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专家忆大跃进乱象:工厂不讲科学 蛮干乱干
本文摘自《跌荡一百年》(下卷),作者:吴晓波,出版:中信出版社
中苏关系自斯大林去世,特别是赫鲁晓夫发表了秘密报告之后,就变得别别扭扭。1958年初,毛泽东提出反教条主义 ,对苏联发展经济的做法提出了批评,他认为苏联的根本问题是见物不见人 ,依靠官僚技术阶层和他们制定的规章制度管理经济,其要害是限制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苏联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也不能理解,该年7月26日,新华社《内部 参考》刊登一篇电讯稿,透露部分苏联官员和专家对中国的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不以为然,甚至在报纸上对热火朝天的人民公社运动只字不提,这很是让中国领导人恼火。
这种矛盾很自然地反应到数千名援华专家身上。曾任鞍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马宾在30年后对历史学者罗时叙讲过一段回忆:1958年,他在北戴河亲耳听了毛主席关于钢产量由535万吨翻番达到1 070万吨的讲话,会上群情激昂,有人当场作诗曰: 坐八百看一千,土办法不花钱,大家一起努力干,年底一定会实现。 马宾对这个目标很是怀疑,可是却不敢公开质疑,回到工厂后, 苏联专家规定的章程不要了,高炉拼命装料,眼见就是胡来,不合格的钢也出炉了。炼钢车间把规章都烧了,对产品质量也不进行检查了 。后来的结果是,鞍钢生产出来的一级钢轨的产量由过去的93%降低到了42%。
这种跃进做法让苏联专家很是不解。广西有了新建的炼铁厂要请苏联专家去指导,可是专家们从报上看到那个厂炼铁是用木柴烧的,就死活也不肯去。齐齐哈 尔的富拉尔基钢铁厂是完全由苏联人援助建成的,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好的特种钢厂,在生产汽轮机的大型锻钉时,中方为了创造纪录,违反既定的工 艺规程,热火朝天地一阵猛干,结果炼出大量的废品。一些苏联专家对钢铁领域发生的盲目过热很担心,他们向苏联使馆作了反映,再由使馆向中方上级提意见,结 果当然引来很大的反感。
发生在钢铁领域的冲突并非个例。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二 二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这个工厂是研制核武器部件的,当时正处在设计阶段,苏联专家按常规提出设计工作应分为三步,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但 中方认为,在当前大跃进的大好形势下,应打破常规,三步并做两步走,取消技术设计环节。为了说服苏联专家,中方特别组织他们参观了创造万斤亩产纪录的徐水 县,试图用中国农民的 放卫星 精神打动他们,谁料,专家们一到田头,又对粮食产量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中方决定不听苏联人的意见了,结果在后来的施工过程中,不断 遇到麻烦,大大小小的修改达几百次之多。
在水利和电力系统服务的别斯托夫斯基报告说: 中国同志决定简化电力装置,这将降低它们的可靠性,其结果不可避免地将导致事故的发生。 哈尔滨火电厂专家组组长克利莫夫在1959年7—10月间向中方递交了十多封抗议信和申诉信,报告工厂违反锅炉的操作规章贸然跃进,但一直无人过问,最后 引起工厂大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最可笑的是北京航空学院,它要求苏联专家帮助设计时速3 700公里的飞机,这让他们十分为难,因为只有火箭才能达到这样的速度。
1959年初,很多苏联专家向国内抱怨,中方的一些企业撤销了按苏联技术方案和技术规程设立的技术部门,取消了必要的技术规格和标准,他们表面上仍 留在岗位上,享受薪金,承担合同规定的生产责任,但实际上已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武汉冶金公司的12位苏联工程师说他们已经有三个月没有工作了。第一机械 工业部第一设计院的中方领导有8个月没有与苏方专家见面。
我们鼓励所有读者在我们的文章和博客上分享意见。We are committed to maintaining a lively but civil forum for discussion, so we ask you to avoid personal attacks, and please keep your comments relevant and respectful. Visit the FAQ page for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