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第二波疫情可能会使明年第一季度经济负增长

Second wave could send economic growth into negative territory in first quarter, Bank of Canada’s Macklem warns
来源: 大中报 梁楚怡
 
 
(大中报/096.ca讯) 加拿大环球邮报日前发表了一篇财经记者David Parkinson的文章。他注意到最近,加拿大央行行长Tiff Macklem警告称,第二波COVID-19疫情可能会让加拿大经济在2021年第一季度暂时陷入"适度"下滑,但他表示,疫苗的到来表明经济复苏指日可待。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Macklem周二通过视频会议向温哥华贸易局发表讲话称,不确定性仍然很高,预计未来几个月将是“困难时期”,新的防疫限制可能逆转近期的经济增长, 甚至可能加深加拿大的经济漏洞。
 
在正式发言后的问答环节中,Macklem表示,第二波疫情限制"肯定会拖累第一季度的增长",并补充说"经济甚至可能会倒退"。
 
他说:“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复苏,它将是起伏的,它将是不均衡的。第二波疫情肯定会给这种复苏带来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Macklem表示,展望2021年,"新的有效疫苗的到来对经济前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积极因素"。
 
“它真的给了我们一个时间表,给了我们更多的确定性,让我们知道何时可以开始恢复更正常的活动。疫苗的到来,我们将摆脱疫情。”
 
Macklem的此番言论是在上周加拿大央行发布2020年最终货币政策决定之后发表的。在经济危机的一年里,央行将其基准利率从1.75%削减至0.25%,并实施了有史以来首次涉及大规模购买政府债券的量化宽松(QE)计划。央行表示将维持利率和QE计划不变,第二波疫情在短期内对经济的影响仍在,以及在此之后疫苗的提前推广。
 
央行在下个月公布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之前,不会发布新的经济预测。在演讲后的新闻发布会上,Macklem表示,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第一季度经济注定不是增长很少就是"小幅"收缩。
 
跟2020年春天疫情最初一波的经济暴跌相比,他说:“如果是增长的,可能会是一个很小的增长;如果是下跌的,我认为会是一个相对温和的下跌。”
 
Macklem的讲话重点是在后疫情时代的复苏中加快加拿大国际贸易的战略。行长在讲话和随后的评论中都指出,全球范围内美国货币广泛下跌的导致最近加元对美元的汇率上升,确实对加拿大向其最大市场的出口构成了短期障碍。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他说:“毫无疑问,加元的这种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出口商竞争力下降。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也一直关注着。”
 
Macklem在演讲中呼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加拿大长期以来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弱点,他表示,这对实现国家全面健康复苏所需的贸易增长和投资至关重要。
 
他说:“除非我们采取措施提高我们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否则我们将无法充分利用机会。”
 
他敦促企业领导人实现飞跃,加快对设备、研发和培训的投资,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加拿大央行已承诺在2023年之前将其基准利率保持在0.25%的创纪录低位不变。他认为如此低利率将为企业提供较好的借贷环境。
 
他说:“现在似乎是公司审视如何判断潜在投资回报率,即所谓的门槛收益率的好时机。对资本投资采取长期的方法,可以释放出无数可行的增长机会。”
 
Macklem还呼吁联邦和各省领导人在COVID-19危机中形成 “通力合作”用于解决省际贸易壁垒,央行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这是阻碍国家经济效率的关键因素。
 
他让大家畅想:“如果将同样的合作精神应用于消除货物、服务和专业人员跨省界流动的障碍,我们能取得多么骄人的成绩。”
 
他还敦促各国政府投资改善各国的贸易基础设施,特别强调需要提升所在国的港口及其数字信息能力。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