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加拿大普通百姓遭受裁员,减薪,增税 而议员们享受加薪

来源: 大中报 泊然

 
(大中报/096.ca讯)《多伦多太阳报》发表了Linda Leatherdale的评论文章, 她是屡获殊荣的金融评论员和作家,曾是多伦多,渥太华和埃德蒙顿市太阳媒体的前《金钱/商业》编辑。 她也是Corus广播网络上的Roy Green Show的常客。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评论指出,对于现金短缺,饱受流行病困扰的加拿大人,这可真是个残酷的笑话。
 
从4月1日,愚人节开始,,我们在渥太华的民选国会议员们又给自己本来就丰厚的薪水再次加薪。 加拿大纳税人联合会的计算显示,年薪高达365,200加元总理贾斯汀·特鲁多,将多获得6,400加元。 后座议员的年收入为182,656元,他们的薪水将增加的3,200元。 部长们可以得到$ 4,700的加薪。 
 
与此同时,加拿大的全职员工平均年薪为54,630元,工作岗位比一年前减少了834,000个,碳税,葡萄酒,烈酒和啤酒的税率将于4月1日提高,特鲁多现在计划征收第二笔碳税。 没开玩笑。
 
即使是教皇也知道,由于COVID造成了如此惨重的痛苦,现在是时候减薪,而不是加薪,因为全球各地许多人都失业了,许多人负担不起把食物放在桌子上。 向教皇方济致敬:梵蒂冈宣布全面减薪,从10%到冻结薪水不等。 
 
但是,国会山象牙塔的减薪在哪里呢?,我们宝贵的税收支出已达到历史新高,而加拿大的联邦/省级净债务在2020-21年度翻了一番,达到2万亿元,债务与GDP的比率飙升至105.3%。
 
特鲁多喜欢吹嘘他的政府在这个艰难的大流行时期救助加拿大人。 但是,实际情况是,我们自己的税金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困境。 今天的债务,明天的税收。 谣言已经传出一系列新税种,包括对我们的主要住宅征收资本利得税。
 
这个在2005年通过的自动加薪的立法, 去年没有被取消, 特鲁多的借口是议会被延期,所以无法提出新的立法。取而代之的是,特鲁多,前保守党党魁熙尔和其他人答应将薪水增加的意外之财捐赠给慈善机构。

 
但是今天的借口是什么?议会重开,4月19日,经过了2年,特鲁多终于提出预算案。
 
我们会被告知不要担心,要有信心。随着疫苗的普及,加拿大人的状况还不错,我们摆脱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收缩之一。但不要上当。在大流行之前,加拿大的无力偿债能力已经在上升,家庭债务平均为1.7万亿加元,而每1元可支配收入中就欠着$1.70的债务, 使很大家庭难以自拔。
 
然后是大流行救助计划。由于加拿大的失业率在2020年春季达到13.7%的高位,并且TransUnion报告称68%的加拿大人担心要付账单,因此渥太华加快了分发救助。在3月15日至10月3日之间,有900万成年加拿大人(即三分之一)获得了加拿大紧急救济金(CERB),每四周领取2,000加元。联邦支付了816亿。此外,根据加拿大紧急工资补贴(CEWS),约有六百万名员工,即五分之一的成年加拿大人,获得了工资补贴,总额达540亿加元。 
 
金融机构还提供了救助计划,超过300万加拿大人推迟偿还房贷,信用卡,分期贷款,汽车贷款,信贷额度和贸易账户付款。 
 
随着救助计划的推出,破产率跌至20年低点,个人储蓄率上升,给我们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即加拿大人的财务状况已有所改善。在我们已经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上,投机狂潮加剧了这种自满的情绪,加拿大人正在不断提升兑现他们的房地产收益,但是如果利率上升,只有老天能帮忙了。
 
Angus Reid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加拿大人担心自己的财务前景。三分之一的加拿大人比一年前状况更糟,63%的人担心退休后的钱不够,53%的人担心失去工作,只有38%的人表示他们相信自己的生活会和父母一代一样好。
 
同时,Hoyes Michalos的破产专家道Douglas Hoyes警告说,政府的支持计划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并且担心破产率会再次上升,因为遭受最大挤压的中产阶级被迫利用债务来弥补现金短缺。Hoyes还担心高风险次级债务的快速增长。
 
这一天迟早会来。拜托,特鲁多做正确的事。减薪吧。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