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推行全民基本收入会导致全国贫穷率减半 但部分国民收入会因此下降

来源: 大中报 王飞
 
 
(大中报/096.ca综合讯):根据CTV新闻的报道,加拿大自由党国会议员和全国各地的基层党员们正在力推创建一项全民基本收入计划,但总理特鲁多对这一想法缺乏热情。国会预算官吉鲁(Yves Giroux)表示,联邦政府如果推出类似安省之前研究的基本收入,一年内就可以将贫困率降低近一半,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会因此收入下降。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预算官吉鲁估计,尽管在全国范围内,按照这种措施,贫困率将下降约49%,但各省的降幅会有所不同。其中曼省的贫困率可下降61.9%,纽省的贫困率可下降13.5%。
 
4年前,安省自由党政府曾启动一项基本收入试点计划,单身参加者每年最多可获16,989元,夫妻最多可获24,027元。如果参与者有工资收入,则每一元的工资收入,会导致其基本收入减少50分。后来自由党在省选中失利,该计划也被叫停。
 
吉鲁的报告说,以安省基本收入试点计划为模型的联邦计划,会使全国工人的工作时间减少1.3%。
 
该报告说,如果联邦的基本收入计划在本财年实施,其总成本估计将达850亿元,到2026年将超过930亿元。
 
据吉鲁估计,在大多数情况下,收入底层人员的可支配收入将增加17.5%,也就是4500多元,而收入较高的人的收入将略有下降。下降的原因将是模型中的另一个警告,即联邦政府将取消部分税收抵免。

总的来说,吉鲁的报告说,超过640万人的可支配收入将因基本收入计划而增加,平均增加49.6%,还有1680万人的净收入将下降5.4%。
 
据加通社报道,自由党将于4月9日至10日召开大会。此前,有6000多名注册党员出席了线上政策讨论程序,基本收入已被列为优先讨论的议题。
 
去年秋季,自由党国会议员最早提议将全民基本收入列入大会优先议题时,特鲁多暗示,在当前大流行中,全面改革本国的社会福利体系成本高昂,不在他的工作清单优先位置。大流行已经导致联邦赤字飙升。
 
特鲁多:需要讨论
特鲁多当时表示,“COVID暴露了本国的弱点,弱势人群被遗漏了。我们会就下一步的行动进行讨论,但是现在的重点是控制疫情。”
政府内部人士透露,特鲁多的这一想法一直没有改变。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但是自由党党团,以及安省和卑诗省的自由党分支提出一项解决方案,建议用全民基本收入取代疫情期间政府推出的每月$2000元紧急援助福利金。
 
他们认为,保障基本收入可以让政府合并现有的福利金项目,减少行政成本,同时简化福利申请,在提供收入保障的同时,减少与拿福利有关的污名。
 
这一方案指出,“经济稳定是机会与尊严平等的关键。”
 
加拿大基本收入网络(Basic Income Canada Network)在近期一份报告中提议,基于家庭收入情况,每位18至64岁的加拿大人可以获发$22,000元,每对夫妇可获发$31,113元。
 
自由党青年委员会提出另一项类似的解决方案,指出基本收入可以让数百万人脱贫,让打工者可以拒绝剥削性的工资和恶劣的工作条件。
 
反对者:导致通胀、抢选票
不过,也有人表示反对意见。一位参与自由党网上政策讨论的人士表示,基本收入是一个简单而且诱人的想法,但实际上成本高昂,效率低下。
 
另一位参与者表示,这是一种破坏性的,导致通货膨胀的政策,是基于错误的假设和理想主义的观念。这不是一项自由党的政策,而是抢选票的灾难性的共产主义政策。
 
还有人表示担心这会导致人们宁可留在家中,也不愿去找工作。
 
一些经济学者也提出了相同的担忧。国会预算官早前估计,即使取消其他社会福利项目,全民基本收入每年将花费440亿元。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自由党大会将讨论42项决议,并进行投票。其他议题有对长期护理院实施全国标准,要求终止对化石燃料的补贴,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提供资金重新培训和安置因向绿色经济过渡而失业的工人。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