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教育,工资,婚姻 中国户口下的两重世界

A little brown book keeps China’s lovers’ world apart
来源: 大中报 林晓
 
编者按:作为中国身份证明文件的棕色户口本导致富人和穷人之间出现巨大差异。由于没有户口,中国一些大城市里的大量流动人口无可避免地踏上平穷而窘迫的人生道路,一辈子无法摆脱曾束缚他们父辈的社会和经济枷锁。和一出生就自动拥有公民身份的加拿大移民子女不同的是,父母非本地户口的中国外来户的下一代们将永远无法获得这一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身份证件。
Editor’s Note:A little brown book called Hukou is an identity document in China that creates a huge distinction between urban haves and have-nots. Lacking Hukou, the massive migrant population in big Chinese cities were set off on a predetermined dark and dreary life path, unable to break from the social and financial shackles that place on their parents. Unlike children to immigrants in Canada who have citizenship at birth, migrant children will never have Hukou that their parents are not entitled to. 
 
 
《环球邮报》一文称,在赖洁(Lai Jie)看来,感情和婚姻并不是一回事,因为在像上海这样的城市里,最终决定恋人是否能成为夫妻的关键因素不是双方的性格、兴趣或爱情,而是户口本。
 
户口与婚姻
这个棕色小本本是中国户籍登记制度的一部分,其导致中国的富人和穷人之间出现巨大差异,会影响很多人的收入和教育,以及大量流动人口的感情生活。
 
在中国,家庭户口都是以籍贯进行登记,无论个人走到哪里,他们都仍然属于户口本上所登记的籍贯地,并且只能享受当地提供的服务。
 
这意味着一些人即便是迁移至大城市寻求工作以及其他机会,他们往往也无法像当地人一样充分享受各种权利,以及公立学校等福利待遇。实际上,没有本地户口的外来人口就如同二等公民,尽管中国一直在努力改革户籍制度,但目前户口本的影响仍然很大。
 
户口本带来的诸多影响众所周知,其中包括阻止外来民工在大城市享受公共服务和教育,并导致阻碍个人发展的严重官僚主义。
 
此外,户口本也会对婚姻产生令人惊讶的影响,其会形成巨大的关系壁垒,导致影响社会流动的鸿沟,并固化权利受限的公民下层阶层。
 
赖洁称,对于没有大城市户口的人来说,户口尤为重要,因为人们必须考虑婚后生活,以及孩子上学等问题,除非两个人在一起只是恋爱并不打算结婚。
 
卑诗大学和布朗大学所做的新调查亦反映出相关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上海现有人口中有近半数是外地人,但却只有20%的婚姻跨越了户籍鸿沟,其余的都是两个都拥有上海户口的人结婚,或是两个都没有上海户口的外地人结婚。这也就是研究人员所说的“同型婚配”,这个术语亦描述了中国现存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卑诗大学教授,相关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岳谦(音译)称,婚姻和中国的户籍制度会共同加剧外地人和当地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差距,没有当地户口令外来人口,尤其是学历较低的外地人难以融入大城市或在这些城市中成功发展。相反,拥有上海户口的上海本地人却可以和学历相对较高的外地人结婚,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户口通过婚姻提升社会经济地位。
 
岳谦称,这意味着中国外来民工的处境要比加拿大或美国的移民更糟糕。因为移民孩子只要是出生在美国或加拿大,就会自动获得公民身份,而在中国,即便外地人的孩子是出生在上海或北京等城市,他们也不可能一出生就自动获得这些城市的户口。
 
户口与社会流动
1958年,中国政府要求将居民划分为“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之后又改为“城市”和“农村”户口)并登记籍贯。相关制度非常复杂,但通常都是将个人与其祖上的籍贯联系在一起,但是,这种做法在半个世纪前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几乎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如今已有近2.5亿中国人背井离乡前往其他地区寻求更好的发展,这也带来了许多社会压力。
 
在上海每周举行的相亲会上,父母在为子女物色另一半时通常都会优先考虑户口问题,因为上海户口堪称全中国最难获得的户口。此外,这些父母也会直截了当地询问相亲者的收入、就业和住房等情况。
 
对于一些想要获得某个城市户口并享受当地福利待遇的外地人来说,婚姻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条途径,因为配偶在等待数年后就可以申请加入对方的户口。
 
但是,户口分类持续存在仍然导致有关阶级分层和社会流动的担忧在中国愈演愈烈。2011年,中国中央党校教授蔡志强撰文称,社会向上流动的势头正在逐渐减弱,从而形成了遗传性贫困渐成事实的局面。
 
无独有偶,斯坦福大学去年进行的一项有关父子收入差距的研究亦印证了蔡志强的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与巴西、美国、巴基斯坦、韩国或加拿大的父与子相比,现代中国的父亲与儿子的收入更有可能相似,研究人员称中国的父子收入差距系数表明“代际流动僵化程度非常高。”
 
以下是一些国家的父子收入差距系数排名:
系数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0=父子收入区别巨大  1=父子收入相似度高

 
中英两国研究人员2014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1949年之后的数十年里,虽然中国社会的向上流动程度超过英国,但严重的社会阶层分化仍然存在,而导致中国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就是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仍然受欢迎
但令人惊讶的是,户籍制度在中国仍然受到欢迎,即便是那些已经认识到户口是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罪魁的人也并不反对这种制度。
 
赖洁就表示,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曾称“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实现,生活在上海等城市的人已经“先富起来,并且开始享受先富起来的成果。”而户口可以阻止仍处贫困的人蜂拥至富裕地区分享成功果实。
 
赖洁称,实施户籍制度并不是坏事,如果上海放开户口政策人口势必会疯涨,而上海根本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人口,中国人太多,这是基本事实。
 
身为一家金融公司经理的赖洁也不是上海本地人,但她的丈夫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因此赖洁在结婚后也有了上海户口,但她一再强调户口并不是她嫁到上海的主要原因。
 
但是,对于如今的许多中国年轻人来说,户口仍会对他们的婚姻产生很大影响。有学者指出,许多中国年轻人在选择配偶时之所以会考虑户口问题,主要是因为在一些大城市有户口才能买房,而有房才能结婚,因此说户口是婚姻的最大阻碍一点都不为过。
 
最近刚从上海交大毕业的经济管理学硕士袁安妮(音译)表示,一些拥有大城市户口的人会感觉自己高人一等,比如,如果一个人拥有上海户口,即便他收入不高,他在择偶时可能也会要求另一半是高收入、高学历,在袁安妮看来,这就是婚姻市场的一种策略。
 
袁安妮虽然不是上海人,但她凭借名校毕业拿到了上海户口,而她的男友则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
 
与此同时,对于一些拥有上海户口的人来说,寻找一个有相似背景的配偶也可以减少生活 压力,因为在上海生活并不容易,当地不仅租金高,工作难寻,并且住房面积通常都很小。
 
大多数夫妇为了生活都必须双双出去工作,这就意味着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依赖祖父母照顾孩子,而如果老人是和他们居住在同一个城市,事情就要好办得多。
 
此外,文化问题也很重要。据上海关系顾问吴迪(音译)称,一些参加她所举办讲习班的城市女性并不愿意接受来自农村的另一半,这可能是因为她们担心双方会有地理和文化差异。
 
但实际上,吴迪是鼓励本地人与外地人结婚的。吴迪称,在她看来户口并不是问题,本地人更适合与外地人结婚。
 
但吴迪同时也称,婚姻是很复杂的事情,户口可能只是会让一方变得更具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因为外貌、财力以及住房面积同样也是影响婚姻的重要因素。
 
吴迪称,一个人拥有的优势越多,就越容易找到理想的另一半。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