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为什么与金牌无缘的苏炳添却成为中国东奥闭幕式的旗手?

来源: 大中报 冯惠蓉

 
(大中报/096.ca讯)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说,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办奥运会?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竞争和合作是底色,合作往往以贸易的姿态呈现,竞争则多以战争的形式展开。19、20世纪人类社会整体跨过现代性门槛,奥运会满足了一个需求——用一种和平的方式来满足竞争天性。现代化的另一个产物是民族国家,于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体育竞技成为国际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其次,为什么各个国家热衷参加奥运会?因为这是凝聚民族认同感的绝佳舞台。
 
在工业革命初期,人们脱离土地和宗族,以个体身份参与社会分工,但是依然渴望族群认同感,于是足球流行起来,成为凝聚城市新兴阶层的利器。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产生于英国最早的煤钢重镇谢菲尔德。
 
同理,一战之后,民族国家兴起,二战之后,殖民地纷纷独立,一大批新建立的国家,亟需通过国际舞台上的体育胜利来凝聚民众。中国也有这个需求,这就是为什么1959年容国团拿下乒乓球世锦赛冠军(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成为举国大事。周恩来甚至认为容国团夺冠可以跟国庆十周年相提并论,于是当年成立一个乒乓球拍品牌“红双喜”。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为何中国女运动员是男的两倍 
80年代,国门再开,换了新气象,中国继1952年后再次参加奥运会。时隔32年后,亮相洛杉矶,豪取15金,成绩斐然。李宁更是一个人拿了三金二银一铜,当届个人奖牌第一。但是苏联领着社会主义国家联合抵制这届奥运会,使金牌的“含金量”稀释不少。果真88年再赴汉城奥运,中国仅获五金。
 
不过这并不妨碍中国人的奥运金牌狂热,一如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经济上对“世界500强”的追求和迷恋。这种狂热并不是对于体育本身,而是急于通过金牌,凝聚认同感,提升自信心。彼时中国压抑多年,摆到国际上,从各领域看都要啥啥不行,因此这方面需求极强。
 
那么,怎么提升金牌数?中国研究了一下,发现要巧取,换言之,哪个项目竞争小,搞哪个。蹦床上拿个金牌,跟篮球上拿个金牌没啥区别,但难度上天壤之别。于是中国聚焦“小、巧、难、女、少”的项目,着力培养人才。
 
尤其是女子项目,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让各国家女子项目的参与度和训练强度都弱于男子,恰恰成了中国的发力方向。这种影响延续至今,这就是为什么本届奥运中国代表团女运动员是男运动员的两倍。
 
金牌功利主义无所谓对错,对于后发国家,这种策略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但在个人层面,副作用不小。因为输了,不仅关乎个人荣辱,还关乎国家荣誉。山呼海啸的追捧,可能在失败后就成了铺天盖地的谩骂。
 
这就是为什么李宁在汉城之后,有人邮寄绳子让他上吊;郎平在曼谷亚运会败给日本女排后,观众写信称她“不成器的北京四号”。甚至在2008年,屡破110米栏纪录的刘翔,因伤退赛后,也被骂了几年。
 
排名第六的“神” 
13年过去了,对于中国而言,很多事情变化了。本届奥运,金牌榜排名不再是中国网民唯一的关注点,即便中国霸榜多日,即便在最后一天被美国反超,都没有引起太多讨论。反而在美国,掀起一场奖牌榜应该如何排序的小风波。
 
还有,本届中国哪位运动员最受关注?从网络热度来看,似乎是男子百米选手苏炳添,决赛9.98秒,排名第六。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苏炳添连铜牌都没摸到,却被中国网民称为“苏神”、“苏炳添yyds”(网络用语:永远的神)。
 
请问有“神”是排名第六吗?但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排第六也是他们的“神”。

因为这是一项中国几乎注定永远无法取得金牌的项目。在短跑项目上,西非裔运动员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历史上跑进10秒大关的差不多160人中,不是西非裔的仅为个位数。2010年才有第一个白人破10,即法国的莱梅特里;2015年有第一个黄种人破10,就是苏炳添。
 
因此,站在奥运百米决赛跑道上,就已是苏炳添的夙愿;因此,即便连奖牌的影子也没摸到,中国观众也不吝啬掌声。
 
更值得深思的是,苏炳添和他的队友谢震业、葛曼棋、梁小静,在选择短跑项目的一瞬间,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整个奥运生涯可能都注定拿不到奖牌。但这没有阻挡他们竭力训练,自律生活,然后享受赛道。一如奥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哦对了,以后还要加上“更团结”。
 
有意思的是,两位以前被“金牌本位主义”伤害过的运动员,也迎来一些反转。郎平作为女排教练折戟小组赛,洒泪道歉隐退,但大部分评论的态度是“郎平不欠我们道歉”“女排需要你”,反而要求反省地方的体育选拔机制。田径场上,观众惊觉17年后110米栏纪录依然是刘翔,于是“欠刘翔一个道歉”的话题被顶上热搜。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金牌固然重要,拼搏的人都值得赞扬” 
别误会,这并不意味着谩骂消失了,甚至因为互联网,这种谩骂更显眼,比如乒乓球混合双打,中国对阵日本失败后,许昕、刘诗雯赛后道歉,依然迎来不少人的骂声;再比如,男子双打李俊慧和刘雨辰在决赛输给中华台北,也“刺痛”很多网民,使他们成为被攻击的目标。这也折射出,中日关系、两岸关系等政治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影响中国人看奥运的姿势。
 
但纵观整届奥运,主要舆论风向发生了显而易见的转变。网易旗下的用户调研平台对500位网友进行问卷调查,62%认为“金牌固然重要,拼搏的人都值得赞扬”,35.9%的人认为“输赢不重要,尽力就是最棒的”,仅有2.2%认为“输赢不重要的评论不利于运动员争夺第一”。
 
中国资深媒体人张丰撰文评论认为,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可能始于2008年北京奥运,彼时中国稳居金牌榜首位,极大地满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此后中国开始从“唯金牌论”中解脱出来,也开始更立体地感知奥运魅力。
 
“当你不再信奉‘唯金牌论’,你也就真正看懂了奥运会。”张丰表示。
 
最后,这种变化似乎得到官方的某种确认——苏炳添被选为闭幕式上的旗手。
 
这一人选本身也代表着改变——1984-2000年,五届奥运会的闭幕旗手都是男篮队员,此时选人标准不在于个人表现,而意在通过高大的身材展示形象。2004年风头正劲的100米栏金牌得主刘翔,2008年是羽毛球金牌得主的张宁,2012年是帆船金牌得主徐莉佳,2016年是乒乓球女单金牌得主丁宁。
 
而2021年,是排名第六,而且可能永远拿不到金牌的“苏神”。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