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抵制还是杯葛?

-- boycott一词的来历、含义及翻译
来源: 张晰
 
 
随着美国宣布对北京冬奥会的外交抵制(diplomatic boycott),“五眼联盟”中的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立陶宛等3个波罗的海国家也陆续加入了外交抵制的队伍。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英文媒体在报道“抵制”时使用的boycott一词并不是英语的固有词汇。



Boycott其实是一个英国退役军人的姓名。他在爱尔兰做地主经纪人时由于其不肯减租等恶行而受到当地众多农人的集体排斥和孤立。不论他走到哪里,在路上、在商店、在公园里,在市场上,众人碰到他都不加以理睬,使他产生极大的羞耻感,几乎精神失常,最后被迫离开了爱尔兰。
 
后来人们就用他的名字boycott来指“集体拒绝”或“联和抵拒”的策略,大约在1880年boycott一词开始进入英语之中。
 
英文单词boycott有两种翻译,“杯葛”和“抵制”。前者是根据boycott的粤语发音而产生的音译词,后者则是根据boycott的意思采取的意译词。
 
音译词“杯葛” 从什么时侯开始在汉语中使用,以及为什么选用“杯葛”这两个汉字,已经无从考究了。使用“杯葛”而不是其他汉字如“贝格” ”或“被隔”,具有一定的任意性。然而一旦 “杯葛” 开始使用就形成了某种社会约定,就不能用其他汉字加以替代,这属于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正如荀子所说,“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不过“杯葛”一词有一定的地域性,多用于港澳和台湾。“抵制”多用于大陆,但在两岸三地也都通用。比如下面两条新闻标题一条来自台湾,一条来自大陆:“ 澳洲考虑杯葛北京冬奥  跟进美外交抵制”;“加拿大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 中国批‘政治自嗨’ ”。
 
美国这次带头对北京冬奥会进行抵制,期待众多国家追随其后,一呼百应,发生“多米诺骨牌”的效应。不过情势并没有朝着美国期望的方向发展。
 
如果最终美国不能再说服多一些国家来参与抵制北京冬奥的话,美国发起的这场外交抵制就只能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根本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抵制。因为boycott所表达的概念,是要大量的群体参与才能算作真正的抵制。比如1980年美国号召对莫斯科奥运会的抵制,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响应,那才可以算真正的boycott。就目前的情势来看,对北京冬奥会的抵制难成气候。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