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居家隔离是为了争取时间,但是安省政府却白白浪费了

Quarantine was supposed to buy Ontario time. The province squandered it
来源: 大中报 梁楚怡



(大中报/096.ca讯)加拿大环球邮报日前发表了一篇Robyn Urback文章称安省浪费了居家隔离的宝贵时间。安省的目标不是为了根除病毒,因为安省既不是一个孤岛,也不是一个单一的国家,没有严格的边境管制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毒的传播。加拿大各省需要采取现实的态度:他们不可能永久地消灭COVID-19,但他们可以利用人们同意留在家中的有限时间,制定一个应对COVID-19的计划,如果第二波病毒侵袭时,他们可以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来应对。从这个角度来说,隔离是为了给安省争取宝贵的时间。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疫情导致加拿大大城市房租下调的压力增大
专家:托儿服务滞后将会影响女性就业率 拖累疫情过后经济恢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疫情之下那些穷国该如何还款?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但安省政府没有做到这一点。事实上,省府甚至没有等到第一波疫情平息后,就开始在各地重开商店和企业。4月,省府曾表示需要看到“每天新增的COVID-19病例数量连续两到四周下降”,才能放宽公共卫生措施。相反,安省新增病例下降还没有到完整的一周,就在5月进入了"第一阶段 "重启,安省省省长福特并没有对此做出解释。

在过去的一周里,测试数量只达到了省府要求的一半。安省此前曾表示每天可以进行约2万次测试。在周日,它完成了8,170次。周六,完成了11,383次。省长拒绝解释为什么在安省现在资源和能力极其富余的情况下,还没有进行更多测试。最有可能的解释是,省府对长期护理院的所有居民进行了全面的测试,但没有计划在更广泛的社区进行测试。

在浪费了一个星期的巨大测试潜能后,福特周日发表声明敦促人们去接受测试。他称如果省民觉得需要,就可以去测试,无需等待也不会被拒绝。

省长说得好象已经没有检测条件了。但实际上,检测仍是保留给那些至少有一种COVID-19症状的人,或在一线工作的无症状者,或接触过确诊或疑似阳性病例的人。两个月的隔离期应该足以让该省制定出一个扎实的沟通策略。显然,对安省来说目前不是这样。

安省还应该利用这段时间加强其“接触者追踪”策略。上周,卫生厅长Christine Elliott表示已经实现了在24小时内达到90%的确诊病例的追踪目标。但在多伦多等地疫情中心的一线医生表示,接触者追踪仍需数天或更长时间。这可能是当地公共卫生行动的失败,但归根结底是安省当局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他们一直不愿意或无法告诉公众新的疫情到底发生在哪里。

重启计划也应该有明确的、易懂的、科学的社会指引。相反,省长上周宣布,家政清洁工现在可以进入你的家,但你的亲人比如奶奶或妹妹仍然不能。指示仍然是,安省人必须与家庭以外的人保持两米的距离。而在省内大部分地区,人们认为天气变暖和隔离疲劳是非官方的隔离终止期限,但对公众集会的指导和监督却几乎没有。通常,适当的公共卫生规划会考虑到不遵守规定的情况。当那些住在如鸽子笼一般的公寓里不安分的千禧一代见到初夏的阳光之时,当局认为会发生什么?



这段隔离期中隐含的协议是,人们将放弃自己的生活:生日、婚礼、手术、演出、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而作为交换,政府将利用这段时间做一些事情。我们将避免医院和重症监护室超负荷的严重危机,这一点已经成功地做到。这样,安省就可以集中精力建立一个全面的测试框架和推广,加强接触者追踪,采购足够的个人防护设备,为一线工人争取到必要的疫情补贴(许多人还在等待),并制定一个明确、清晰、有效的沟通策略。

在COVID-19流行早期,卑诗省可能成为加拿大的主要集中地,但在该省执行隔离措施之时,他们有效地完成了其中的许多任务。相比之下,安省却没有做到。如果安省被迫再次关闭,这可能会给福特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浪费了一次隔离期之后,要说服不安分的居民再来一次,将是非常困难的。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