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碧海: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谈加拿大的失控房价(下)

来源: 大中报特约 碧海
首先,买卖物业所牵涉到的金钱,不像购买普通商品数目细小,它牵涉到巨额的经济资源;而且,有很大一部分购买物业者的投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的日常食用(居住)所需,而往往是为了牟取巨额非法利润的投机行为。也因此,它必然与代表当地市场的政治机制有非常复杂的纠葛,以至于不是你我那样的常人所能够理解的“钱权交易关系”(笔者不怕在这里大胆估计和臆测,这里面一定不知道有多少官僚和政治人物,因房价疯涨而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乃至发财致富。试问,他们怎么愿意自动阻止和扼杀这个发财致富的机会呢)。
 
再者,像来自中国的包括那批贪官在内,长期在温哥华的民间投资,其数目估计达到几十亿乃至上百亿之谱,这些海外巨款能够轻易地进入加拿大物业投资市场,一定会牵涉到无数不为外人道的本地商界,乃至可能是政治界的,“台底下”的钱权交易或与此有关的“政治博弈”。以卑诗省决定对失控的房价实施对外资征收15%的购房税,和温哥华市正在考虑的对空置房征收“罚款”那样的政策而言,它肯定是打击地产市场投机牟取“不法之财”的重大有效的杀手锏之一(它也正是上面所提到的,是一项来自政府方面的控制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所有商品价格的最有效机制之一)。它一定会对遏制该省发疯的房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现在的问题是,政府为什么不尽早就推出此案呢?到此为止,我想多数的读者都应该能够推测并理解这个复杂问题抽象的答案了。至于为什么卑诗省和温哥华市到现在才决定实施和采纳这种政策呢?这可能是该省的房价已经涨到危害到该省整个经济处境,乃至省政府的政治前途,或其他更加复杂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了。至于究竟是什么复杂原因,那就不是像笔者那样的普通民众所能够推测和解释的了。但是有一点大概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对该省的整个经济和政治大局,有千丝万缕的利害关系。还有一点是,卑诗省和温哥华市的遏制房价“杀手锏”政策,可能(只是可能而言)是加拿大疯涨的房价市场,接近调整的预兆(?)。关于这一点,有太多的来自中国的移民,抱着绝对不信的态度,他们振振有词地反驳“加拿大房价有下跌的可能”的理论和推测,理由是中国的房价涨了几十年,最近十年也有人慌张地臆测它必然会出现重大调整乃至崩溃的局面,可是与此相反的是,这种局面不但从未发生,而且房价却继续飙升。笔者的观点却不同,原因之一是,中国和美加(和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制度和社会整体完全不同,因此,房地产市场的游戏规则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而实际上,美国在上一次经济危机中所发生的,房价疯涨以后连续十年的房价崩溃浩劫还历历在目,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是加拿大过于乐观的地产市场投资者的最好警戒。
 
上一次美国房价不断飙升的原因和现象也与今天加拿大的情况非常接近。当时的美国联邦政府和几个巨型借贷公司,拼命降低税率,到了无法令人理解的疯狂程度。那时候不管你是处于何种经济地位,甚至连工作和收入也没有保障,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从美国的几家大型借贷公司得到贷款购买住所,成为一个投资或投机者。结果当经济风潮一到,利率不断提高,房价就开始步步下降,而借贷率也跟着级攀。最后的结果是,房屋的价值低于借贷总额的可怕局面。最后,有几十万上百万的购物者,乃至美国的两个最大借贷机构,也因此被迫宣布破产。美国的房屋市场陷入完全崩溃的局面。众所周知,当时美国几个大城市的那些被丢弃的房屋,出现了送给人也无人要的奇特局面。原因十分简单,因为这些房屋的市场价格,比其所负担的借贷款项还低。
 
当时宣布破产的民众,由于数目庞大,那两家巨型借贷公司,完全无法以法律的形式控告那些付不出按揭而宣布破产者,而美国联邦政府则为了拯救整个经济局面免于彻底崩溃,不但没有惩罚那批已经在物业市场崩溃之前卷款跑路的公司主管,还使用天文数字的纳税人的钱,帮助这两家最大的借贷公司逃避责任。这批华尔街的“吸血鬼””,现在可能又改头换脸地出现在美国乃至北美洲(或加拿大)的房地产投资市场。可是因此破产而失去住所的百万美国民众,却只能够沦落到完全破产的悲惨局面。直到现在,美国的民众和社会,都在因这个灾难所导致的美国房屋市场投资危机而谈虎色变,直到现在还惊魂未定。
 
这并非危言从听,而是摆在我们目前的事实教训。至于加拿大疯涨的房地产市场,是否会步上一次美国房屋市场崩溃的后尘,则只有老天才知了。(续完)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