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水火不容的房东与房客一致认为加拿大租房系统已崩溃

Landlords and tenants in Canada’s hottest housing markets finally agree on something: The system is broken on both sides
来源: 大中报 侯东南


 
(大中报/096.ca讯)多伦多星报日前发表了一篇由Joanna Chiu和Jenna Moon联合撰写的文章。两位作者认为在疫情之中,被热炒的加拿大房市里的房东和房客都在饱受煎熬。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8月10日周一中午12点疫情快报:新增病例重回115宗,安省防疫漏洞:多市面包厂爆发184人确诊疫情,公众却不被告知 CanSino 将在沙特开始疫苗的第三阶段试验
禁止微信 就是掐断了中国人相互交流的生命线
被美国盯上的全球企业的悲惨结局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在多伦多和温哥华这两个加拿大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租房者在疫情期间得到了缓和,租金有所缓和, 而且因为省府推出的政策,避免了被驱逐。

但由于安省在8月初取消了暂停驱逐令,而卑诗省将于9月1日结束暂停驱逐令,专家警告将引发成千上万的驱逐通知,房东和房客之间长期存在的紧张关系可能会达到一个临界点。

在接受多伦多《星报》采访时,房东和房客都表示,在整个COVID-19 肆虐期间,他们都感到受到了不公平的评判和刻板对待。



然而,房东和房客在这难得的时刻,也找到了可以达成共识的东西:整个租房系统已经崩溃。在安省,有超过6000人在疫情期间因付不出租金而面临被驱逐。在卑诗省,省政府表示12%的房客在紧急状态下支付了部分租金。

35岁的Jason Boyes是生活在温哥华的一名技术工人。他称他自己有6六位数的收入,无需抱怨生活。但现在他一个人挑起家庭生活的大梁还是倍感吃力。他认为低收入在温哥华这样的城市生活简直难以想象。

他希望有些东西需要改变。现在这种租房制度是行不通的。开发商承诺建造可负担得起的单位,但建筑完成后,他们把租金抬高到往往是当初承诺的两倍,而政府却让他们逍遥法外。

Boyes在大温地区一套两居室公寓的租金是每月$2,295元,还要另外加上水电杂费。他在卑诗省内陆农村还有一处投资房产,他将其出租,2014年搬到温哥华,寻找收入更好的工作。

虽然他是一名房客,但同时他也是一名房东,他看到了这种情况的两面性。他对冗长的纠纷处理程序感到厌烦,这些程序导致房东长期背负着巨额账单。

如果Boyes的房客连续三个月没有交上房租,那么他不得不打第二份工,以支付房子的维护费用和贷款的费用。

幸运的是,他的房客今年都能交上房租,因为如果房客不交房租,Boyes 也不知道该如何应付。他们刚生了孩子,妻子也没有工作,整个家庭每个月也要支付高昂的租金。



Sarah Lindsay 正在打包自己的家,因为她需要服从2019年圣诞节前收到的驱逐通知,她认可许多小房东有自己的经济压力,并试图公平对待他们的租户。

自2003年以来,她一直住在温哥华Mount Pleasant的一栋传统住宅里,房东没有给她涨过一次房租。她每月只付$950元,直到有开发商购买了该地区的产权,驱逐居民,准备开发新颖的多层楼盘。

疫情期间暂时禁止驱逐令让Lindsay有更多的时间关闭她在市内的古董生意,并与其他温哥华商人争相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寻找经济实惠的门面房。但现在卑诗省COVID-19病例仍然不断攀升,Lindsay对省府允许驱逐房客感到震惊。

她表示她看到一个地方大约有一百多人在投标,大部分人是来自温哥华的,很多人都没有戴口罩. 而在另外一个地方,一个房东告诉她疫情不过是一场闹剧,让她不要纠结于社交距离。

她担心有房客得了病不去检查,继续找房子,传染给别人。毕竟对这些人来说能有遮风挡雨的地方更重要一些。

疫情给低收入者造成了过大的压力,经济衰退的浪潮甚至波及到那些通常可以轻松买得起住房的人。多伦多《星报》所采访的所有人都认为加拿大一些城市的住房费用高得离谱,相当于一场人权危机----有可能迫使人们在疫情病期间陷入岌岌可危的生活境地。

在COVID-19袭来之前,卑诗省居民Rick Long表示,他一生中从未错过支付租金。



每当在公众话题中提到租户的困境时,像他这样的人就会被批判为没有足够的存款,他因此觉得很气馁。

Long不知道几个月后会不会有房子住。最近,53岁的他将大部分积蓄投资于创办一家社交媒体营销公司。

他认为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自雇的人并没有太多的积蓄,因为所有的积蓄都会投入到商业运作中。特别是在温哥华,很少人每个月能结余下并储蓄起来。

Long日夜不休地扩展自己的生意,而他的妻子以牙科护理员的收入支持了他们大部分的生活开支,但牙科诊所是3月份首批关闭的企业之一。即使有些诊所已经重新开业,但由于诊所需要在两次预约之间彻底消毒,所以接收的病人比以往也少了很多。

他们位于卑诗省素里市的镇屋的租金是每月$2,150元,今年春天,这对夫妇只能支付其中的一半。当Long给房东发邮件询问,如果不能全额支付房租,9月1日后他们是否会被驱逐时,他没有收到任何回复。现在,他们不知道是否要开始收拾行李。

租房网站PadMapper的研究发现,多伦多的一居室单位的居住成本7月份下降了8.3%,温哥华7月份下降了5.9%。根据Urbanation的报告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GTA的出租单位空置率上升到1.8%,可用率(包括租房者已告知即将搬离的单位)上升到3.2%。

不过,虽然租金有所下降,但价位仍然很高。PadMapper网站发现,多伦多一居室单位的平均租金为$2,100元,温哥华为$2,070元。

Jeffrey Canton目前租住在多伦多市中心的Annex社区,他表示一居室公寓的费用仍然远远超过了他的支付能力。他表示四年前才搬进现在居住的房子,从那时起,租金费用已经涨了一倍多。


61岁的他在疫情发生前不久,因房东私人原因想收回该单位,而收到N12驱逐通知。由于60天的通知期与暂停驱逐期重叠,Canton仍在地下室的套房里,但正在积极寻找新的住房。他称努力寻找价格合适的住房的过程让他感到“不受保护”,因为整个租房系统已经崩溃。

Canton 已经无法找到几乎任何他可以负担得起的房子。他承认在疫情期间,房东无法从房客那里收到足额租金可能会产生问题,但他不认可那些因为租金而离开大城市去郊区的想法。

他质疑需要离开大城市才能找到价格合适的租房是不合理的。毕竟,他毕生都在多伦多生活。

安省市政事务和住房部发言人在给多伦多《星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称,被批评为驱逐急先锋的Bill 184号法案意味着仲裁人必须考虑房东是否试图与房客谈判还款协议。该邮件中还称该法案向房东强调了探讨还款协议和维持租约的必要性,而不是诉诸驱逐。

卑诗省市政事务及住房部发言人在电子邮件中表示,绝大多数租房者在疫情期间都能支付租金,并建议因COVID-19而仍有经济困难的租房者考察卑诗省房屋部的其他计划,包括租房援助计划(RAP)和老年租房者庇护援助计划(SAFER)。

针对房东批评纠纷处理时间过长的问题,发言人表示,住宅租赁处(RTB)处理财务纠纷的平均时间为16周。RTB已经创建了一个在线选项,以帮助缩短等待时间。

卑诗省ACORN(改革社区组织协会)的代表Murray Martin告诉多伦多《星报》,该组织正在推动在卑诗省解除暂停驱逐令的9月1日前,为无法履行义务的租户减免租金。

Martin 认为如果这段时间有人还欠着房租,很可能是他们付不起房租。卑诗省高达15%的租房者要么无法履行房租义务,要么无法全额支付房租。所以他认为并不是9月份一切都会结束,所有房租会神奇的下降。



在多伦多,ACORN代表Peter D'Gama主张废除Bill 184号法案,租客权益团体警告如果房客不同意租金偿还计划,房东可以更容易不经听证就将他们驱逐。D'Gama 表示ACORN主张“不要因为COVID而驱逐房客,同时也呼吁在疫情时期免除租金”。

他表示冻结租金可以让租房者重新振作起来,并补充如果情况因第二波而恶化,租房者仍有一定的安全感,那么就没有压力在食物和租金或其他必需品之间做出选择。

但同时拥有房东和房客双重身份的Boyes认为租金豁免只会让房东负担过重,而房东往往被错误地刻板印象认为异常富有。Facebook群组上有很多租房者在谈论房东似乎富可敌国,没有任何经济负担。Boyes 能理解人们在租房方面的挣扎,因为他自己也是房客,但对房东来说,被冠以富翁的头衔并不公平。

Anthony Wu 是多伦多一名初来乍到的房东。他辛辛苦苦买了一套公寓用以出租,以赚取微薄的收入,而他的移民家庭则与亲戚一起住在多伦多狭小的住房里。现在,他也觉得被加拿大的租房制度深深伤害了。

Wu 称他的房客在1月份就停止支付租金了,当时COVID-19尚未萌芽。他一开始很同情他们,但房客好像在编造一个又一个的借口,当Wu再想找他们面谈时,房客拒绝为他开门。

Wu 在2月向安省房东和房客委员会(OLTB)提出申诉,至今未收到任何有关听证会日期的信息。他不得不承担着公寓的所有贷款和其他费用,看不到一丝希望。

在香港和多伦多两地分居的Wu觉得自己无法养家糊口,且不能给家人额外的收入,真是太悲哀了。

Wu 表示房客会留在公寓里不付租金这种情况在香港很少发生。如果在香港付不起房租,人们宁愿搬出去,也不愿被视为占房东的便宜。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