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碧海:评多伦多警官枪杀青年案的审批和定罪

来源: 大中报特约 碧海
多伦多大都市32岁的警官James Forcillo,于2013年,开枪射杀了一位在有轨电车上持刀挥舞的18岁青年,而被控二级谋杀,杀人或意图谋杀罪。案件在今年才开审。经过了几个月的庭审,陪审团已经对那位警官作出了“意图谋杀”罪名成立的最终裁决。接下来就是稍后法庭宣判那位有罪警官的刑期。

案件的发生经过并不复杂。事发当时,有一位名叫Sammy Yatim的18岁男青年,大概因情绪或经神状态不正常等原因,在多伦多市中心的一辆有轨电车上无故舞动短刀,威胁乘客,导致一片惊恐混乱。司机见状后,立即报警,然后冷静地将电车停下,打开车门,让所有惊慌的乘客逃离,自己也随后离开,只剩下那个青年。警察闻讯即刻赶到现场,见状后马上举枪对那准那位青年,命令他放下武器。可是那个青年不听警告,虽然仍然站在电车门口继续挥舞利器。但并没有导致对任何人的威胁,原因是电车上已经空无一人,他也没有下车向警察接近的举止和迹象。但结果还是遭到那位警官连开九抢而毙命。那位青年与警方对峙和遭枪杀的整个过程,都被一位路过现场的行人用手机录下。这段实时录影,对谋杀案件的审判,以及对那位警官的定罪,有决定性的作用。即使如此,整个案件的审判过程,还是充满了法庭与警察当局斗智慧的高潮。它值得详细分析和回顾。而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法庭仅仅判处击毙那位青年的警官“意图谋杀”罪的裁决,感到十分困扰和无法理解。

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那位青年虽然手持短刀,站在电动巴士门口,也拒绝放下武器,但是他从头到尾都没有移动位置,没有走出巴士和向警察靠近动武的任何可能和趋向。而电车上又空无一人。换句话说,当时他对任何人都没有威胁。当然,为了解除这个困境,彻底消除他有持刀下车行凶的可能和危险,警察应该首先对他放催泪弹或发电击枪加以制服,或甚至于可以向这位青年身上的非要害部分开枪,或双管齐下地限制他的行动能力,然后把他制服。这应该是如何人(包括警方在内)都能理解的合法制服手段,而不是或不应该是连开十几机枪把他击毙。而且根据法医对尸体解剖的结果显示,那位警官所发的第一轮三枪,已经粉碎了青年的脊柱骨,他根本已经是一具不可能对任何人造成威胁的接近死亡的人。可是尽管如此,那位警官仍然在两三秒钟之后,又向他连发数枪,结果了他的性命。这几乎是一种蓄意谋杀而不是以武力制服的行动。根据加拿大的法律,除非是为了防止死亡和严重的人命灾祸,警察是不准使用致命武器杀人的。那么,Forcillo警官的制服疑犯的行动,是防止人命丧失,还是蓄意谋杀呢?要回答这个议题,我们必须依据案件发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和验证。

首先,如上所述,该次枪杀案发生的全部过程,都已经被一位路过的行人全部拍摄记录了下来。根据那段录像,案发当时,那位舞刀的青年,自始至终站在那辆空无一人的电车门口,没有离开过一步。因此,他对包括警察在内的任何人构成威胁,都不会构成任何可能导致的或实际上的“人命伤亡”的威胁。退一步讲,要是警方为了防止他随时可能下车行凶杀人的可能,那么警方所应该采取的行动,也应该是用电击枪把他击倒,令其暂时失去行动能力,然后把他逮捕,或再退一步讲,警方甚至于可以枪击他双手双腿那样的非致命部位,然后把他制服。可是那位警官不但对这个没有下车和向警方冲进的青年,一下子连开三枪,该青年倒地,事后证明已经脊骨破裂接近死亡,接着又开了五枪把他击毙。这种行动不但完全不合逻辑,而且也绝对无法令人理解。可是杀人警察的同僚,却继续在法庭上为那位警官发誓做假供,有声有色地描述那位青年在连中三枪后,还“意图挣扎起身”的情景。其目的显然是为了掩盖事实。可是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即使警方在得知这段录像以后,Forcillo警官的同僚,仍然意图在法庭上作假供为其掩盖杀人罪过。

据刑事法官Milan Rupic对陪审团的指示称,Forcillo的同僚们,意图用不正确的目击证词为他做保护,乃至敢于发假誓为自己所提供的人证物证为其脱罪。有一位女警官甚至于在作证时,三番五次改变自己的证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她意图说服陪审团,已经身中数枪,脊椎骨断裂,处于完全昏迷状态之中的Yatim几次意图站起,并向前冲来。为Forcillo向已经没有动静的躯体再连发数枪,是为了阻止那个受伤的Yatim继续向警察反扑的谋杀行动作辩护。而事后检查该女警官的日记时却证明,她到达现场的时间,是Forcillo的第二轮射杀枪击以后。试问她又怎么能够目睹她所描述的状况?

尽管如此,庭审的结果,陪审团的裁决仍然对警方有利。不知何故,Forcillo居然摆脱了二级谋杀罪和其他杀人罪,而只被轻判“意图谋杀”罪名成立。这对像笔者那样的刑事法门外汉而言,这个裁决实在难以理解。所谓意图偷盗,意图打劫,意图杀人,应该是偷盗未成,打劫未成,杀人不遂的意思。那么所谓意图谋杀罪也应该是谋杀未成,受害人仍然存活,而现在受害人已经被杀害(不是误杀),那么这种故意杀人的罪行又怎么能被称做“意图”谋杀呢?对笔者而言,这是不是一种法律系统偏袒被告的“创造性”刑罚呢?期盼法庭或熟悉刑事法的本文读者解答和施教。在这里还必须提醒民众的一点是,那位杀人警官仍然继续在领取他的全薪。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