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控制新冠疫情 中国式入境的利与弊

来源: 大中报 冯惠蓉

 
(大中报/096.ca讯)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说,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一年半,即使各国陆续推出、施打疫苗,欧洲等地慢慢放开入境措施,中国大陆对外国和香港地区仍在实施强制集中隔离等严格的入境防控政策。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病毒学家认为,中国对关口严防死守有一定合理之处,但未来需要考虑到民众需求,逐步对接种疫苗的人放宽检疫措施。
 
严格的入境防控措施 
目前,从境外入境中国大陆的旅客仍需接受至少14日隔离,根据入境地点不同隔离天数会有差异。从香港入境深圳需要隔离14天,再接受7天的居家隔离。
 
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微博“北京12345”周三(7月14日)回覆BBC中文查询称,北京口岸入境人员在14天集中隔离期满后实施7天集中或居家隔离,具体以社区或隔离点的答复为准。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还表示,根据首都协调机制对外发布的入境进京政策,国内其他口岸入境满21天人员方可进京。


 
“为进一步织密首都疫情防控网,对入境未满21天人员将采取进京管理措施,限制购买进京飞机票、火车票,入境满21天后即可自行购票进京。”该中心的回覆称。
 
今年1月,北京曾实施严格的“14+7+7”健康管理措施,对于北京口岸入境人员,在14天集中隔离期满后,继续开展7天居家或集中隔离,期满后再进行7天健康监测。
 
另外,香港与中国内地封关超过一年,即使第四波疫情结束,确诊个案零星,香港与内地也迟迟未能恢复通关。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周一(7月12日)在一个电台节目上表示,已经向中央提交报告,希望可以逐步恢复通关。她称,通关可以先按配额进行,例如有助促进商务经济发展或有切身需要的市民通关。
 
《华尔街日报》6月下旬曾引述知情人士报道,中国计划维持现有边境防疫限制至少一年,因为官员担心新的变种病毒,而且未来将举行一些敏感活动。
 
报道称,官员们态度谨慎是因为2022年2月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和2022年年底的中共二十大。
 
对疫苗信心不足? 
中国国家卫健委称,截至2021年7月1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40201.9万剂次。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金冬雁对BBC中文表示,中国推行严格的入境管制是因为一方面国内基本已放开管控,回到疫情前的状态;另一方面当局对其疫苗不够有信心。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接种疫苗后是不是能防得住感染,一直是一个大问题,”金冬雁说,“一些使用疫苗的地区,在完全阻断传播方面效果不算是很好,比如智利、印度尼西亚、蒙古。”
 
美国媒体CNBC近日报道称,在一些疫苗接种率和新冠病毒感染率都很高的国家,大部分都依赖中国制造的疫苗。
 
CNBC报道,根据Our World in Data的数据,截至7月6日,有36个国家每百万人中每周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000例。
 
CNBC随后在这36个国家中找出了那些超过60%人口至少接种过一剂新冠疫苗的国家。这些国家共有6个,其中5个依赖中国疫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塞舌尔、蒙古、乌拉圭和智利。另外一个不依赖中国疫苗的是英国。
 
“他们(中国政府)不放心,而且他们历来也是采取宁紧莫松的政策,害怕出错,”金冬雁说,“但不把国门打开的弊端已经在逐渐显露出来了。”
 
逐步解封? 
对于那些疫情前频繁跨境流动的人士来说,严格的检疫措施是巨大负担,他们迫切希望至少能有限度地放松管控。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逐步向旅行者解封,尤其对接种疫苗的人士推出了更多入境便利。
 
6月底,欧盟外交官表示,欧盟各国政府同意将加拿大和其他10个国家加入名单,允许其居民进行非必要旅行。11个国家包括加拿大、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等。
 
早前欧盟已经建议解除对16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限制,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美国和泰国等。不过个别欧盟国家仍然可选择要求旅行者出示病毒阴性证明或进行一段时间的检疫。
 
7月初,欧盟疫苗护照开始生效,允许所有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最近检测结果为阴性或最近从新冠病毒康复的人在欧洲大陆自由活动,无需遵守限制。
 
金冬雁认为,香港几波疫情以及台湾近期疫情严重都是因为关口出了问题,中国政府严防死守关口有一定合理之处,但也需要考虑到便利民众,逐步对接种疫苗的人放松入境措施。
 
金冬雁希望决策者转变观念,采取"合情合理"的入境管制政策,一方面有效降低传播风险,另一方面照顾到民众的需求。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对于打疫苗的人,起码应该给人家更多的便利才对,如今全世界都是这个趋势了,”他说。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