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台湾的民主与执政民进党的党国倾向(观点)

Opinion: Democracy in Taiwan is messy but much better than dictatorship
来源: 大中网/096.ca特约 原乡

新总统赖清德的就职演说,在坚持“民主发展”的旗号下,以坚毅的台独倾向昭示天下。对岸即刻反应,以两天的围台军演作答。与此同时,台湾的立法院又上演了一场全武行,院外万千民进党的拥趸及侧翼作包围立院街头运动状,对立法院多数派国民党和民众党施压,企图阻止立院改革法案的通过。立法院的混乱打斗,令全球的电视观众再一次见识了中式准确说是台式的民主。但再怎么滑稽离谱,甚至不堪,就算是一种民主的初/低级方式,也总比对岸毫无民主之实大家都当表决机器、作橡皮图章的好。只是没练过跆拳道的国会议员,不知会否有点吃亏或懊悔。

如果说台湾的民主标志,是96年李登辉的总统全民普选、及2000年陈水扁代表民进党实现台湾首次政党轮替执政,那连续两位民进党总统执政,可能意味着台湾的政治生态绿意更浓。台湾的选举规则简单粗陋是得票多者统吃,虽然比较北欧及欧洲诸国,规则和方式上显得古旧落后。但规则既定就必须愿赌服输,这次赖清德萧美琴得票百分之四十多点,反对党没奈何只能由着民进党继续执政,严格讲赖清德并非多数总统。少数执政的合理与否,意味着台湾的总统制或内阁制之含糊性对政治稳定的影响,须作讨论、厘清或改革。当然老套的选举及计票方式,更有必要改善和提升。

台湾民主化的真正发端,在于经国先生的开放党禁、报禁和自由选举,以及全方位的本土化。李登辉的废止动员勘乱法,及民进党不邂的街头运动和顽强的竞选努力,推进了台湾民主化的进程。当然中华民国的司法基础,亦相当程度保证了台民主运动的安全和发展。随着非国民党人士陆续及大量进入立法机构和各级政府,台湾民主的最显著成果是,原执政国民党的党国体制轰然瓦解。

蔡英文执政八年,民进党在立院占多数席位。正是籍着立院多数,民进党强行通过不少法案,视反对党为无物,政府的首长及部门官员在接受立院反对党议员监督质询时,傲慢避答或讥讽、甚至公然在国会殿堂对民意代表作反质询,羞辱国家立法尊严,严重影响国家立法程序的正常进行。由于台湾的事实总统制,几近半国王制,监察院长由蔡英文任命民进党重臣陈菊,国家行政上诉法院院长是蔡英文的表姐夫,至于司法院、考试院及栓叙院首长和大法官等照例也是庸酬任命。事实上,孙中山民国的五权宪制已有蜕化成一党专权独揽之趋势。由此可见,除了选举法,台湾的宪制结构亦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否则所谓的民主新政势将徒有虚表。

幸有立法院的民选议员充当监督政府的角色。当蔡政府时民进党在立院占绝大多数,蛮横傲慢在立法院为所欲为。如今国民党和民众党形成了多数,民进党本该愿赌服输认真作政党协商,却气急败坏地赢要输打,用议场闹事肢体冒犯的方式阻扰立法程序,不惜在全世界媒体面前献丑。据说民进党的最近作为,是党主席赖总统在党内中常会“以攻为守”的指令下发生。一个少数总统虽以执政者面貌出现,但却用国会骚乱、街头抗争的下三滥手段施行于台湾社会。赖政府的执政前景,岂能令人看好。这等气急败坏,大概赖自己及民进党自身都信心不足罢。

当蔡英文作第二任期竞选时,赖曾以务实的台独工作者与之力争。这反映了台独大佬们对蔡无法激进推动台独的不满,欲以台独金孙赖清德取而代之。后蔡以副总统一职摆平了赖。这次赖清德的520演说,其对大陆的强硬是对台独势力的交待和安抚,并非表明其对台独的进程有多大的决心和能耐,实质就像其对老美的承诺:蔡规赖随。

赖清德在台独意向上与蔡英文是类同的。如果说台独是他们的共同目标,那不同的是蔡之独出自纯本土意识,而赖却是哈日的台独意识,未必为多数台人所认同。至少欲逆转二战成果之台湾回归中国这一关,就无法过。民进党曾为促进台湾的民主化有目共睹,而台湾的民主化亦造就了民进党。当执政民进党党同伐异,以转型正义之名清算异党,一切唯以民进党的利益、权力为政事宗旨和原则(与对岸的执政党何其相像),亦以NCC控制媒体,以公款豢养网军侧翼,收缩言论自由度,直至将民国宪制的五权合而为一。民主进步党之进步安在?令人唾弃的党国体制将以民进党的冠名予以复活?为华人世界骄傲的台湾民主,如何副实、如何发展,乃全台各党、全台人民尤其是民进党执政府的严肃课题。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