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胡锦涛和姜堰》节选 (171)

—— 缪荣株:中学时代
来源: 缪荣株
 
 
编者按:在当今的中国,写一部政治名人,尤其是写前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和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先生和其家族的历史是需要勇气、毅力和责任感的。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市姜堰区作协副主席,《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名人》主编缪荣株的作品《胡锦涛和姜堰》,将与世人分享胡锦涛先生和胡氏家族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大中报将陆续刊登此书的一些章节。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1959年9月11日,来自全国27个省区市的751所中学的2079人走进清华园,进入12个系的33个专业学习。由于在1965年毕业,他们被称为“5字班”。这一年胡锦涛17岁。胡锦涛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这固然是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结果。溯本求源,这跟徽州和泰州两地浓厚的教育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

胡锦涛43代先祖胡锡灿在临终时,再三叮嘱胡锦涛的高祖胡沇源:祖孙三代之内不要读书求功名。自古以来重视读书求仕的徽州人临终前,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1998年,绩溪县人口18.2万,历史上人杰地灵,名儒辈出,显宦如林。“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师有学”,“虽穷乡僻壤,亦闻读书之声”。近人徐子超撰文指出:至迟,在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徽州各地已形成“十家之村,不废诵读”的良好风气,创造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徽州文化)。《江南方志》云:“邑小士多,绩溪为最。”据史料记载,宋.元丰年间,史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知绩溪县事,在他的倡导和影响下, 绩溪文风蔚然,书院大兴,社学和私熟也纷纷建立。文风昌,则人才出,士如林。绩溪历代都有贤士名:隋末汪华率众倡议,保六州,民赖以安,唐封越国公;南宋胡仔著有《笤溪渔隐丛话》,被词坛尊为泰斗之作;胡锦涛34代祖、明代抗倭明将胡宗宪,总督江南七省军务,率名将戚继光、俞大猷剪除海盗,功勋卓著;清代则有红顶商人、一代巨贾胡雪岩;胡开文墨业首创人胡天柱;近现代首推国学大师、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五四运动先驱胡适以及“湖畔诗人”汪静之等皆为一代风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刘禹锡这句精美的词概括龙川,是再合适不过的了。龙川人说,坑口村是块风水宝地,经常聚百年之地气,采日月之精华,经过若干年便有精英人物涌现。不知是冥冥之中上苍有安排,还是龙川人在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熏陶中, 具备了非凡的才能?
 
胡锦涛43代祖辈以上生活的龙川村,有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氏宗祠,自古文风昌盛,人才荟萃,代有人才,是徽州出名的“进士村”。尤其到了明代,该村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明代中进士的就有20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叔侄两尚书,相隔一甲子”的户部尚书第33代胡富,兵部尚书第34代胡宗宪。胡氏宗祠供奉祖宗牌位的寝室门上,有一副精美的“男耕女织儿读书”的木雕,反映的就是当时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和向往。
 
徽州人这么重视读书求功名,而胡锦涛43代先祖胡锡灿为何留下相悖的遗训呢?笔者在上面《胡大房》一文中已作了交代。
 
胡锦涛曾祖胡树铭重视培养儿子读书,这为胡家后来的基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胡锦涛的祖父胡炳衡、叔祖父胡炳华以下,代代重视读书,到孙辈13人中有大学生9人,占到70%。(待续)










中学时代的胡锦涛


胡宗宪尚书府里的蒙童馆(胡氏家族小孩读书的地方)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