染新冠病毒。

渥太华市健康医疗官Dr. Vera Etches也在周日发出严重警告,表示基于检测和病毒的全球传染模式,“现在社区里可能已经有几百上千个病例”。她敦促渥太华市居民除非必要,不要出家门,以切断传染链。

多伦多大学健康网络(UHN)总裁Dr. Kevin Smith表示现在的风险很高,他希望安省采取更激进的社会疏离政策,包括禁止非必要的商业活动,希望更多商家和公共场所关闭。

他说:“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不会出现像欧洲那样的疫情,有人可能会说反应过度,但我宁愿反应过度也不要过轻。”

多伦多大学流行病学家Jeff Kwong指出,加拿大老年人人口比率高于中国,意大利的情况也是如此,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当地医院已经人满为患。为此加拿大老年人尤其应该引起注意。30%到70%的人口会被感染,这个数字非常庞大,也是个很难回避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会短时间内发生,这一感染比例可能需要3到5年时间。

从当前数据来看,60岁以上的长者都是更易受感染的人群。虽然病毒对年轻人威胁较低,可一旦年轻人将病毒传染给父母或祖父母等,会置他们于风险当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动用1万亿美元协助疫情国家
3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已准备好动用1万亿美元贷款资金,协助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促请各地政府加码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防范新冠肺炎造成长期的经济损害。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收到来自20个国家对于融资计划的兴趣。组织已准备好援助189个成员国。

北美股市第三次熔断
3月15日周日,美联储宣布降息至零的罕有举措,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恐慌情绪,造成北美市场16日周一开盘再次跌停,复盘后标普500指数等主要股指继续暴跌。

这是近6天来,华尔街股市第三次熔断。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工厂产出量出现近30年来最大跌幅。

截至10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2417点或10.43%,至20768点;标普500指数跌272点或10%,至2438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755点或9.6%,至7118点。



如果标普500指数的跌幅达13%,将触发两级停盘,交易将再次停盘15分钟,甚至闭市。

多伦多TSX指数早盘跌10%,至12,354点。

航空和公交开始缩减服务
加拿大旅游业已经开始萎缩。西捷航空公司将裁减国际航班运力60%,裁减国内运力40%。该航空公司已经有1名从温哥华至Kelowna的乘客和3名飞抵多伦多的乘客确诊感染。Via Rail公司宣布将Windsor-魁北克市的线路服务减半。

从3月18日周三开始,安省的Metrolinx将减少约28%的火车服务,以确保在接下来的几周内继续保持服务状态。

并且,多伦多的每条路线上的公交车服务将减少三分之一。 

政府安抚民众
对病毒的恐慌引发民众到超市和药店抢购基本生活用品。加拿大零售商议会表示,确诊病例上升导致人们抢购食品、卫生纸等必需品是可以理解的,并呼吁大家冷静。魁省零售商议会表示供应链会继续正常运作,即使有重要贸易伙伴关闭边境,我们也有大量食物和商品。



总理特鲁多在周日接受CTV采访时也呼吁大家不需要抢购。他说加拿大的供应链从来没有因为边境限制而受影响,不需要囤货。

阿省省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据CTV报道,3月15日周日晚,阿省卡尔加里市长Naheed Nenshi宣布,卡尔加里实施地方紧急状态(state of local emergency),市府所有和经营的健身设施和游泳池将在午夜关闭,卡尔加里公共图书馆周一被命令关闭,所有公司和企业尽可能允许职员在家工作。

卡尔加里成为在新冠病毒蔓延扩散之际,第一个宣布紧急状态的城市。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