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你知道Amazon退货商品的归宿吗?

来源: 大中报 冯惠蓉

 
(大中报/096.ca讯):根据CBC的报道,近年来电商发展迅速,网购越来越普遍,尤其是疫情期间,更多的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但是,有没有想过退回去的网购商品去了哪里?商家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引起了环保组织和媒体的关注。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最近,根据CBC Marketplace节目组记者的调查报道显示,电商巨头亚马逊的许多退货商品,并没有像许多消费者认为的那样返回到仓库后再出售给下一个客户,而是大量退回商品或是被甩卖给旧货商、或是被集中销毁,甚至直接丢进垃圾填埋场。
 
是的,即使退回商品没有任何质量问题,也会被这样处理掉!

 
为了追踪退货的去向,CBC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了调查。
 
其中,有记者假扮成新客户前往多伦多电子垃圾回收公司暗访。在会议期间,有一名代表透露,他们需要处理成千上万件亚马逊退货,整车整车的销毁,有时甚至有3至5辆卡车的商品,令工厂不堪重负。而且还不仅是这一家公司处理亚马逊退货,退货量成倍增加非常惊人。为了保护这位爆料人,媒体隐瞒了她的身份,因为这家公司和其他帮助处理亚马逊网购退货的公司都担心,如果他们公开讲话会失去合同。
 
很多商品直接进入垃圾填埋场,根本无法保证达到100%回收。
 
为了进一步调查所有网购退货的最终去向,Marketplace节目组在亚马逊网站上购买了十二件商品,包括人造皮革背包、工作服、打印机、咖啡机、小型帐篷、儿童玩具和其他一些家居用品,在这些商品中放置卫星定位追踪器(GPS)后退回给亚马逊来追踪商品的去向。
 
在美国西雅图专门负责物品定位追踪的非盈利环保组织Basel Action Network的帮助下,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后发现,直到发稿为止,被退货的12件商品中只有4件出现在亚马逊网站上再次出售、有的仍在路上转运、有的到了旧货批发商手里,而人造革背包则进了垃圾填埋场。

 
这个人造革背包以完好无损的状态退回,却被直接丢进垃圾填埋场,亚马逊公司给出的理由是,背包已经损坏不得不扔掉。
 
不仅仅是一个背包的问题
Optoro是一家美国退货领域专业的科技公司,根据该公司的测算,每年向零售商退回的商品价值约4千亿美元,产生的垃圾超过50亿磅,被直接运往美国。
 
尽管加拿大零售理事会( Retail Council of Canada)没有针对加拿大的具体指标,但仍指出,网购商品的退货比例远远高于实体店。
 
大量的退货不仅困扰亚马逊,而是几乎所有电商都面临同样问题。
 
全球营销和广告公司阳狮集团(Publicis Groupe)首席商务战略官Jason Goldberg表示,电商用各种方式鼓励客户购买超出其需求的商品,放任他们退还不想要的商品,结果是对环境和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对所有电商来说,有效地处理产品退货非常困难且昂贵。如果所有退货的一半仍然可以作为新货出售,那是幸运的,大量退货商品被送往清仓甩货公司处理、或者是走翻新出售的途径、或者是被当作废品回收、再或者是直接被送进垃圾场。

 
根据亚马逊加拿大与在该站点上销售的公司达成的商业协议,当客户选择退货时,仅向第三方提供两种选择:可以支付一定的费用让亚马逊将退货交还给供货商;或者供货商选择支付处理费用,由亚马逊全权处理退货。
 
直到最近,将商品运回供货商的选择要比委托亚马逊处理退货贵三倍。亚马逊则说,从9月1日开始,这两项费用是相同的。
 
亚马逊的高级公共关系经理Alyssa Bronikowski在声明中表示,Marketplace节目组的调查与该公司的调查结果不一致。她说,“根据物品的状况,绝大部分退回商品都将转售给其他客户、或出售给清仓甩卖公司、也有商品捐赠给慈善组织。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出于安全或卫生原因,无法转售、捐赠或回收产品,亚马逊正致力于将这种情况的发生率降到零。”
 
不过,亚马逊公司没有答复有多大比例的退货商品进了垃圾填埋场。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