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更新)9月8日周三6pm疫情快报 加新增4132例 以色列新病例的激增向世界展示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来源: 大中报 青稞

 
(大中报/096.ca 综合讯)连续第三天安省新增病例低于600, 2021年9月8日周三10:30am ,报告了554例,与上周三报告的 656 例和两周前确认的 660 例相比显着下降。今天的病例数低于昨天的 564 例和周一的 581 例。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新病例的滚动7 天平均值也开始下降。现在平均每日病例数为 732,低于周二的 746 和周一的 741。与上周相比,7 天平均值仍高于上周三的 701。
 
在记录的554例新病例中,数据显示319人未接种疫苗,56人部分接种疫苗,136人完全接种疫苗,44人接种情况不明。
 
同时报告了16 例与病毒相关的死亡。但卫生厅表示,其中11例是过去一周发生的, 另外5例是一周之前的。在过去的 7 天里,安省的总死亡人数增加了 53 人,但其中大约一半的死亡人数发生在两个多月前。
 
活跃病例现在为 6,040,低于前一天的 6,272,但比 9 月 1 日的 5,861 有所上升。
 
过去 24 小时内处理了 21,840 次检测,测试阳性率为 3.3%,高于一周前的 2.9%。积压了13,944 项测试等待结果。

新病例中多伦多有149例,温莎埃塞克斯有47例,皮尔区有46例,约克区有41例,尼亚加拉区有33例。所有其他卫生单位新病例不到 30 例。
 
安省综合医院病房有 375 名新冠患者(比前一天增加 80 人),重症监护病房有 194 名患者(增加2名),167 名患者使用呼吸机(增加2名)。

综合医院病房的患者,162人未接种疫苗,14人部分接种,28人完全接种。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113 人未接种疫苗,7 人部分接种了疫苗,8 人完全接种了疫苗。
 
过去24小时,接种了 38,174 种疫苗(第一针 17,447,第二针 20,727)。 有超过 1000 万人接种了两剂疫苗,占符合条件(12 岁及以上)人口的 77.4%。 首剂覆盖率为 83.7%。
 
疫情在学校传播不可避免,但学校是安全的 卫生官提醒每日做返校筛选
 
今天,安省许多地区的学生重返校园,开始新一学年的课程。由于安省正处于第四波疫情,对学校爆发疫情的担忧不容忽视。
 
目前,12岁以下的儿童还没有资格接种COVID-19疫苗,不过安省首席卫生官Dr. Kieran Moore周二表示,联邦政府可能会在初冬向5-11岁的儿童推出疫苗。
 
他同时表示,他相信学校对孩子们来说是安全的。Moore说,最近与安省分享的联邦分析表明,87%的学龄儿童感染病例是与放学后的环境和家庭社交活动有关。
 
他又提醒家长在送学生返校前,记得筛选他们的症状,感染病毒的常见症状包括发冷或发烧,腹泻或恶心等等。
 
他续说,不把流鼻涕列入筛选症状,主要是因为实证数据指出,100个流鼻涕的孩子,可能只有一个确诊。
 
他又说,“我相信学校环境本身是安全的。我们已经采取了预防措施。我们会看到疫情爆发,但基本上反映了社区的情况。”
 
多伦多全科医院传染病专家Dr. Isaac Bogoch也表示,“无论采取何种缓解措施”,学校传播都是不可避免的。


 
他说:“这是我们为数不多的室内大型群聚之一。我们知道孩子们当然会感染,会传播这种感染,而这有可能大规模放大这种感染。”
 
“关键是要降低有人携带病毒的可能性,当有人携带病毒时,要降低在校园内传播的可能性和规模。”
 
他补充说,检测将是控制学校出现病例的关键。
 
“我真的希望学校对病例的监测是强有力的,这样当有病例出现和传播时,我们就能迅速做出反应,并在必要时采取额外的措施。”

新闻不断更新中   
 
截至9月8周三6pm,加拿大新增4132例,累计1,529,801,死亡累计27,106人。

魁省新增600例确诊和3例死亡;魁省宣布,在公营及私营体系内的医护人员,如在10月15日前,仍未充分接种新冠疫苗,将被停职及停薪。 
 
魁省在9月1日推出了疫苗卡制度,适用于大部分非必要服务场所,包括餐厅和酒吧的室内及户外范围。

省长Francois Legault向省内87%已接种最少一剂疫苗的省民作出呼吁,要求他们每人最少劝服一位未有接种的亲友办理预约。

新斯科舍省新增14例,该省政府宣布,由10月4日开始,进入非必要、娱乐与休闲等设施,必须出示完成疫苗接种的证明;另外,该省由9月中开始,室内不再强制戴口罩,取消社交距离及其他公共卫生措施。

曼省新增52例, 
萨省新增405例确诊和2例死亡;
卑诗省新增814例;
阿省新增1166例确诊和18例死亡;
 
截至9月8日周三6pm, 加拿大收到63,625,474剂疫苗, 已经接种了84.95%, 全国28,225,982人注射了第一剂, 占人口总数的74.14%,25,823,245人注射了第二剂, 占人口总数的67.83% 

 


以色列新病例的激增向世界展示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以色列曾经是全球抗击 COVID-19疫情的领跑者,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点之一。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编制的数据,这个曾被预测为第一个为全体人口接种疫苗的国家在截至 9 月 4 日的一周内人均病例数最高。与此同时,其世界一流的接种率已经大幅滑落。
 
当欧洲和北美的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某种形式的封锁状态时,这个拥有 900 万人口的国家在 4 月份成为重新开放社会和经济的。然而,以色列现在表明,在恢复正常生活最快的地方,疫情是是如何变化的。这不再只是关于人们是否感染冠状病毒,还关乎他们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确保疫苗仍然有效,因为高度传染性的 Delta 变体有可能破坏免疫力。
 
最近,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效力降低后,以色列在为儿童接种疫苗和推出辉瑞-BioNTech 疫苗的加强注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每天约有 100,000 名以色列人接种疫苗,其中绝大多数接种了第三针。
 
位于 Tel Ha-Shomer. 医学中心传染病学教授 Eyal Leshem 说:“如果你能够在没有封锁的情况下维持生活,并避免大量住院和死亡,那么这就是 COVID 的生活。”
 
自 4 月以来,在彭博社的疫苗追踪数据中,以色列已从第 1 位下降到第 33 位,彭博社只追踪完全接种的数据。 由于东正教犹太人和阿拉伯社区的一些人犹豫不决,以色列的疫苗计划停滞不前。 大约 61% 的以色列人接种了两剂疫苗,低于今年早些时候的落后的欧洲国家,如法国和西班牙。
 
随着 Delta 病毒在夏季蔓延,以色列的病例不断攀升,在 9 月 2 日达到了每日 11,316 例的历史新高。不过,重病和住院人数的增幅低于之前的水平。 在上一次冠状病毒疫潮中,8 月下旬达到峰值 751,而 1 月中旬为 1,183。 现在的趋势是下降。
 
由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尤其是儿童中的病例普遍存在,感染率猛增。 在接种过疫苗的人中也出现了所谓的突破性感染,以及疫苗效力的下降。 


 
也就是说,未接种疫苗的严重病例是接种两剂疫苗的人数的 10 倍以上,这表明即使免疫力下降,疫苗也能提供保护。
 
对于公共卫生官员和政治家来说,上周数百万儿童重返学校,以及本周的犹太新年, 大流行的最新篇章是集中精力确保风险更大的老年人在儿童病例增加的同时继续受到保护, 这变得越来越重要。
 
最近由于酒吧和餐馆鼓励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并限制没有接种的人,30 多岁的病例已经在下降。 政府专家咨询小组主席Ran Balicer表示,最近几周新病例的最高发生率是 12 岁以下的儿童。 还有这个年龄段创纪录的测试水平。
 
“免疫力下降是一个真正的挑战,每个国家都需要制定应急计划来应对,”Balicer说,他也是以色列健康维护组织 Clalit 的首席创新官。 他说,未来几周来自以色列的数据将使世界能够评估加强注射计划的有效性。 
 
据以色列卫生部称,截至 9 月 6 日,以色列至少有 260 万人(约占总人口的 28%)接种了辉瑞 BioNTech 疫苗的加强针。对于 60 岁以上年龄段的人来说,这一比例至少上升到 64%。重要的是,至少五个月前接种过疫苗的 12 岁以上的人也可以接种加强针。
 
随着学生返回课堂。Balicer说,这可能会改变传播动态并使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受到感染,因为孩子们带着 COVID-19 回家。
 
世界卫生组织的的热点地图将以色列列为欧洲地区的疫情热区的前五名。滚动数据显示,7 天感染率最高的地区是苏格兰,那里 68% 的人口已完全接种疫苗。取消限制后病例激增,然后学校在 8 月中旬结束了暑假。
 
“如果我们回顾一年前,除了完全封锁之外,我们几乎没有任何保护措施,”Leshem 说。 “现在,我们有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完全开放的商业,尽管每周有超过 50,000 个病例,但我们并没有看到重症病例和住院人数增加。”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