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3万的教训!小生意面对信用卡诈骗防不胜防!
来源: 大中报 李子
CBC报道说,卑诗省本那比市(Burnaby)的Dan Loik和Brigitte Loik夫妇做的是餐馆设备生产和安装的小生意。新冠疫情前,老两口的生意不错。疫情爆发后,别说开新餐馆开张了,连老餐馆都纷纷歇业甚至永久关门了,L老两口的生意也一落千丈。借助政府补贴,他们的生意勉强能维持下去。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今年6月,一个叫Barry Alard上门订货,那是一笔2.3万加元的餐车设备。老两口高兴坏了,这是一个大客户。尤其是疫情期间。
为了谨慎起见,老两口检查了Barry Alard的证件和他的信用卡信息,一点问题也没有。
订货之后的一周半的时间里,Barry Alard到店里取过几次产品,并用信用卡付了款。但没过多久,Alard就不来了,而且人也找不到了。
老两口正在纳闷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银行把Alard用信用卡付的2.3万全部扣走了。
他们赶紧和开账户的大通银行(Chase Bank)联系,结果被告知:那个用信用卡付账单的Barry Alard是个骗子。信用卡的原主人,真的Barry Alard称自己的信用卡被盗并被刷了2.3万!因此,大通银行直接从老两口的账户里把钱扣回。结果,老两口给了骗子产品,但没有拿到一分钱。
大通银行声称,“Barry Alard”在老两口公司的信用卡机付钱时没有使用过密码或信用卡的芯片。
老两口听到这个消息都惊了:“这不可能啊!我们当时就站在离他不到一米的地方,亲眼看到他把卡插进机器里,且输过一个密码。机器通过了这笔交易。”
常识也是如此!如果不刷卡,或者不输入密码的话,刷卡机也不可能将收款步骤完成啊。
老两口之后的几个月什么事也没干,整天就耗在和银行的交涉中,希望拿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钱。毕竟和那个“真Barry Alard”一样,他们自己也是受害者,没有理由让商家为诈骗犯的行为埋单啊!
但是大通银行不管这些,就是不把钱还给老两口。
银行欺诈专家Vanessa lafolla表说,她对大通银行以“如此激进的方式”怀疑老两口感到惊讶。
她说,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拥有的是一张伪造的卡,或者是专门用来欺骗商家的欺诈卡……商家真的没有办法保护自己不受这种事情的影响。”
为此,老两口决定找媒体。
他们把故事讲给CBC的Go Public节目组听。Go Public是CBC的一个电视新闻调查节目。
CBC找了大通银行后,大通银行表示可以返还5000加元作为一种“高姿态”,并表示已经审核了老两口的账户,理解“扣款给老两口所带来的挑战”。
CBC反复询问大通银行为什么要老两口承担全部损失,是谁做的决定,但大通表示无可奉告。
那么,被骗子用的卡的发行银行CIBC(加拿大帝国银行)愿意承担全部或部分责任吗?
CIBC研究后,认定老两口有责任承担损失。CIBC还表示,老两口提出上诉的时候,大通银行错过了提交所需证据的最后期限,所以CIBC也没办法。
CIBC补充说,大通银行没有将老两口的案子提交到Visa的仲裁程序。仲裁程序只能由金融机构提出,不能由企业主直接进行。
在反复沟通后,大通银决定除了最早6月份的两笔交易外,把其余钱都还给了老两口。为何改变主意,大通银行也没有说明。
2019年,加拿大独立企业联合会(CFIB)对7000多名成员做了调查。14%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曾面临过信用卡交易纠纷。
CFIB说,加拿大企业在2019年向信用卡公司至少支付了50亿元的费用(merchant fee)。收费的百分比由Visa和Master Card自己定的。这50亿由他们和银行瓜分。
即使赚了这么多钱,当加拿大商家出现信用卡纠纷的时候,银行却选择推卸责任,踢皮球。
CFIB正在游说政府制定新规则,迫使信用卡提供商承担欺诈的损失,因为商家已经尽其所能核实了交易。由于银行和信用卡公司不愿提供有关信用卡欺诈的统计数据,啥时能通过立法谁也说不清。
老两口说:“有多少企业遇到过这种情况,却没有得到帮助呢?”当小企业已经在疫情期间受到很大的损失时,大银行却还在落井下石,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