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原乡:聪明线与多伦多地方民主政治的困惑

来源: 大中报特约 原乡
当川普奇特火热的竞选造势,搅得美国总统候选人争夺战及其花絮充斥了媒体的头条,多伦多的民众在瞧乐子的时候,该也不能忽略了自己家门口的事:市政交通建设。为什么大把银子撒下,几十年来多伦多连条跨城的轻轨也搞不掂,地铁也还是在叫嚷和磨蹭中折腾;而横插一杠的聪明线7年完成期近1/5的时间都过去了,方案仍未定钱也更不知在哪里。为什么几十年里市政府变了多届,市长也换了几茬,税收始终在涨,市政交通却仍在不断嚷嚷的无休止计划中而一事无成。从本世纪来多伦多市选平均投票率低于5成的状况,大概可知大多数市民对政客厌恶及对市政缺失信心,多伦多的地方民主政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1995年前省长哈里斯叫停Eglinton 至Allen快线的地铁,代以Eglinton跨城轻轨,计划要在2021年方有结果。现在的安省自由党政府搞了条机场至联合车站的快线,4.56亿造价的交通快线效用低下,就当作景点摆设或对多伦多的奖励吧。苗大卫大手脚花钱市民不喜欢,但如果他不放弃市长连任而得以在6年前持续他的交通计划,今天市民或许可享用Finch西—Eglinton 东、Sheppard 东—Malvern 的轻轨,外加可能的Jane St—Don Mills 的轻轨。福特上台改变了从Kennedy至仕嘉堡Town Centre和Malvern 轻轨计划,欲推行大地铁计划。虽然费用不菲,但大地铁计划具大城市发展的根本性方向,作为对过去的修正或补充也说得过去。现市长庄德利的聪明线可太离谱了,如果说轻轨和地铁之争还只是财力和技术性以及城市远景认知的分歧,那在城市中搞重轨火车又算哪门子的发明创造?除了荒唐尽遗忽悠。
 
数周前笔者欲扯下庄德利轨道线的聪明标签时,提到该线已被庄德利自己砍了半条,目前的情景聪明线恐怕连半条都不剩,按趋势将转化为GO 火车电气化的一部分以及附属。既然聪明线(53公里22站,80亿7年完成)只是徒有虚名,为什么还要使用多伦多的财税工具为之筹款?因为聪明线是庄德利赢得市长职位的竞选承诺,庄的所为无非是要保住这块遮羞布。为了虚名,不惜用民脂民膏拼命折腾,糨糊淘下去将市民蒙到底。如今的一些地方政客已不知廉耻为何物,昔日政治家英伦绅士般的荣誉意识和风度,大概早被扔进了大西洋。一个正派的政治家,面对破产的竞选承诺,除了谦恭辞职,就只有向市民诚恳道歉。及时的挽救和弥补,纳税人的血汗钱还不至于被一冤再冤。从近些年地方政客的表现看,本国的传统政治文化已然有堕落的迹象和趋势。
 
如果说政客为了上位,不惜乱开支票甚至忽悠,那市民以民主政治的方式票选了他/她,除了无辜上当自身也有责任,所谓有什么样的市民就有什么样的市长。对出了问题的市长及市议员该怎么办,前市长福特曾提出弹纠设想,但在市议员们的不屑下作罢。以本国的市镇地方惯例以及民间传统,非刑事问题的一般问题官员多自行辞职,但多伦多市府乃加国第六大政府,考虑某种弹纠机制的立法还是有必要的,尤其对一意孤行的问题官员和无良政客更应如此。
 
市长是民选的,选后,其政纲和竞选承诺再荒谬也已被民主的方式予以授权,即便市民发现问题欲干预和修正亦需四年以后,对厚脸皮的问题政客和官员更是奈何不了。这就是民主政治的某种悲哀和遗憾,但这种政治还是有可能有机会用民主方式去立法限制荒谬,以将伤害减至最低。除了对问题官员和政客立法弹纠,还应该立法规范重大市政工程的提出、研究、立项、计划及审核程序甚至追责。应该警惕政客别有用心地将市政项目和工程政治化,防止专业性工程以群众粗放民主方式定夺,以及防止和杜绝市政工程被政客捆绑为选举的简单选项和抉择。在这方面,光靠选民的认知和觉悟水平的提高,是不够的;而以外行政客对工程设想的随意摆弄,更该防范和杜绝。
 
除了立法改进本地的地方民主政治,多伦多最基本的需求是制定长远可行的城市发展规划或战略,一切的市政改造和立项都应围绕于此。市民除了需要品行优良的市长和议员,更想看到明日之清晰路向,这也是各类资本投进入本市的前提。市政工程,因市长更替而变来变去的情形市民是看够了,不能容忍工程成为政客的进阶和政绩资本而浪费税款。多伦多的地方民主政治必须得以改进,并由此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罢脱目前的困惑。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