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毛泽东是不是独裁者 (下)

来源: 大中报特约 碧海

毛泽东在革命之初,也不可能是一个极端残的独裁者。只是他在1949年以后,还想继续用他的军事革命的手段来搞和平建设,这就发生了严重的问题。

这个在经济建设上一窍不通的大老粗,仍然以为他的一套 “放之四海而皆准”。“三面红旗“运动中,当他面临千百万人民饿毙和他自己的错误决定之间作选择之时,他选了后者。当亲信向他提出忠言之时,他不但无法忍受,还对这些人横加迫害和杀戮。

经过了十几、二十年在经济上的瞎搞和乱搞,以及政治上史无前例的对民众和国家精英的镇压和屠杀,毛泽东几乎把中国搞到“亡国亡党”的灾难性地步。毛泽东变成了一个饿死三千多万农民,把他自己建立起来的中国完全摧毁的众叛亲离的民族罪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老毛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残忍暴虐的大独裁者,而绝对不是那批御用文人所厚颜无耻地为他作辩护的那样 ”不是独裁者”。

不错,如果人们读断章取义地从老毛的过去言辞中,不难找到他 ”不是一个独裁者” 的证据。但是这些依据和理论,都是骗人的谎言。

《毛泽东不是独裁者》一文指出,“ 第二届全国人大召开前,毛泽东多次向中央提出,希望不再继续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务”后,刘少奇就担任了国家主席,以此证明毛不是独裁者。

可是文章所没有提到的是他的时代背景。那就是老毛在“三面红旗”运动彻底失败,饿死了几千万农民后,国家经济面临崩溃。彭德怀因为对此提出了意见而被老毛撤职、查办、投入死牢。不久,刘少奇也表示三面红旗运动所导致灾难的原因并非“天灾” 而是人祸,几乎完全是老毛的独裁错误决定所致。毛泽东是在受到了全党反对的前提之下,才被迫作此决定。

可是刘少奇所不知的是,他对毛泽东“三面红旗”运动导致灾难祸后果的 ”七 分人祸三分天灾” 定论,等于为自己判了死刑。老毛内心深处充满了对以刘少奇的极端仇恨,并已经为此伏下了恶毒的“文化大革命”报复计划。这导致刘少奇在文革中遭到了万般磨折而死,并以草席裹尸,连其亲属也不敢认领遗体。这就是老毛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愿意暂时“不当独裁者” 的结果。

文章接下来又提到 “刘少奇去世后” 的1970年4月,林彪提出中共应该重新恢复设立国家主席,并建议毛泽东再次担任。可是毛泽东坚决拒绝了这个建议,他不准许再设立国家主席位的提议。

原来在“三面红旗”运动失败后,老毛在党内面临党内四面楚歌的局面。为了扭转局势,毛泽东以“国防部长” 和国家主席 “合法继承人” 的虚假承诺,利诱林彪打倒了彭德怀,以后又变卦食言。他故意先让自己下台,并从此取消设立国家主席职位的法规,并开始拆穿林彪的一系列对自己示忠的把戏的目的是为了当国家主席一职的阴谋。老毛不但不认同像提倡每人必须持有“红宝书”,“跳忠字舞”,每天必须在毛像面前 ”早请示,晚汇报” 之类的肉麻虚假丑态,还予以揭穿淡化和否定。老毛把林彪想当国家主席之路堵死的举动,不但显示了老毛的老奸巨猾,也反映了毛泽东视主席一职为自己禁脔的独裁性格,这个职位就是老毛自己不干,也不准许任何人占边。

刘少奇和林彪想担任此职,不但梦想破灭还赔了两条老命。老毛连他的老婆江青继承主席一职的梦想也不惜一顾。这正证明老毛是一个顽固不化死不悔改的极端独裁主义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刊上的文章,实际上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幕以前,由习李统治集团暗授的宣传机构的政治任务,是《三中全会》上不作政制改革的伏笔和先声。例证“毛泽东不是一个独裁者”,完全是在为三中全会以后中共继续一党转政的政局铺路,其目的在于误导和欺骗人民。其逻辑是,如果毛泽东真的 “不是一个独裁统治者”,那么其徒子徒孙当然更加不可能是独裁领袖。那就意味着中国人民正在享受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民主生活。中共当然不需要作政治制度的改革。人民因此该安于现状,拥护政府,容忍贪官污吏的贪赃枉法,忍受贫富悬殊的生活。中国共产党就可以永远霸占和独揽治理中国的大权而不必作任何政治制度的改革。(续完)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