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日本北海道疫情卷土重来给人的警戒

来源: 大中报 冯惠蓉



(大中报/096.ca讯):根据BBC的报道,日本北海道曾经被视为抗击疫情的成功典范,这个地区努力遏制、追踪和隔离病毒,使感染人数大幅下降。但北海道再次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却是因为应对第二波感染时的挣扎。

2月下旬,北海道成为日本第一个因新冠疫情而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地区。

学校关闭,大型集会取消,人们被“鼓励”待在家里。当地政府决心积极抗疫,激进地追踪和隔离与受害者有过接触的人。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4月22日周三中午12点疫情快报 安省新增510确诊 新增37人死亡 总理承诺为大学生提供90亿元援助
不完美的未来:关于疫情是否可以预测的问答
新加坡作为曾经的抗疫典范为什么近来病例反而激增?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这项政策起了作用,到3月中旬,新病例的数量已经下降到每天一两个。3月19日,解除紧急状态,4月初,学校重新开学。

然而,紧急状态解除仅26天后,又不得不重新实施。

日本政府将东京、大阪和其他5个县置于紧急状态时,北海道一度没有跟进,而是独立行事。但在几天后包括北海道在内日本全国都进入了紧急状态。

一个几乎要成功的故事
4月中旬的第一周,北海道录得135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与2月份首次爆发不同,没有证据表明这轮感染从日本境外输入的。

新确诊病例中没有一个外国人,也没有任何一个感染者在过去一个月内到过日本以外的地方。

这说明了什么?北海道到底是如何应对疫情爆发的?

首先,如果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就能控制住疫情。

“相对来说,处理集群、接触追踪与隔离是比较容易的。”伦敦国王学院教授涩谷健司(Kenji Shibuya)表示。

“政府在集群控制方面相当成功。当时,日本在疫情爆发的早期阶段,疫情是局部性的,这是一个成功的故事。”



在这方面,北海道与韩国大邱市的情况有一些相似之处。在大邱,从一个邪教组织开始爆发的大规模疫情,被积极追踪。感染者被隔离,疫情得到遏制。

但是,北海道的第二个经验不那么令人安心。

大邱疫情爆发后,韩国政府开展大规模检测计划,试图追踪疫情。日本的做法恰恰相反。

即使是在日本记录到第一例病例三个多月后的今天,仍然只对极少部分人口进行了检测。

最初,政府说这是因为大规模的检测是“浪费资源”。现在,它不得不改变调子,表示将加大测试力度——但有几个原因似乎拖了政府的后腿。

首先,日本卫生部门担心医院会因为检测阳性但只有轻症的患者而过载。而在更大范围内,检测工作是由地方卫生中心负责,而不是由国家政府负责。

其中一些地方中心根本不具备大规模检测的人员或设备。当地的热线电话已经不堪重负,甚至找医生转诊都很困难。

涩谷教授表示,这些原因综合起来,意味着日本当局对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情况并不清楚。

“我们正处于疫情爆发的中间阶段,”他说。

“从北海道吸取的主要教训是,即使你一开始就成功控制住了病毒,也很难长期隔离和保持控制。除非扩大检测能力,否则很难确定社区传播和医院传播。”
前路漫漫

第三个教训是,这个“新状态”会比大多数人想象中要长得多。

北海道现在不得不重新实施限制措施,即使日本版的新冠病毒“封锁”比其他地方的限制要宽松得多。



大多数人还是会去上班。学校可能会关闭,但商店甚至酒吧仍在营业。

涩谷教授认为,如果不采取更强硬的措施,日本几乎没有希望控制住正在发生的所谓“第二波”传播,而且不只是在北海道,而是在全国范围内。

“关键的教训”,他说,“即使在当地成功地控制了,但在其他地区仍有传播,只要人们四处流动,就很难保持无病毒状态。”

即便如此,北海道的经济已经受伤严重。这个岛对旅游的依赖性很强,日本已经禁止了来自欧美及亚洲大部分国家的旅客。

一位在千岁市开酒吧的朋友,现在已经被迫停业、裁员。在更北边的旭川市,田村直树告诉我们,他的酒吧还在营业,但现在几乎没有顾客了。

“每天晚上都有一两个人来,”他说。

“以前有很多来自中国和东南亚的游客。现在他们已经完全消失了。现在我们在街上听不到任何外语。小一点的民宿都要关门歇业了。旅游业真的很挣扎。”

新的紧急状态将于5月6日日本“黄金周”假期尾声时才结束。

但一位在北海道从事防疫工作的地方政府官员告诉我们,限制措施可能要维持更长时间。

“我们感觉必须要持续做同样的事情,”他说。“我们的目标是尽量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阻止病毒的传播。”

那么,这要多久?

“直到我们找到疫苗,”他说。“我们必须继续努力阻止病毒的扩散。”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