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报:从政坛大换班 观「吏治」新动向
来源: 胡袭紫
以现代化标准整顿优化「吏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唯有构建起制度的大厦,才能让权力「公器」在改革时代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一项制度能否成为「好制度」,首先要看执行力如何,其次要看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以及在存续时间内的收效如何。这一标准,对今天仍具有启示意义。
新旧年交接之际,中国党政系统迎来了一番人事大洗牌。
截至元月上旬,共有至少一位政治局委员和十余位省部级干部进行了工作调整。以中国的十年政治周期看,此次政坛大换班意义重大,体现了最高层巩固权力后的用人新思路,对改革发展稳定「三位一体」的复杂棋局来说,加紧布子背后亦有中长线的考量。
抚平「打虎」余波
在中央及地方层面,重磅人事任命频出。
去年岁末,官媒宣布中共中央任命,孙春兰卸任天津市委书记,兼任中央统战部部长。这是现年65岁的孙春兰两年多时间内的第二次工作调整。2012年11月,新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不到一周的孙春兰,由福建省委书记调任天津,接替「入常」的张高丽。
在现任25位政治局委员中,6人兼任省区党委书记。孙是目前首位兼任职务发生调整的政治局委员。由孙春兰填补令计划留下的空缺,从官方口径看,如往常一样是经过「中央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但政治局委员一级大员的「火线上任」,多少还是有些「点将」因素,体现了非常时期的特殊安排。
统战部是中共四大直属机构之一,过去两任领导人治下,统战部长并未跻身中共权力核心之列。孙春兰是近30年来中共党内地位最高的统战部长,「高配」背后至少有两重考虑。一是中央冀望孙能在新岗位上尽快抚平令计划被调查的震荡;二是在最高层视野中,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从统战部主要职责看,多党合作、少数民族、宗教事务、港澳台海外、非公经济、党外知识分子、涉藏工作等都在其所辖之内。
统战部在孙春兰的领衔下「入局」,有几个背景因素:一是「政治协商」在中共主导的参政议政模式中的地位与权重发生了变化;二是「一国两制」及和平统一工作遇到了新问题。这些决定了新时期统战工作重要性的上升。从政治规律看,党政部门一般会随着主管领导的强势而强势。
过去孙春兰主持的工作常能得到党内高层支持。在她主政天津的700多天里,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王岐山等多位中央政治局常委都曾赴津考察调研。在福建三年多时间里,有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闽考察指导。孙在卸任福建主官时曾说:「每当我们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都给予我们有力指导和大力支持。」
中共四大直属机构序列中的中宣部也於近日进行了高层「换血」。12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任命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为文化部部长。雒树刚从而成为中宣部历任常务副部长中首位转任文化部部长职务者。3天后,新华社召开干部大会,宣布蔡名照任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蔡此前是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其国新办主任职缺后由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填补。
分析人士认为,中共文宣系统重组「马车」,主要诱因是高层正在调整管理思路。人事调动背后,是中共高层要对宣传系统管理体系和方式进行大规模调整的「预热」。
除天津之外,海南、江苏、新疆等地方主政官在同期也发生了变动。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调任海南省委常委、副书记。海南省原省长蒋定之赴江苏履新,职务是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提名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候选人。已晋部级正职的蒋定之,在新的任命中重回「副职」,有些不同寻常。其中隐情可能与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低调披露的「尤其是在后期,蒋定之同志克服了健康问题,继续兢兢业业地坚持工作」有关。截至1月10日,江苏省人大官网上的「一正七副」名单中还未出现蒋定之的名字。预计来看,蒋应会作为江苏省人大排名第一的副主任,主持该省人大的实际工作。
在这一波密集的人事调整中,担任了近七年新疆自治区政府主席的努尔o白克力奉调进京的消息相当引人关注。白克力接棒的是国家能源局局长一职,并出任有「小国务院」之称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去年4月至9月,中央立案查办了一批国家发改委官员利用职权受贿犯罪案件。其中,发改委国家能源局5人,发改委6人,可谓腐败「重灾区」。作为治疆「二把手」、张春贤的政治搭档,白克力的擢拔显示出了中央对其管治能力的肯定。有知情人士称,白克力一路从喀什到乌鲁木齐,各个工作岗位上都政绩斐然,很快就进入中央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视野。他此次晋身中央部委领导层也是顺理成章。对于入国家主能源局而言,白克力的新疆背景有三项加分之处。
一是新疆是中国能源资源的大后方,资源富集的同时各种能源体制的冲撞也相当严重;二是新疆在大开发、大建设阶段的环保业绩较为突出,与「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地方执政理念不无关系;三是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当地主官上位,可令国家能源政策与「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更加紧密地结合。
总体而言,中央选任高级干部不仅要看专业和业务领域是否「对盘」,干部人才在关联工作中表现出的战略眼光、管理水平和政策执行力更是考察的核心要素。从中央角度看,白克力由千里之外「空降」,有助於切断旧有能源系统与官僚集团之间的联系,为接下来的大幅变革破除掣肘,反映出决策层推进改革的决心。
对于战略周期很长的能源行业来说,主要人事盘面的稳定,有利於政策的可持续性,从中可见深思长远的筹谋。从个人角度看,现年将满54岁的努尔?白克力离正部级退休年龄还有11年,此番晋身中央高级干部梯队,客观上也将弥补他从未离疆的履历「短板」,为日后「更上层楼」累积资本。
人事动向体现吏治新思路
这一波跨年度的人事调整,是在去年12月中下旬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中办印发《2014-201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之后的第一轮调整,是外界观察和分析新一届领导层吏治思路的重要视窗。
努尔o白克力上京后,接替他出任新疆政府代主席的是原新疆人大主任雪克来提.扎克尔。雪克来提o扎克尔曾担任乌鲁木齐市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新疆人大常委会主任(正省级)等职务,兼具地方经验和宏观视野。
上述连环调动,从政策背景看,符合《规划纲要》中「合理配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的精神,也符合同期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中具体提出的,「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大胆选拔、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中央部委领导层中,少数民族干部的逐渐增加是一个整体趋势。例如中国外交部前副外长、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傅莹是蒙古族,国家民委副主任罗黎明是壮族,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o买合苏提是维吾尔族。库热西o买合苏提是2014年晋级的「60后」干部。中组部副部长在其任命会上表示,中央的这一决定体现了「对少数民族干部政治上的充分信任和关心」。国家测绘地信局的高级官员在内部讲话中称,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出任主要领导,「充分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规划纲要》中也提到「合理配备女干部」,除孙春兰外,此次人事调整中尚未涉及其他女性高官。总体来看,女性仍是中国政坛中的「稀缺资源」。内媒统计称,2014年共有140名地市「一把手」履新,女性官员为3名,比例依旧较低,分别是广东省云浮市委书记庞国梅、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专员贾玉梅、福建省龙岩市市长池秋娜。在地方县一级的科级干部中,女性干部的比例有时已能占到15%以上,为今后从数量和品质上充实女后备干部队伍奠定了基础。
梳理人事动向可以发现,近期从官场同侪中脱颖而出的干部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基层经验丰富,各级历练完备。这在杜航伟、陈一新两位新晋省部级官员的调整中,有十分清晰的体现。杜由陕西省公安厅厅长晋升为该省副省长,陈则是以温州市委书记身份跻身省级常委。两人均是从最基层的科级干部「一步一个脚印」逐级升迁,未出现过跨级提拔。
官媒评论称,干部履历越来越完整是此次人事变动的一个重要信号,「干部成长,不能唯台阶论,但必要的台阶却是不可或缺的」,这已成为中共干部培养和选任的一个基本规律。
这一现象,与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有很强的呼应关系。习近平说,「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一步登天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
踏实做事的干部受肯定。人民网、新华网等官媒1月7日同时刊文,总结近期中央调整一批重量级官员透露出三大用人新信号,其中一条就是「踏实做事的干部受肯定」。
在此次人事调整中,中央改革办主持常务工作的副主任穆虹和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前国家主席办公室主任陈世炬被晋升为正部级。文章称,穆虹此次明确为正部级,「是对其业务水平、组织协调能力的肯定」。而在评价陈世炬时,则称他「大局意识强,政策理论水平比较高,考虑问题周全稳妥,处事严谨细致」,并强调陈世炬的晋职,「体现出中央对那些忠於职守、勤政务实官员的肯定」。上述观察也符合习近平的用人观,「实践既是干部是否胜任的重要检验标准,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
这条稿件的内涵不止於此。尽管在整篇述评中,关于胡锦涛「大秘」陈世炬的内容只有短短几十个字,且被埋在「文腹」位置。但还是有政治观察家捕捉到了其中的信号,「这不仅是对陈世炬个人的肯定,更向外界传递了如下信息:令计划落马不等于胡锦涛的身边人都有问题,令计划案件不会直接波及到胡锦涛本人。」
陈世炬近期在媒体上的曝光度也较以往密集。中国文明网一则消息显示,1月5日至6日,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文明办副主任陈世炬主持会议,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央文明办副主任江小涓出席会议。共产党新闻网的报道称,「这是陈世炬、江小涓首次以中央文明办副主任身份在媒体上亮相。」
官方擢升陈世炬并表扬他「勤政务实」,其中应有对其老领导「知人察人」的肯定意味。在令计划被宣布接受调查之后,有半官方背景的媒体放料称,胡锦涛早与令计划划清界线,并且「裸退」本身也表明了不干政的态度。事实表明,上述说法可信度较高。
干部异地任职趋向明显
央地的双向交流,以及地方之间「换防」增多,也是本轮人事变动的一大特点。
近期调整的副省级城市党政一把手中,陈海波和唐良智都是典型的异地交流。陈海波由沈阳市长一职调任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属於「官升半级」。唐良智告别长期从政的湖北,由武汉市市长平调为成都市代市长。在政情观察人士看来,唐良智的调动并非一桩常规的人事任命,而是开启了中国副省级城市市长之间的平级调动先河。
来自「智谷趋势」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中国副省级城市市长一般具有较浓的本地色彩,大部分是从本地拔擢,已成惯例。在担任副省级城市市长的71人中,只有6人在担任市长前不是本省干部。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改变迹象。到2014年底为止,由外省官员调任副省级城市书记市长的案例仅有6例,其中3例均发生在当年。分析认为,为避免地方「山头主义」,省际间的异地交流料将扩大并成为政坛常态。
地方官长期执政,容易衍生出贪腐的共犯结构,即中共官媒近日大力抨击的「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等。此次加码跨省轮调机制,打破为官的地域界线,被视为中央铲除「山头主义」等官场沉屙的征兆。不过既是官场沉屙,去之也必不易。异地「换防」制度久已有之,只是力度和完备性不及今日。
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主办的《同舟共进》杂志早在2006年就曾刊登名为《「换防」莫如「设防》的理论文章,指出「廉政勤政的希望不能寄托於『换个地方』当官,而必须建立有效的权力约束和监督机制。」文中有段描述颇为一针见血,「权力就像一块强磁铁,无论在哪里都有铁屑被吸附过来,只要外来官有建立新关系网的愿望,就是极力阻止,也无济於事。」其中要害之处,值得反复思量。
《规划纲要》作为中共在新形势下从严管党治党、加强和改进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对今后一段时期的机制建设作出了许多重点部署,如「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健全和落实日常从严管理监督制度,建立领导班子分析研判制度」,「完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创新反腐败体制机制」等。
以现代化标准整顿优化「吏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在此背景下,《规划纲要》提出的「着眼提高领导班子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唯有构建起制度的大厦,才能让权力「公器」在改革时代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一项制度能否成为「好制度」,首先要看执行力如何,其次要看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以及在存续时间内的收效如何。重温这一标准,对今天仍具有启示意义。
编注:本文由香港《镜报》供稿。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