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镜报:蔡英文两岸政策在策略推动上的评估

来源: 邵宗海
实际上蔡英文只是不希望主动挑衅北京,忧虑一旦激起台海紧张情势,会导致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认为台湾是和平的破坏者。所以,蔡英文在现阶段里,只要能「维持实质上两岸政治分离的现状」为标的,就已足够。是否现在必须说出「九二共识」,可能就不是最优先考量的顺序。
 
蔡英文自5月20日就职以来,迄今已逾四个月,两岸关系已早走向冷冻局面。同时台湾内部也并不安稳,抗议活动十分频繁,但是她并无所动。她在520就职演说中,曾特别指出,「我们也将致力维持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我们更会努力促成内部和解,强化民主机制,凝聚共识,形成一致对外的立场」。

较新的一次,则是9月14日在强调将尽最大努力增进两岸良性互动,建立务实稳健、可长可久的两岸关系。但导致两岸关系停滞的「九二共识」沉默以对一事,她仍然不肯有所表达。虽然谈话中蔡英文有提到:中国大陆经济近几年来成长趋缓,北京强调是进入经济「新常态」,很多政策都在调整之中,投资环境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对两岸经贸及台商都构成很大挑战。因此,对台湾而言,蔡英文说,「我们不但要因应对岸经济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同时,也要面对长期结构性问题,导致出口竞争力衰退及贫血式成长的困境」。显然的是,与会人数比去年已经减半的台商,根本无意聆听,也不关心,会场上到处响起的质疑声音,就是新政府为什么不提「九二共识」这四个字。

四个月来,台湾似乎掀起一连串对政府抗议的示威活动,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对新政府处理两岸关系不当的质疑。对于目前台湾内外所遭遇的恶劣状况,蔡英文似乎又是视若不见。到底她内心是如何的思考?思考结果对整体情势发展没有带来有助的现象,她又是怎样的反思?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蔡英文的两岸政策的推动,到底是政策推动,还是策略推动?
 
整个蔡英文的两岸政策精华,应出自於她520的演说,作者设法把它凸显在下面的叙述里,并作了一些简短分析:

譬如蔡英文说:「两岸之间的对话与沟通,我们也将努力维持现有的机制」。但是这个机制,如果定位是蔡英文所说的「现有的机制」,她是想如何去维持,应该是从「现有的机制」的概念出发。可是她却是提出了这样的建议:「1992年两岸两会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沟通协商,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我尊重这个历史事实」。

这当然是典型的「A问题,B答案之回应」。因为,蔡英文如果提出的是「将努力维持现有的机制」,那么政策的推动应是基於2008年马英九上台之后所建立的两会协商机制,基本上这个机制的政治基础,应是建立在两岸共同支持的「九二共识」上面。

即使国台办,为了说明「九二共识」是两岸制度化联系机制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前提,也不惜花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它的历史背景,像发言人安峰山就介绍了一些具体情况。他说,2008年5月26日,台湾海基会向大陆海协会发来电函,表明「期望贵我两会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制度化协商」。在接到来函后,5月29日,海协会覆函海基会,表明「我会同意贵会来函意见,尽速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两会联系往来与协商谈判」。双方的往来函件,白纸黑字,历历在目。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6月12日,双方恢复了中断将近十年的两会商谈,才有了两会8年来的11次商谈和23项协议。2014年2月,国台办与陆委会负责人在南京会面,决定在「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上建立两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张志军主任在会面时特别强调,「九二共识」是两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这个机制不可能建立;即使建立了,如果基础被破坏,这个机制也会塌下来。陆委会2月11日发表的新闻稿也明确表示,「陆委会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制度化协商及互动往来关键核心」。此后,两部门负责人多次会面互访,双方都强调「九二共识」是继续推进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这些事实足以说明,「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也是两岸制度化联系机制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前提。
但是,蔡英文自就职至今,就是绝口不提「九二共识」这四个字。最多只是说:「新政府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而且「承认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并增加了有「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的补充。因此,作者把她这些说词均定位在「策略推动」,是点出蔡英文根本无意在政策上与对岸来努力维持「现有的机制」。

二、蔡英文两岸政策,语意上是着重在善意输出,但策略上却是要双方相互付出
 
蔡英文曾在就职演说中提到:1992年之后,20多年来双方交流、协商所累积形成的现状与成果,两岸都应该共同珍惜与维护,并「在这个既有的事实与政治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并在后续发展中,她认为这就是维护两岸关系展现最大弹性与善意。

不过,在就职之前,她所认为的「善意」,在2016年3月31日接受中国时报专访是有不同的「看法」。当时蔡英文有说:520就职之前是双方展示善意、累积互信难得的缓冲期,没有这段过程,520说什么都没有帮助。她期待大陆可以运用这个机会「展现一些善意」,并「相信中国大陆应有能力作此思考,不需要我们去指点他什么」。蔡英文甚至认为,如果双方尽量表达善意、累积信赖,「对将来两岸关系的处理会有比较大的空间」。在这里,蔡英文说的话,则在策略上是希望两岸双方相互的付出。

其实,北京最初对蔡英文就职演说的反应,曾说这是一份「未答完的考卷」。即使此后的态度已强化到暂停或中断所有两岸的协商及接触,显示出北京必须有所强硬回应的立场。不过在言辞表达方面,还是保留了一丝弹性或回转的空间,并没有正面宣告两岸或两会协商体制将立即中断或停摆。它只是从反面的提醒,来说明若没有「九二共识」或「一中原则」,两岸或两会的接触将不再维系或延续。

这或许可解读:北京也曾表达过「善意」,只是蔡英文是否能够体会?或者说,当在策略上,她是希望两岸双方能相互的付出,但蔡英文又在「未答完的考卷」上,又回应了什么,来表达出台北是在努力作出「相互付出的善意」? 

三、涉及两岸关系人事安排,与其说是建立稳定两岸的政策,不如说是策略运用
 
涉及两岸关系的人事安排,有两个例子可来说明:与其说蔡英又是想建立稳定两岸的政策,还不如说是她仍在从事策略运用。譬如说,陆委会主委张小月与海基会董事长田弘茂的任用,都被认为是蔡英文刻意安排对岸会接受的人选。会是这样说,不仅是反映在媒体报道,而且也反射出新政府自以为是的看法。
特别是海基会人事,从传说中可能是王金平、或宋楚瑜,都被认为是可与北京高层有深厚友情基础的人选。即使拖延了很长的时间,最后才敲定是田弘茂,让外界感到蔡英文是在精挑细选,甚至有意找一位对两岸关系有深刻体会,能替蔡英文说出她所不便表达的一些说法,毕竟海基会一直是两岸两会接触的第一线单位。因此,在任命发表之初,台北总统府发言人便正面描述:「田弘茂博士在美国求学及担任教职时期即投入中国大陆研究,对中国大陆之发展有深入了解,同时娴熟两岸关系及亚太战略等议题」。不仅如此,在9月14日蔡英文还继续亲口称赞:「田董事长不论在国际或两岸关系上,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过去又曾推动国策研究院成为国际知名的智库,培养出许多专精两岸议题的专家学者……十分了解两岸产业界的发展和需求」。

结果,田弘茂在9月12日任命之后,致函大陆海协会,只提说「贵我两会已建立制度化协商机制,期望双方能持续努力,尽速就两岸协商事宜进行沟通联系,以增进两岸交流,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并没有外界所期待他会替蔡英文说出「九二共识」,甚至9月14日大陆台商秋节座谈联谊活动上,在媒体台商逼问下,也只以「那四个字」来代替「九二共识」,没有看到他的担当与魄力,甚至都不认为他有企图去寻求两岸僵局的突破。

所以,海协会长陈德铭的一段回应,破碎了两岸两会有复谈机缘的期待,也点破了蔡英文以为是项完美的人事布局。陈说:关于两会联系互动问题,我已经讲过很多次了,那就是只有海基会得到授权,向海协会确认坚持「九二共识」这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两会受权协商和联系机制才能得以延续。

因此,涉及两岸关系的人事安排考量,与其说蔡英文是想建立一个稳定两岸的政策,不如说她一直是在策略运用,但始终被北京当局识破。
四、蔡英文在两岸政策的推动,实在有太多策略的构想在其内
 
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曾经提到:新政府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的事务。两岸的两个执政党应该要放下历史包袱,展开良性对话,造福两岸人民。

接着在「总统」就职满三个月后,会见媒体茶叙时,蔡英文再说:对于两岸关系,我再一次强调「维持现状」的重要性。我们的目标,就是在当前的「宪政体制」下,建立一个具有一致性、可预测性、可维持性的两岸关系。

但是蔡英文说,「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只是处理两岸事务,并不是用来「定位两岸的关系」。两岸是否同属一中?或者说,两岸是否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在上面叙述的话中并没有特别的说明。再严酷点挑剔:蔡英文在这里所说的「维持现状」,与马英九在「九二共识」前提下的现状维持是否完全有相同的意涵,恐怕还有更多的争议。至少蔡英文曾说过「『中华民国』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这些用词就让蔡英文所说的「维持现状」,充塞了两岸目前就是分离状态的联想。若再加上前阵子,在蔡英文主导下的国际空间参与问题上,台北尚提出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的企图,更证明了她在两岸政策的推动,实在有太多策略的构想在其内。

五、结论:蔡英文无意建立两岸和谐及稳定政策,只是想些「策略运用」
 
从以上例子来看,这都看得出蔡英文无意建立两岸和谐及稳定政策的痕迹,她只是想运用些「策略运用」,让外界以为新政府都在努力改善两岸关系。实际上,台北只是不希望主动挑衅北京,忧虑一旦激起台海紧张情势,会导致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认为台湾是和平的破坏者。所以,蔡英文在现阶段里,只要能「维持实质上两岸政治分离的现状」为标的,就已足够。是否现在必须说出「九二共识」,可能就不是最优先考量的顺序。
 
编注:本文由香港《镜报》供稿。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