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碧海:加拿大外劳政策到底谁得益谁受损

来源: 大中报特约 碧海


我在“评加拿大底层劳工市场的怪现状”一文里指出,虽然加拿大失业率居高不下,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餐饮业,服务性行业,农业,却每年从第三世界国家招聘几十万上百万的临时工。以安省为例,政府一方面必须对本地的失业工人发放失业金,救济金,乃至社会福利金,而另一方面,工矿企业又把工资付给来自外国的劳工,让他们把加拿大的财富带出国外。这不得不引起本地劳工的愤怒和不平。他们揭露了像麦当劳和其他快餐连锁店大批雇佣外劳的行动,同时也责备联邦政府的外劳政策。因为它是渥太华实施多年的劳工政策之一。可是令人诧异的是,联邦劳工部却把责任完全推向雇佣外劳的餐饮店。新上任不久的劳工部长康尼警告称,如果这些企业在不首先雇佣本地劳工的情况下继续招聘外劳,将面临罚款和取消继续聘请外劳的资格和许可权。

事实上,渥太华聘请外劳政策本身并无不妥之处,因为加拿大人确实需要”价廉物美”的第三世界劳工为我们服务。我们的中小企业和服务性行业,想赚取丰厚的利润,或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就离不开任怨任劳和不计报酬的外劳。离开了外劳,还有谁愿意在最低工资和艰苦工作条件之下为我们采摘苹果和草莓,打理腥臭的鱼虾和肉食?从事累断腰骨的餐馆杂务?离开了菲律宾女佣,我们的中上阶层又找谁为他们陪伴子女上下学和操持繁重的家务?但是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人又讨厌外劳争夺他们的工作岗位。降低了他们的工作机会和收入,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困苦。这批受害人是我们的新移民,特别是有色移民,原住民和教育程度不高而又失学失业的的年轻人。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本地的劳工没有像外劳那样的任劳任怨工作精神。要是他们也能够像外劳那样刻苦耐劳,麦当劳就不必劳神伤财地聘请外劳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工作态度和品格,不是在”自我反省”以后就能够建立的劳动素质,也不是经过学校教育就可以获得的劳动品德,更不是受饥挨饿以后就马上能够拥有的刻苦精神。另一方面,制定外劳政策的政客,也必须符合他们各自选区多种商贾的利益和期望。因此,谁也不必梦想联邦政府会因此取消招聘外劳政策。而且,某些劳工的需求不但受季节性、还受地域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冰天雪地的北极圈附近,或者路途遥远需要远离繁华都市的工作,工资待遇再高,也少有人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之下,外劳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所以,本来是为了填补暂时性劳工短缺现象的外劳政策,不但将继续存在,也必将被滥用,成为帮助中小企业主谋求高额利润和保持其商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他们将继续在外劳政策中找漏洞钻空子,以种种理由避免雇佣本地的劳工,把工作机会送给第三世界的工人。因此,新移民和加拿大的弱势团体则将继续扮演外劳政策受害人的角色。所以,不管加拿大的劳工市场发生什么情况,外国劳工将永远是加拿大劳工队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移民和其他弱势团体必将继续成为最直接的牺牲阶层。另外,这个外劳政策最大的受害人或受害团体之一,是有工会组织的工人。这批工人在外劳政策之下所受到的损害可能最大,他们的工资和待遇根本无法与外劳竞争。但是,大工会组织的工人本来就是劳工待遇最高的特殊阶级,他们因此所受到的不利影响,实际上只是对减少部分特殊利益和特殊地位而言,所以实在没有太多的人关注。

加拿大外劳政策,还无可避免地扮演了一个“开后门”移民政策的角色。毋庸讳言,进入加拿大的外劳,理论上都是临时性工人,他们在契约期满以后,就要回到原地。但是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都抱着变成永久居民身份的热望。事实上到加拿大当临时外劳的工人,特别像住家的菲律宾女佣和某些工人,加拿大移民局都准许他们在工作两年以后,有申请成为合法居民身份的机会。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都获得成功。这也很像某些欧洲国家那样,外劳政策实际上变成了移民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外劳政策到底是谁得益,是谁受损?其答案似乎清晰,但也十分模糊。一方面,外劳为本地的工农业提供了大量廉价和可靠的劳动力,为他们的利润底线增添彩虹,为某些中上阶层的加拿大家庭解决后顾之忧;但是任何形式的外劳政策都会直接损害本地工人的就业机会,都会直接损害部分民众的经济利益。加拿大的外劳政策为我们的劳工市场解决了一部分的问题,但却增加了另外一部分难题。人们已无法清晰地划分其利弊界限。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