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停止联邦工资补贴才能加快复苏

To speed the recovery, end federal wage subsidies
来源: 大中报 梁楚怡
 
 
(大中报/096.ca讯) 加拿大环球邮报日前发表了一篇特约撰稿人的Michael Smart的文章。他是多伦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也是国家财政项目的联合主任。他认为CEWS的发放阻碍的加拿大经济复苏的速度。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在过去的6个月里,渥太华已经通过其有争议的工资补贴项目向企业支付了数十亿的资金,今年剩下的时间还将有数十亿的资金发放。据《环球邮报》报道,在最近对该项目进行改革后,一些企业正在脱离该项目,理由是复杂和补贴率下降。
 
事实上,工资补贴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因为补贴没有针对性,导致该补贴并不是帮助受疫情伤害的工人的一种最划算(cost-effective)的方式。而最近的福利改革又为寻求经济增长的企业复苏创造了新的障碍。作者认为现在是时候认真审视这个补贴项目了。


 
自3月15日以来,加拿大紧急工资补贴(CEWS)已经为受疫情伤害的企业支付了高达75%的工资费用,今年的总费用可能高达700亿元。CEWS的设计是为了与其姊妹项目加拿大应急福利金(CERB)一起工作,后者直接向下岗工人支付。相比之下,加拿大CEWS的发放对象是雇主,而不是遭受收入损失的个人。
 
通过降低受封锁措施影响的企业留住工人的成本,该项目应该有助于降低失业率并保持收入顺畅。但代价是什么呢?问题是CEWS补贴是向受影响企业的所有工人支付的,而不仅仅是那些面临收入损失的工人。
 
即使该项目被取消(但是根据特鲁多总理9月23日施政报告, 薪资补贴延长至明年夏天),大多数由CEWS支付报酬的工作仍将存在。这使得帮助因封锁而受伤的工人的CEWS 补贴成为一种非常昂贵的方案。
 
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如果不采用CEWS,会失去多少工作岗位。但我们可以作出有根据的猜测。根据过去企业招聘如何对工资成本作出反应的研究,作者估计通过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挽救的每一个工作岗位,每月使渥太华花费了大约$25,000元的补贴,或一整年花费大约$300,000元。
 
美国的疫情工资补贴也出现了类似的证据,这些补贴与CEWS平行。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类似方案头四个月花费的$5170亿美元只挽救了大约230万个工作岗位,平均每个工作岗位的补贴成本为$224,000美元。


 
无论从哪个角度计算,让工人留在雇主身边的成本都太高了。为了帮助受疫情伤害的工人,并帮助经济复苏,资金应该流向那些失去工作或收入下降的工人。这就是CERB和新加强版EI正在做的事情。
 
当然,CEWS也有帮助,它为受到严重打击的企业提供了流动资金,但在这方面,CEWS也没有有效地针对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这些考虑不会改变基本的结论:CEWS的设计太差,无法以最划算的方式挽救就业。
 
渥太华无疑意识到了这些问题,9月份对CEWS的改革就是试图通过降低大多数雇主的补贴率来降低补贴成本。根据新的规则,随着企业收入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水平,他们的CEWS补贴会自动下降。
 
这种对成长型企业补贴的“回扣”( clawback),就像对收入征税一样,在经济复苏期间对扩大企业经营产生了抑制作用。它还可能迫使企业提高零售价格,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而这种影响是巨大的。对于一个典型的零售企业来说,意味着每增加1000元收入,将导致减少480元的CEWS补贴。也就是说除了正常的营业税之外,苦苦挣扎中的企业还必须支付(相当于)48%的收入税。
 
当然,无论在经济健康的时候还是在脆弱的经济复苏过程中,48%的收入税都是糟糕的政策。但是,显然没有经过多少讨论的情况下,渥太华已经在其工资补贴项目中加入了这个税种。
 
渥太华已经公布了薪资补贴延长至明年夏天。如果渥太华此后再尝试工资补贴,应该针对那些在经济衰退期间重新雇佣所有被解雇工人的企业。其他国家商业援助项目对这一要求有硬性规定,现在是渥太华也尝试的时候了。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