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加拿大食品价格持续飙升 基本民生成为各政党表现的试金石

来源: 大中报 王飞
 
 
(大中报/096.ca讯):根据环球新闻的报道,专家警告说,由于通胀飙升没有缓和的迹象,加拿大食品价格上涨,可能成为加拿大联邦选举中最重要的民生议题。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今年7月,加国的年通胀率飙升至7.3%,为10年最高水平,连续第4个月同比增幅超过3%。汽油价格和住房成本大幅上涨,加上更昂贵的食物价格和餐厅用膳费用也在不断耗尽加国国民的钱包。
 
从食品制造商General Mills到连锁餐厅Chipolte都在宣布提价,因为他们正在努力应对运输成本以及小麦和玉米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尤其是餐馆,也一直在努力应对严重的劳动力短缺,这给他们的利润增加了压力。
 
据哈利法克斯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最新的食物价格报告表示,加拿大一家四口今年要多付800元购买食物甚至更多,而且今年秋季和冬季食物价格会继续上升。

 
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月份餐厅菜单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1%。此外,尽管食品杂货店的价格仅上涨了1%,但总体数字显示,某些特定类别的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例如去年7月相比,肉了价格上涨3.1%,乳制品价格上涨了3.5%。
 
市场调研公司益索普(Ipsos)加拿大公共事务部首席执行官布里克(Darrell Bricker)表示,不断上升的杂货店和餐厅账单越来越有可能成为选举中的关键问题。
 
他说,对负担能力的担忧一直是加拿大选民最关心的三大问题之一。他说,虽然住房和汽油成本在这担忧中占据突出地位,但“食物肯定在那里”。
 
“对人们来说,很多东西变得更加昂贵。我们通常认为买得起的基本生活物品现在变得越来越卖不起了。”他补充道。
 
火灾干旱会推高食品价格
食品价格攀升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政治问题。7月份,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比2020年同月高出30%以上。
 
一些政府试图遏制厨房餐桌上的通胀,例如,俄罗斯和阿根廷分别限制了本国的小麦和肉类出口。
 
在加拿大,食品价格上涨的问题也与气候变化问题交织在一起。

 
贵湖大学食品、农业和资源经济系的马索(Michael von Massow)警告说,今年夏天席卷北美西部地区的火灾造成的后果可能会让今年秋天加拿大人在餐馆和杂货店看到价格感到震惊。
 
马索说,由于加拿大西部的牧场主被迫减少牲畜的数量,肉类价格可能会飙升。
 
“上一次,在2013年和2014年,我们看到北美西部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我们看到牛肉价格上涨了25%左右。”他说。
 
他说,如果干旱条件开始影响美国加利福尼亚和亚利桑那州等地区的农业产量,农产品也可能变得更加昂贵,因为加拿大一旦国内生长季节结束,就会从这些地区进口水果和蔬菜。“干旱和极端天气条件将继续对食品价格造成严重破坏。”他说。
 
布里克说,食品价格是加拿大大部分选民最关心的两个问题之一。
 
“在上次竞选活动中,气候变化是选民关注的首要问题。”他说。
 
他指出,随着野火和热浪开始影响加拿大西部,这些担忧进一步加剧。

 
选举和食品价格
联邦保守党的2021年选举政纲中提及了食品价格问题,该党发誓要为加拿大人降低食品价格,采取的方法包括对价格操纵施加更严格的惩罚和引入“保护供应商并促进杂货价格竞争”的行为准则。
 
保守党领袖奥图尔(Erin O’Toole)还计划为周一、周二或周三外出就餐的加拿大人提供为期一个月的50%的回扣,他的政党表示,这项措施将为餐饮业注入近十亿元。
 
尽管如此,布里克表示,新民主党推出的政策更加优惠,“如果食品价格问题越来越严重,新民主党的支持会开始上升。”他说。
 
另一方面,布里克说,通常在民众负担能力问题上排名第二的自由党在这次选举中在这个问题上特别脆弱。“他们需要为过去六年时间的价格上升负责。”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