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多次提到“印太” 特鲁多对华释放强硬信号

来源: 大中报 王飞
 
 
(大中报/096.ca讯):根据加通社的报道,两名加拿大人被中国监禁引发了加拿大与北京当局的长期斗争,现在两名加拿大人终于获释,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进入新的挑战:加拿大是否该加入美国和澳洲等盟国,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呢?不少专家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总理特鲁多上周向日本新任首相岸田文雄 (Fumio Kishida) 发送的贺信中,两次使用“印太”(Indo-Pacific)一词,来强调本国与日本共同就区域利益进行合作的重要性。一些观察家说,这是一个信号,表明加拿大正在对未来与中国的关系采取更强硬的姿态。
 
卑诗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埃文斯(Paul Evans)说,使用这个词(印度太平洋),表明加拿大对该地区的看法发生了微妙又明显的转变。

 
加拿大传统上将太平洋另一边庞大的地缘政治实体称为“亚太”,埃文斯说,这代表包括中国在内及其许多地区邻国,而“印太”则是为了排除中国而生的新标签。
 
埃文斯说:“这听起来只是文字上的不同,但却是非常严肃的区别。‘印太’这个词将我们带入大国竞争的战略时刻,从根本上讲它是关于中国的崛起​​和反应。”
 
展望未来,埃文斯希望看到加拿大采用“更软版本”(softer version)的标签,也就是“有时与中国对抗,但在经济和其他问题上要与中国合作,也就是一种更温和、更具包容性的策略”。
 
专家:加国须要反击
特鲁多办公室发出关于日本首相宣誓就职的声明言论似乎反映了这一点。声明提及:“我们将共同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共同愿景,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雄心勃勃的行动。当我们继续应对新冠病毒,我们将努力促进加拿大和日本,以及整个印太地区人民更繁荣。”
 
专家表示,既然康明凯和斯帕弗安全了,加拿大是时候对中国进行更严厉的反击了。
 
国际贸易律师、前加拿大外交官赫尔曼(Lawrence Herman)表示,加拿大需要一个更符合美国和澳大利亚基调的“强有力和现实”的贸易政策,禁止华为参与5G互联网服务是第一步,五眼联盟中的其他盟友(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新西兰)都已经禁用华为。
 
“加拿大与盟友应联合反击”
前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Guy Saint-Jacques)表示,北京现在已经把“人质外交”作为外交政策的工具,而且把“贸易作为武器”使用,例如在澳大利亚呼吁对 COVID-19 大流行的根本原因进行国际调查后,中共对其征收了惩罚性关税。北京的经济报复类似于它对加拿大油菜籽和肉类出口实施的禁令。加拿大和盟友需要联合进行反击。
 
赵朴表示,今年稍早加拿大率先发表反对任意拘留的国际宣言,得到60多个国家的支持,就是好的第一步。“加拿大应该与我们的盟友合作,更进一步制定标准,令签署国共同反应,包括贸易制裁。如果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同意,这三个国家中的一个受到中国(中共)制裁,另外两个国家将同意不增加对中国的出口超过原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这将阻止中共用贸易方式来对抗他国。”他说。

 
上个月,Politico报导称,拜登政府提名的驻加拿大大使希望看到特鲁多政府公布对华政策框架,好令美加共同应对中共威胁。联邦保守党也呼吁特鲁多政府公布这样的策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联邦高级官员表示,没有计划在短期内发布关于中国的具体新文件。
 
去年,前加拿大外交部长商鹏飞(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 )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支持台湾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关于 COVID-19 的会议。
 
今年早些时候,现外交部长加诺宣布加拿大将加入英国、美国和欧盟对四名中共官员实施制裁,原因是中国在对其穆斯林维吾尔族人口的“系统性镇压运动”中犯下了“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
 
赵朴说,西方领导人还应抵制2022年2月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开幕,这将令中国领导人感到尴尬。“共产党内部对习近平领导方向是有怨言的,人们一直在说:我们为什么要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为敌?明年习近平将寻求连任党主席,因此,我们施加的压力越大,就越能迫使共产党内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