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借助股市大涨,加拿大家庭财富跃升至创纪录水平

Canadian household wealth richer to record level on stock rally
来源: 大中网/096.ca 王飞

(大中网/096.ca讯) 加拿大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报道说,最近的加拿大股市上涨正在为加拿大人的财务状况添砖加瓦,在今年年初的几个月里,加拿大人的集体财富跃升至创纪录的水平。

周四(6月13日),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在一份报告中称,2024 年第一季度,家庭净资产(所有资产减去负债)增加了近 5500 亿元,增幅为 3.3%。这使得家庭总财富达到 169 亿元,超过了 2022 年初的名义最高值。

在应对利率上升的同时,加拿大人也控制了借贷。今年年初,总负债增加了87亿元,增幅仅为 0.3%。

多伦多道明银行(TD Bank)经济学家埃尔科劳(Marc Ercolao)预计,加拿大的家庭财富将在春季的几个月里再次得到提升。



他在一份客户说明中说:"首先,随着金融状况和贷款利率的缓慢放宽,我们预计未来几个季度的房价将会上涨。同样,由于美国国内经济表现强劲,以及对美国利率下调的预期,北美股市在第二季度走高。"

加拿大人也热衷于加入股市上涨的行列。第一季度,加拿大家庭购买了近 240 亿元的集合投资基金(主要是ETF),超过了 2023 年的购买总额。

尽管近期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但第一季度住宅房地产价值仍上涨了 2130 亿元,涨幅为 2.6%,这对个人财务状况又是一个利好。虽然购房活动比 2020 年和 2021 年的疯狂时期要弱得多,但已从近期的低点回升。

尽管如此,统计局还是注意到,大多数财富都被相对较少的家庭所持有。例如,在 2023 年最后一个季度,超过 90% 的净资产由拥有住房的家庭持有。财富分布最底层 20% 的家庭的净资产为负值,这意味着他们的负债超过了拥有的资产价值。

在债务方面,情况略有改善。家庭偿债率从 2023 年最后一个季度的 14.98% 降至第一季度的 14.91%。换句话说,平均每个家庭的税后收入中有近 15%用于偿还债务。


多年来,家庭债务一直是加拿大经济的一个关键薄弱环节,早于加拿大央行通过积极加息来控制通胀的努力。

很大一部分房主将在未来两年内按普遍预期的更高利率续签贷款合同,这将导致潜在的还款冲击。到目前为止,许多房主还没有受到加息的全面影响,因为他们的贷款月供选择的是等额本息,即每个月还款额相同。

加拿大人在第一季度的债务偿还额为 685 亿元,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其中 60% 以上用于支付利息,而不是偿还本金。

总体而言,家庭债务负担(负债总额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经季节性调整后为 176.4%。这意味着平均每个家庭的税后每收入1元就欠 1.76元。

尽管如此,这一比率在过去几个季度中仍呈下降趋势。债务负担在 2021 年达到峰值 185.4%,这表明加拿大人债务增长速度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满地可银行(BMO)经济学家考希克(Shelly Kaushik)在给客户的信中说:"第一季度,家庭债务指标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改善,因为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借贷增长速度,而后者受到利率上升的拖累。由于利率不太可能回到过去十年的水平,债务收入比看起来将继续呈下降趋势。"

上周,加拿大央行将其基准利率从5%下调至4.75%,这是四年多来的首次降息。人们普遍预计,央行将在今明两年继续降息。



加拿大央行行长麦克莱姆(Tiff Macklem)表示,降息过程可能将是渐进的,消费者不应该期望利率回到疫情发生前十多年的超低水平。

周三(6月12日),他在蒙特利尔的一次活动上说:"我们预计经济增长将逐步回升,只要通胀率持续下降,就有理由期待在某个时间点进一步降息。每次利息会议我们都会认真讨论,我个人觉得情况正在好转。"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