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加拿大等58国联合宣言:谴责任意抓捕

来源: 大中报 王飞
 


(大中报/096.ca讯):根据加拿大国际广播的报道,2月15日周一,加美英等58个国家的外长联合发表《反对在国与国关系中的任意抓捕宣言》。北约、欧盟、七国集团和“五眼联盟”的成员国及一些其他国家的外长在这项宣言上签了字。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除了发起倡议的加拿大外,还包括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以及欧盟几乎27个成员国。
 
宣言说:“在世界各地,外国国民被任意拘留,并被用作国际关系中的讨价还价筹码。这种策略使前往国外旅行、工作和居住的所有国家的公民面临更大的风险。此做法不仅违反国际法,而且破坏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全球合作、旅行和贸易。任意拘留违反了现有的人权、法治和司法独立原则。”
 
在加拿大警方2018年12月根据加美引渡条约逮捕华为财务总监孟晚舟后,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加拿大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在中国被捕。周一是他们在狱中度过的第798天。宣言并未提到中国。
 
和公约不同的是,宣言没有约束力,只是被用来表明立场和施加压力。
 
该宣言写道:“本宣言旨在通过对人权、领事关系、法治和司法独立等核心原则的共同承诺,保护在国外生活、工作和旅行的所有国家的公民。这些是普世的价值观,牢固地扎根于国际法。”
 
“本宣言旨在提高对任意拘留的认识,并制止任意拘留的做法。”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本宣言呼吁所有国家采取具体步骤,防止并结束:

• 恶劣的拘留条件;
• 拒绝与律师联系;
• 酷刑; 
• 其他残忍、非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
 
该宣言没提任何国家的名字,只是反对任何国家采取任意拘留的做法。
 
不过,中国当局似乎急于对号入座,在59国宣言正式发布之前,中国喉舌《环球时报》就抢先引述所谓“匿名专家”的话说,该倡议是针对中国的“挑衅性的蹩脚攻击”。并称“加拿大选择的外交方式从未成功过”。
 
任意拘留“不道德”
加拿大外交部长加诺(Marc Garneau)在回应中国喉舌的反应时说,该宣言的联署国要说的是,“任意拘留的做法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它是违反人权、是不道德的,必须停止。”
 
他说:“我们今天发布此宣言时,并未点任何国家的名字。一些发言者确实点了个别国家的名字,但该宣言旨在反对任意拘留的做法,这种做法不应在国家间关系中发挥任何作用。”
 
显然,中国媒体喉舌的反应有其原因。2018年12月,加拿大按加美引渡条约的规定,逮捕了在美国被控欺诈等罪的华为财务总监孟晚舟,几天后,中国当局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扣押加拿大公民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斯帕弗(Michael Spavor),并要求加拿大释放孟晚舟,此举被普遍认为是中国针对加拿大的“人质外交”手段。
 
该宣言呼吁所有国家采取具体步骤,防止并结束“恶劣的拘留条件”;“拒绝与律师联系”;酷刑;其他残忍、非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这些被国际社会认为不人道的拘留待遇,按国际不同媒体通过不同渠道获得的消息,康明凯和斯帕弗在被中国当局扣押期间都遇到过。
 
据路透社报导,加拿大一名官员表示,该宣言可能有助于对中国施加压力,他说:“我们想让其(中国)感觉不太舒服。我们要让它知道,很多国家都认为其做法是不可接受的。希望随着事件的推移,此宣言有助于改变那些行为。”
 
加诺说,即使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意见分歧”,他们也应该“永远不要使用任意拘留”。因为这样做会使“某个国家的公民,因为担心被任意拘留,可能不想去另一个国家,无论是为了访问、工作还是居住在那里。”
 
加拿大将继续努力
去年11月,加拿大前任外长商鹏飞(Francois-Philippe Champagne)已提出此倡议,他当时表示,加拿大正在领头组建一个多国行动计划,来应对中国政府的人质外交,“在侵犯人权方面,我们将继续挑战中国(中国)。”他说。




商鹏飞幕后外交斡旋历时一年,促成“反对在国与国关系中任意拘押宣言”( Declaration Against Arbitrary Detention in State-to-State Relations),而在该宣言公布当天,正值两名加拿大公民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斯帕弗(Michael Spavor)被中国任意拘留长达798天。
 
除了加拿大及其在七大工业国(G7)和“五眼联盟”(Five Eyes)的盟友外,五大洲多个国家也签署该项新宣言。该宣言没有约束力,旨在谴责一些国家藉拘留外国国民以实现政治目的。
 
尽管为该两名加拿大人争取获释仍是加拿大的首要重任,但该宣言只是笼统地作出谴责,借此令诸如俄罗斯、伊朗和北韩等其他国家停止这种“人质外交”手法。
 
当被问到究竟该项宣言是否针对中国时,商鹏飞说:“我向世上所有遭任意拘留的人发出的信息是,你们的自由被剥夺,但你们不会被噤声。大家都支持你们,大家会在全程每一步为你们争取。”
 
现任外长加诺说,所有任意拘留的案件,无论是针对加拿大国民、其他国家的国民,或者双重国籍人士,都是不可接受的。“现在和将来,我们将继续反对在国家与国家关系中使用任意拘留。”
 
他说,该宣言目前的作用,只是联合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去谴责任意拘留的做法。“在接下来的几周和几个月里,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该宣言发布的时候,康明凯和斯帕弗已经在中国的监狱里被拘留了798天。在拘留该两名加拿大公民后,中国当局还匆忙安排了一次对一宗毒品走私案的重审,并将加拿大公民谢伦贝格(Robert Schellenberg)从有期徒刑改判死刑。
 
加拿大没有死刑。加拿大政府一再呼吁中方对谢伦贝格宽大处理,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获得批准。
 
中方还曾以加方不能接受的理由,阻挡加拿大产的油菜籽、猪肉和牛肉等销往中国市场。
 
加诺周一表示,他希望该宣言会迫使中国政权改变做法。“我们希望该宣言,能够使那些使用任意拘留的国家重新想一下是否将其作为强制性外交的工具,并重新考虑是否还要用它,因为当今世界上没人可以接受此做法。”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他说,反对由国家发起的任意拘留的努力,该宣言的发布只是一个“开始”。加拿大也不排除未来使用制裁的可能性。遏止任意拘留的努力,将在国际社会不断升级。
 
“我们已经就此宣言达成了共识。磋商才刚刚开始,我们将共同努力进行下一步。” 加诺说,下一步可能会与某些国际机构接触。同时,将争取更多的国家加入此行列。


 
其他国家指责任意拘留
英国外相蓝韬文(Dominic Raab)发表声明说:“加拿大的反对任意拘留宣言是国际领导的一个重要时刻,让志同道合的盟友站在同一阵线,反对这种不可接受的做法。”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亦称,美国衷心支持该宣言,并呼吁“所有志同道合的国家共同合作,向从事类似拘留政策的国家施压,以停止这种做法,释放那些在类似状况下被拘捕的人,以及尊重法治和人权。”
 
美国人权组织“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执行长肯尼思.罗斯(Kenneth Roth)则直斥中国,并指两名加拿大人的个案是一个极其恶劣的例子。他指,中国还针对澳洲公民采取类似策略。
 
中国驻加大使馆反击
中国喉舌环球网报道,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发言人回应加方拉拢一些国家发表所谓反对“任意拘押”言论,称中国对加公民“任意拘押”,中方:已提出严正交涉。
 
有记者问:加拿大同一些国家发表反对“任意拘押”宣言。“人权观察”执行主任在宣言启动仪式上发言时表示中方对加公民康明凯、迈克尔实施“任意拘押”。请问你对此有何评论?
 
大使馆发言人答:2月15日,加拿大拉拢一些国家发表所谓反对“任意拘押”宣言,并刻意安排有关人员在“宣言”启动仪式上诬称中方“任意拘押”加公民康明凯、迈克尔,这完全是混淆是非、别有用心。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加方提出严正交涉。
 
众所周知,孟晚舟事件是一起彻头彻尾的政治事件。加方在孟女士未违反任何加国法律的情况下将其拘押已逾两年之久,这才是不折不扣的任意拘押!是对中国公民合法权益的粗暴践踏!国际社会及加国内有识之士对此都看得一清二楚。加方一方面标榜自己“坚持法治”、“反对任意拘押”,另一方面却充当美方帮凶任意拘押中国公民,企图把孟晚舟用作美方打压中国企业的筹码。这种贼喊捉贼的行径是何等的虚伪和卑鄙!
 
我要再次强调,中国是法治国家。加公民康明凯、迈克尔因涉嫌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犯罪被依法逮捕和起诉。中国司法机关严格依法独立办案,充分保障二人各项合法权利。加方企图搞“麦克风外交”、在国际上拉帮结伙向中方施压完全是徒劳的,只能是死路一条。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中方再次敦促加方认真反省错误,立即释放孟晚舟女士并确保她平安回到中国,停止以任何方式为中加关系制造新的障碍。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