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安省省府惠及开发商的立法可能使各市政当局损失50亿,纳税人或为此买单

Ontario housing bill will cost municipalities $5 billion: AMO
来源: 大中网/096.ca 王飞

(大中网/096.ca讯)加拿大通讯社(The Canadian Press)报道说,安省市政协会(AMO)11月17日(周四)表示,安省住房立法可能使当地社区损失50亿元,纳税人或以更高的地税或削减服务的形式来承担这一费用。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在多伦多想维持生活需要每小时赚足23.15元,远远高于最低工资
安省前10名最常被盗车出炉,如果你拥有这些车就要小心了
四年后,10元的日托计划可能让22.7万个安省家庭找不到日托

市政当局的倡导组织以及安省大城市市长联盟(OBCM)和多伦多市都要求省府取消或暂停该立法中冻结、减少和豁免开发商支付的部分,以刺激新房建设。(详情请阅读:庄德利抱怨省府慷他人之慨,减免房地产开发费用将对多市的财政产生"毁灭性"影响

这些对开发商减免的费用原本归市政当局所有,用于投资为这些新建房屋的居民提供的配套服务,如道路、社区中心和公共交通。

AMO表示,市政当局被剥夺了审议该立法的机会,着实"令人惊讶",而且在一份书面材料中详细说明了其关切,包括对财政开销的估计。

AMO说:"该省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表明该立法的激进内容将改善住房可负担性。更有可能的是,该理发将以牺牲纳税人和自然环境为代价,让开发商大赚一笔。"

AMO认为,该立法将开发成本从开发商转移到市政当局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即节约的成本将转嫁给房主和租户。其初步分析显示,该立法将在未来9年内削减51亿元的各市政资金。

AMO主席贝斯特(Colin Best)表示,如果该立法通过,各市政收入的损失将意味着大幅增加地税或削减现有服务或裁员。

他在与省议会新民主党议员的一次网络会议上说:"最终,立法机构的成员必须从为开发商的利益服务或为纳税人的利益服务之间做出选择。"

"这不应该是一个困难的选择。既然省议员们做了这样一个选择将不得不作出解释,因为这个大胆的试验必定会失败。"

贝斯特认为,省府正在将开发商的利益置于市政当局的利益之上。

他说:"我当了33年的市议员,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拉偏架。"

AMO执行董事罗斯伯勒(Brian Rosborough)表示,尽管省府早期提出了一些建议,可能会提供一些资金来弥补市政当局的收入损失,但该协会还没有听到任何具体的消息。

安省市政事务和住房厅长克拉克(Steve Clark)无法接受采访,但其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说,安大略省正在与联邦政府合作,以确保对市政当局的支持,以投资关键的基础设施。

发言人波德别斯基(Victoria Podbielski)在声明中还说,在过去的两年里,新住房建设的市政费用增加了30%至36%,这些费用已经被转嫁给租房者和首次购房者。



她写道:"尽管有这些急剧的增长,这些费用只是在储备中不断累积。省府估计,整个安省各市有90亿元的未使用的开发费用储备。"

市长联盟被允许向立法委员会提交报告,主席格思里(Cam Guthrie)希望看到省府在其最近的秋季财报更新中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他同时也是安省圭尔夫市市长,他表示,开发费用于支付新建房屋的供水管道、人行道和桥梁等基础设施,无论是否将这些费用交给市政当局,这些基础设施仍然需要建设。

他说:"目前,市政当局能够负担这些费用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大幅增加地税进行补贴。"

格思里注意到,一些城市曾声明,如果没有这些收入,地税的增长可能高达4%。

多伦多首席规划师林特恩(Gregg Lintern)建议,省府应该直接向开发商提供财政奖励,例如通过有针对性的拨款或退税。

林特恩告诉立法委员会,多伦多已经在为8.5亿元的预算短缺而挣扎,不能再因失去开发费用而受到进一步的财政打击。

他说:"一旦该立法通过,多市将别无选择,只能推迟或取消许多项目。"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