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碧海:谈TTC所面临的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

来源: 大中报特约 碧海
说起来有些惭愧,一提起多伦多公车局(TTC),笔者总是没有好话可说。要是本文的读者中有谁是公车局的工作人员,一定会讨厌像笔者这样的市民。当然,站在对方的立场而言,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人情之常。所以有时候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对TTC存有偏见,因而对它的服务素质要求过于苛刻。只是,笔者只要一有机会,与几乎所有使用多伦多公车服务的市民谈起这个问题时,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对这个公共服务机构有任何肯定的评价。这么一想,也就有勇气继续在这里饶舌,批评TTC的服务素质问题了。
 
市政府最近通过了一项由已故市长福特所极力推展的,由现在的轻轨改建并延长到Sheppard路线地铁的决定。从表面上看,这似乎给TTC的不佳名誉增添了一份光彩,其实不然。TTC所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决定建造这一站地铁线,绝对无法解决乃至改善整个大都市交通拥挤、效率低下、服务不可靠的整体弊病。首先,决定TTC名誉和经济命脉的乘客人数,经过了几年时间的上升以后,最近又出现了停止,乃至逐步下降。究其原因,有很多都是人无法控制的因素所致。比如加拿大和多伦多缓慢的乃至几近停顿的经济发展,以及劳工市场临时工取代固定工现象的大量出现,而导致使用公交系统的几率减少,还有一个原因是汽油价格的持续下降令使用私人交通工具人数增加等原因。但是,谁都知道,导致乘客人数减少的一个最大原因,是它昂贵的票价和差劲的服务。TTC票价高昂的一个重大原因,是其员工薪酬待遇太高所致。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普通的售票员的年薪,大概比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待遇还高。因为多伦多公车局的劳工,是由特权工人阶级组织之一的大工会所垄断,它也是腐败的安省自由党政府与大工会“钱权交易”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TTC工会成员是保障自由党政府继续执政的重要“选举机器”之一。所以,TTC的高昂票价,只是省政府政治运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TTC票价的涨幅,在过去好几年一直保持在年5%的高水准。它显然无法把钱花在提供服务方面。所谓差劲的服务,还包括这个公交系统的不可靠性。这种情形,是导致人们选择其他途径上路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有甚者则是,所有这些因素,都不像因经济原因所导致的乘客人数下降的现象那样会随着经济好转而改善。票价太高,公交系统环境不舒服和不可靠等原因,完全是可以控制或避免的人为因素。以笔者而言,只是一个偶而乘坐地铁的乘客,最近两次在地铁二号线(Bloor Line)上, 都不幸碰上空调出事,几乎从头到尾像坐在暖烤箱里那样闷热难熬。早几个月,也曾经几次在周末,一直从该线的最东面向最西边两次乘坐二号线,结果是两次都因为修理地铁,到了St.George以后,路线中断,不得不被迫转乘巴士,在拥挤不堪的Bloor路上,像蜗牛那样爬了好长一段时间,才重新接上地铁。它既耽误了约会又浪费了大量时间。实际上,类似令人沮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形,在以往经常发生。我在想,对于那些每天必须要使用TTC公交系统上下班的市民而言,其愤慨但又无可奈何的情绪可想而知。另据本市专为市民观察公交系统服务状的组织TTC Riders的总裁Jessica Bell的观察报告称,多伦多大概有接近50%的TTC巴士,经常迟到误点,至于因地铁故障不断发生而导致的乘客变成闷热的“沙丁鱼”那样的噩梦,可能已经成为全新的TTC运作的常态。多伦多现在已经是加拿大TTC交通月票价格最高,也是一个不像卡尔加里,温哥华,以及安省的汉密尔顿,宾顿那样,对低收入乘客提供折扣的公交系统城市。有人提议,要令多伦多的TTC达到其他城市的服务水准,唯一的办法是让省政府负担绝大部分的经营费用。
 
目前,TTC的每一张票价,政府只提供大约88分的补贴,据称是北美洲各大城市公交系统所得到的最少政府补贴。因此,按照这些人的建议是,安省政府也应该对TTC实施大规模的津贴。我不知道提出这样建议的人,是属于哪一个阶层的人士。由政府经营TTC固然能够解决目前存在的大部分问题,可是从经济上看,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办法不但不会省钱,相反的会更加费钱。它对安省的纳税人而言,可能是更严重的得不偿失之举。而要解决TTC所存在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如何提高这个组织的操作效率,和把它从工会控制的垄断局面解脱出来。要不然,任何光是用钱提高服务素质,而不是遏制“贵族工人”的超优越薪酬福利待遇,或者像很多人所不断建议的那样,把这个公交系统私营化,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不过,那也只是一个梦想而已。要想令安省那样的无能又贪赃的自由党政府实施TTC私人化的建议,无非是痴人说梦而已。
 
看来,多伦多的市民毫无选择,还得继续忍受使用TTC所提供的既不可靠,又不顺畅,更不便宜的公交服务。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