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死于警察暴虐一周年 弗洛伊德事件对美国的影响是什么?

来源: 大中报 冯惠蓉

 
(大中报/096.ca讯)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报道说,前明尼苏达警察肖文(Derek Chauvin)跪压在弗洛伊德颈上的震撼画面,引爆的抗议浪潮从美国蔓延至世界各地。各种以弗洛伊德名义打造的纪念碑和壁画,让立法者和警务部门被放在聚光灯下,外界等着看他们将如何应对并做出改变。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弗洛伊德事件发生数月后,美国人民看着肖文出庭受审,被判有罪的消息令许多人松了一口气。正当大量群众为判决结果欢呼时,距离明尼苏达州法院仅10英里的地方再度爆发抗议,一支视频揭露出另一名非裔美国人丹特·莱特(Daunte Wright)遭警察枪杀。一些人期盼美国终于迎来司法改革的转折点,但这一幕让许多人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2020年,人们观察到,越来越多关于美国警察滥用权力、以不必要武力对付非裔美国人的视频浮现,而美国警界却力抗改革的呼声。警察暴力的影像有效改变了人们看待警察执法及种族关系的方式。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黑命依旧关天? 
弗洛伊德之死在很大程度上促使BLM运动(“黑人的命也是命”,又译“黑命贵”、“黑命关天”)在全美蔓延并走向国际。抗议活动在各大城市爆发,议员及其他官员感受到要求其改变警务及社会正义议题的压力。
 
成千上万抗议者曾涌入华盛顿特区支持BLM运动,希望弗洛伊德事件能持续获得大众关注。接下来的几周里,抗议者受到国民警卫队的阻挡,甚至是暴力报复。华盛顿特区市长鲍泽因此下令在通往白宫的大道上,以醒目的黄色漆写上“Black Lives Matter”的标语。
 
这些象征性行动让BLM运动进入主流文化。各大品牌、运动团队和名人纷纷加入,也有人因为强拉他人参加示威而遭受批评。然而,在弗洛伊德事件一年后,BLM运动似乎丧失了一些动能及特色。
 
“BLM现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乔治亚州大学非裔美国人研究所副教授霍布森(Maurice Hobson)表示:“问题在于,当主流以某种特定方式全身而入(参与一个运动时),它确实会丢掉自己的本质。”
 
弗洛伊德之死将BLM推到一个受到主流认同的位置,但霍布森认为,这只是民权运动又一次迭代,未来还会出现类似的团体。
 
警察改革 
这些民权运动的一个共通点是寻求实现警务改革。从犯罪活动到精神健康危机都是警察工作范围。作为第一线人员,他们被赋予的是缓和事态的使命,但新进人员所受到的训练却着重于枪支和自卫技能。
 
来自肯塔基州的BLM活动人士Keturah Herron指出:“全国范围内,警察平均受到60个小时的武器训练,但仅接受10小时的降低冲突训练。”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如今的执法结构是,如果你不采取武力回应就应付不了问题。我认为我们必须改变这一哲学。”
 
从分配资金到警察部门,到增加透明度措施等提案,已经开始在美国各地成型。在纽约伊萨卡市,市长与政府官员提议用新的市政府机构取代警察部门。在华盛顿特区,警察将不再总是面对应对精神健康有问题的人,取而代之的是派遣卫生专家先前往现场。
 
与此同时,美国强大的警察工会依旧反对改变,并积极阻挡改革。
 
拜登政府能否贯彻改革? 
美国总统拜登、副总统贺锦丽以及以民主党为主的人士积极推动立法,以解决针对非裔美国人的警察暴力。众议院近日前通过了弗洛伊德法案,旨在防止警察不当执法,内容禁止警察锁喉、反对种族偏见。但由于参议院中存在极大分歧,该法案陷入僵局。参议院共和党人表示,他们无法支持目前的法案,但愿意采用精简版本。
 
但一些观察者担忧,拜登和贺锦丽并不是最适合处理这个庞大议题的人选。作为参议员,拜登曾经支持导致大量非裔美国人被监禁的立法。他在1994年支持的《暴力犯罪控制和执法法案》要求对一些犯罪处以更严厉刑罚,造成美国监狱服刑人数庞大。另一方面,贺锦丽在加利福尼亚州担任检察官和律师期间,也面临过犯罪司法问题上的质疑。她被指曾对非裔美国人求处不成比例的长期监禁。
 
尽管如此,部分专家仍相信,拜登是有诚意面对自己在犯罪司法上的过往。
 
乔治亚州大学的霍布森表示:“我认为这存在希望。拜登政府有可能会弥补过去的轻率行为,但目前还没有看到。”
 
弗洛伊德的死促使拜登公开支持强化社区警务的政策,这些政策有助于停止对非裔美国人的监禁。然而,拜登的从政历史仍令人怀疑他是否会贯彻执行。
 
BLM活动人士Herron表示:“我不认为我们能对他报任何期望,我们必须继续敦促他们行事。”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